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式太极拳创始于1810~1890年。和兆元是河南省温县赵堡人,他出生于当地一个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文学医。1825年,始学于本镇太极拳师陈清平,成为陈清平的入室弟子。后随他的姐夫李棠阶(历任晚清礼部侍郎、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职)进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职官员)。和兆元在原传拳的基础上,删其繁琐,增其不足,创编了一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1,(7):40-42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戚建海 《武当》2006,(4):14-16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是一位精通易理、才智超群,较为开明的太极拳明师,他对赵堡太极拳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在传授赵堡太极拳时,他能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创新,在他的精心调教下,仅在温县和沁阳一带,  相似文献   

4.
赵堡是一个有一千分年历史的啬镇,我家祖辈生活在赵堡,自从落友先师将太极拳传给赵堡人后,赵堡成了中国太极拳发祥地之一。在这种环源下,我从小就喜爱太极拳。我的太极拳老师是张语道,师爷是郑归英。郑公归英从师于和厌喜,和庆喜是一代宗师陈清项的高徒和兆元的孙子...  相似文献   

5.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当前,和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形势,但传统拳拳式多,演练时间长,程序复杂,不利于普及。为响应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适应当  相似文献   

6.
张长林 《精武》2006,(3):50-51
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从蒋发宗师传至陈青平,七代宗师很少有旁支。在陈青平时期,打破了赵堡太极拳不出村的定规,太极拳发展进入一个高潮期,名人辈出,高手群起。陈青平门下就有著名的七大弟子,都有超凡绝技。张应昌为陈青平七大弟子中佼佼者,其父为赵堡太极拳第六代宗师张彦,故被人尊称为“少师”;其它六大弟子为陈青平之子陈景阳、张敬芝、和兆元、任长春、李作智和李景彦。本文要谈的是李宗有先生与李作智宗师流传下来的太极拳,即赵堡李作智太极拳的一些渊源与往事。  相似文献   

7.
赵堡太极拳     
关荣光 《精武》2010,(8):15-15
赵堡太极拳源于16世纪前的赵堡镇,此镇位于河南温县东。传说战国时赵兵曾屯兵于此,故名“赵堡”。 赵堡太极拳是以儒家为理论骨架的太极拳流派。清朝末叶,赵堡太极拳宗承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以儒文化,易经、中庸和理学充实其拳艺理论,其思冥想,饶有哲理丰采。开创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而名扬海内。  相似文献   

8.
一、太极拳特点和要领武式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县广府镇,乃清道光年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其传承为赵堡太极拳的王宗岳传蒋发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传武禹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陈式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他的拳架小巧紧凑,动作舒缓,气势鼓荡,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中暗含着开、合、隐、现,  相似文献   

9.
李滨先生在《陈清平与赵堡太极拳》(见《中华武术》1994年第4期)中谈到“陈清平的师承与传播”时,引用了杜育万《太极拳正宗·武当太极拳溯源》的一段话:“……其后.陈先生(指陈敬伯)欲扩张此术,广收门徒至八百余,能得其一技之长者一十六人,能得其大概者八人,能统其道者惟张宗禹先生一人。其后,传给其孙张先生彦。先生又传给陈先生清平……”李先生根据这段话引伸出“‘能统其道’的张宗禹参加了捻军,是安徽捻军的首领。因此,赵堡镇陈敬伯——张宗禹一  相似文献   

10.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由蒋发传达室入古镇赵堡,经过逐渐形成了赵堡镇自已的太极拳风格。赵堡太极拳具有中架动作难度适中,初学者明年于掌握;运用则适于以健身、养生为止的老年人、病人习。赵堡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海州赵堡太极拳历来不外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在温县,有"陈式太极不出族,赵堡太极不出村"之说。陈式太极拳自从被杨禄样带出小小的陈家沟之后,而今已传遍中国,走向世界,还繁衍出杨式、吴式等流派。而赵堡太极拳与之相比.却不相当封闭。泛传播赵堡太极拳。今年54岁的赵堡太极大师王…  相似文献   

12.
5、并非陈青萍到赵堡后赵堡才有太极拳——赵堡架。 从众多赵堡太极传人的传谱、秘谱、抄本和论谱,以及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等材料证明,陈青萍以前,太极拳在赵堡已传了六代。现先以陈敬伯的有关资料为证。陈敬伯家谱记载,陈敬伯家由其祖父陈文举从陈伯庄迁入赵堡,家谱中有《敬伯公传》曰:“陈(王甚),又名敬伯,字长青,生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卒于乾隆辛亥(1791年),理精太极,已达妙手神化境  相似文献   

13.
李万斌 《武当》2012,(9):16-18
太极拳世所公认为元末明初的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有传人,山西的王宗岳、河南温县赵堡的蒋发、张彦、陈清平,陈家沟的陈长兴、陈发科,以及杨露禅、武禹襄、杨班侯、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孙禄堂等等,都是太极拳各流派的精英人物。太极拳开始广泛传播主要是在清末以后。先有人称"杨无敌"的杨露  相似文献   

14.
林泉宝  张长林  张顺林 《武当》2006,(10):18-21
本来并没有什么李氏太极拳之说,只因李作治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青平的弟子,首创赵堡太极拳“衩托架”,为与其他赵堡太极拳架式区别,故以李氏代之。  相似文献   

15.
和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清朝晚期,河南温县赵堡镇的和兆元(1810-1890),师从邻里陈清平习拳,后在北京供职。在理学名臣李棠阶的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周易》理论、医家之学、儒家的主张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  相似文献   

16.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17.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表明,清代道光年间,陈长兴和陈清平是精于太极拳技艺而承先启后的两位拳学大师。陈长兴和太极拳功架以杨露禅传播的杨式太极拳和陈发科传播的陈式太极拳而先后公诸于世,为世人所熟知。陈清平的太极拳功架,其面目如何,尚无著名门徒直述其拳势拳法的纪实。本文试就接触到的有关资料,分析陈清平太极拳架势名目及授受源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晖 《武当》2004,(1):13-14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  相似文献   

20.
王海洲 《武当》2006,(1):13-16
我是赵堡人,从小听前辈讲说赵堡太极拳的很多的故事。长大后,在赵堡太极拳前辈的指导下练习赵堡太极拳,到现在已有40 年。由于赵堡地处黄河边,在历史上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战乱和自然灾害使赵堡人流离失所,这使得赵堡太极拳也散落到全国很多地方。年轻时,但凡知道有赵堡太极拳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