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富有动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欲望。一、创境激“趣”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想方设法创设趣味横溢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好奇的心理变为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教学《2、3、4的乘法口诀》,上课开始多媒体演示…  相似文献   

2.
“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 ,而由“兴趣”和“爱好”所产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因此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是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1 创设“疑点” ,激发“猎奇”心理 ,培养学习兴趣创设“疑点” ,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 ,提出与学生现有知识相联而又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 ,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相似文献   

3.
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主动思考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加以保护,并积极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废除注入式,尽量创设思维情境,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情境,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中学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注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感受数学创新的乐趣.那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情境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好奇心转向为探求知识的动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池塘,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学校附近的公路边有一个如图1所示的池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测量这个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取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即学生主动地去解决数学问题。而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往往是由好奇心开始的,由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在这种求知欲望的促使下去探索研究,努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如何让学生迈出创新求知的第一个门槛——好奇心呢?这就要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生迈出创新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朱宝庆 《教师》2011,(34):39-39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同时,真正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好奇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怎样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呢?以下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认  相似文献   

9.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情理相融,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情理相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追求。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创设生活情境能有效地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并巧妙将其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结合起来,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动。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  相似文献   

10.
胡爱燕 《成才之路》2011,(12):84-84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动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在数学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引起学生探索解决矛盾的兴趣好奇是小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  相似文献   

11.
杜运杰 《成才之路》2011,(12):84-85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动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在数学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引起学生探索解决矛盾的兴趣好奇是小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  相似文献   

12.
“创设情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是什么?创设情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54):79-80
小学生在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目的.从而在数学情境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化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以情境促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及自主寻求探究解决问题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而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恰当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情境,从而产生一种不可遏止、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去积极地思考.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背景材料.是产生数学概念、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条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和猜想,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理情景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一、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特别的情境,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以好奇为动力,推动学生的自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学习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创设一个优良的教学情境,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而小学生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利用多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郑文红 《华章》2007,(5):73
有效问题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教学信息,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阔思维,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