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做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尤其是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和欣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审辨美、创造美的能力,蕴育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在学校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学占着特别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学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艺术美感感染力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美感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建立。因此,语文学科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应措施,以优化教学、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体现了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审美感知是美感的"门户",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通过各种美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不能推脱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何处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呢?一、重视语感训练感知美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能力,语感训练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美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没有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就谈不上审美活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见之于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要领悟作者的情感就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也…  相似文献   

6.
让美融入英语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即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对普遍存在的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和在生活中体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进行审美教育,是每一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揭示美,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力求让学生感知美。那么,如何发掘英语教学中的美学内涵?如何在英语课中实施审美教育,把美带入课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她更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 ,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民族化特点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一、指导学生美读 ,感知表象 ,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而美感的特征是直观性。鲁迅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语文教学美育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 ,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叶圣陶说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美…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她更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从初读课文感受美、细读课文体验美、精读课文理解美、生活实践创造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借助语言文字的美、课文的意境美、人物形象美等美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于立 《华章》2012,(11)
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不仅有着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还有着鲜明的人文性.为此,我们应该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而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  相似文献   

15.
张金坤 《文教资料》2005,(34):136-137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因此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应把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取和增强美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淡一些浅见:一、借助作品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如万里长城的雄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是富于美感的,通过课文的美感,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体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知与体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任志远 《考试》2009,(3):24-24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从而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中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从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让学生去感受、欣赏美的形态并具备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培养美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感教育,不能像音乐、美术的形象感染那么直观,它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知来展示崇高的美的境界,诱发学生驰骋于广阔、丰富的想象天地,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