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衡量射击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比赛中,运动员比得不光是技术水平,更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在国际射联修改了新的射击规则后,资格赛成绩清零,决赛中很多资格赛成绩排名靠前的名将早早被淘汰,最后夺冠的是那些自信心十足、轻装上阵的“黑马”.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全运会重要比赛赛前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浙江省青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及优异成绩的延续,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跟踪监测浙江青年男子排球10名主要轮换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应用IBM SPSS 20.0软件对备战资格赛、资格赛前、资格赛复赛前和全运会决赛前四次生化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准备期运动员血红蛋白(Hb)值显著大于资格赛赛前和决赛赛前;②决赛前运动员的睾酮(T)值显著大于资格赛前;③肌酸激酶(CK)的最高值出现在资格赛复赛前,并显著大于决赛前。结论:①Hb、T、CK、BUN等生化指标可真实反映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员的关键生化指标状态可作为最终比赛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②初步建立了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取得历史最佳成绩的赛前Hb、T、CK、BUN值。可为浙江青年男排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机能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春才  李霜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85-1087
射击快打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射击,完成比赛的一种射击风格。随着训练水平提高和比赛规则的改变,加大了比赛难度。因此,快打在训练比赛特别是决赛中应用的优势日渐突出。运动员能否练成稳定的快打风格,适应电子靶训练,不仅是现在射击赛事的需要,也是手枪慢射项目运动员在气手枪训练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究的方向。本文通过运动员训练数据分析对比,查阅文献,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提出快打风格能促进气手枪训练水平提高与比赛发挥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钱小兵 《体育科研》2012,33(4):92-94
探讨了提高多向飞碟首发命中率的重要性,并将多向飞碟的单发练习作为提高多向飞碟运动员基础水平的思想运用于训练实践。通过基础训练及全国比赛的实践表明,在基本技术练习阶段及赛前特定时期使用较大比重的单发练习,对提高一发命中率进而提高资格赛及决赛成绩有明显效果。同时,通过此种方法的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员单发决赛的能力及还有适当节省用弹数量作用。  相似文献   

5.
立姿射击成绩的高低,在射击卧姿、立姿、跪姿三种姿势的总成绩中起决定作用,如果立姿成绩能接近卧姿、跪姿的水平,总成绩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另 外在射击项目卧、立、跪这三种姿势比赛中,立姿十发的决赛水平对比赛名次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立射成绩,必须从初学立姿动作开始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为攀登射击运动技术高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射击运动员应重视心理自控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射击比赛中,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稳定发挥技术水平,运动员的心理自控能力的训练是极重要的。作为省射击队手枪教练针对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省射击运动员的特点,提出了几种心理自控能力训练方法,并对在训练和比赛中具体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怎样打好决赛的训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国内各专业、业余射击教练研究的重要课题。国际射联规则变动后,增加决赛已有二十年,在开始阶段,各级教练员并没有看到它的重要性,也就是 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射击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决赛部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前八名的成绩只相差零点几环,冠、亚军的成绩更相近0.1至0.3环左右,所以决赛成绩的好坏是夺取冠军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决赛能力、决赛技巧,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说到射击夫妻,读者肯定很容易联想到王义夫和张秋萍。其实,在中国射击队还有一对夫妇一同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射击比赛,他们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冰和许艳华。张冰是河南人,是中国射击队男子飞碟多向和双多向运动员。他的双多向成绩优秀,在1995年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上,曾经以145中的资格赛成绩和191中的成绩两平世界纪录。同年10月,他又在多向飞碟的比赛中以149中的成绩打平世界纪录,并获得  相似文献   

9.
射击运动员决赛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统计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对某省参加2009年全国运动会射击运动员的决赛能力进行了质的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射击运动员决赛能力包含情绪控制、专业技术水平、认知偏差等16项因子,而情绪控制、认知偏差、专业技术水平、自我意识、反应能力、相关经验6项因子作为鉴别性决赛能力因子,对选拔和训练射击运动员决赛能力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射击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着相当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我们在对贵州省备战九运会的射击运动员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提供跟踪式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射击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使我省射击运动员在九运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王屹峰 《青海体育科技》2007,39(1):63-64,51
射击项目在竞技体育中属非对抗性技能类项目,比赛随着靶场条件、枪弹器材、专项服装等的不断改善而呈现出激烈竞争的趋势。射击运动员作为训练、参赛的主体,在重大比赛中,往往都是在极限程度上进行较量的,心理条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射击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运动员应该及早把心理训练摆到重要的位置上,使其成为改善调节、控制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信息回避对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发挥正常水平,取得好的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自己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射击运动员在大赛前、中应如何做好信息回避。  相似文献   

13.
北京射击馆     
北京射击馆的外观构思取意于射击运动起源于林中狩猎的渊源,在建筑形式上表现森林原始狩猎工具——弓弩的建筑意向。资格赛馆与决赛馆之间的联系部分是射击馆的入口,采用了将屋面与入口台阶连成整体的处理手法,创造出弧形开口形状,表现出整个建筑的主题——抽象的弓弩造型,使建  相似文献   

14.
在射击比赛中,经常遇到一些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关键性的比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只有30%左右的选手表现出了自己正常的竞技水平。在射手水平接近的比赛中能否取胜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所以,加强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训练,对运动员是否取得良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投掷成功率、比赛发挥、不同投掷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6.64~29.36岁,男子平均年龄稍大于女子;投掷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在1.87~1.95m之间,呈现出高大化发展特征。资格赛运动员的投掷成功率为79.83%,3次试投的成功率依次下降;决赛阶段运动员投掷的平均成功率为74.57%,6次不同试投的成功率呈现高低交错的"锯齿"状。投掷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差异,资格赛中,铅球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铁饼运动员发挥率最低;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资格赛。资格赛运动员3次试投出现决定成绩的概率分别为44.99%、26.57%和28.44%,呈现出第1次试投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95年至1999年全国现代五项比赛中射击比赛的成绩以及五项赛中安排的顺序等因素,对射击项目的若干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如何抓五项中射击项目训练和比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射击运动员心率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过对福建省部分射击运动员比赛、训练中心率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1)在比赛中,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取决于“良好的心率”(最佳心理状态时的心率);低水平射击运动员,心理和技术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2)在训练中,射手的运动能力主要受技术和体能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训练是现代射击运动训练理论密不可分的整体体系,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射击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依据心理训练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多年在省射击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分析心理训练与射击运动项目的密切关系,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在大赛中发挥最佳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射击     
G871.014.8 20026070浅谈心理训练在射击比赛中的重要性[刊,中,B]/王荔军//中国射击射箭.-2001(3).-17-18(TY)心理训练//重要性//射击//比赛//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0.
射击作为技心能为主的项目,在基本技术动作过硬的基础上,十分要求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新规则的实施后,更短的竞赛时间,特别是决赛阶段,可以说不允许队员有丝毫的精力分散。但是,作为"单兵作战"的运动项目,因赛程长、弹数多、发与发(或组与组)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总会因为运动员的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波及后续比赛行为进而影响成绩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被提上了日程。主要从有关射击运动员核心心理技能,即注意力控制训练出发,并始终贯穿心理咨询工作,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射击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