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械振动中共振现象及其理论的阐述,加深对共振概念以及共振产生的条件的认识,并对生活中的一些共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使人们利用共振的有利之处,并及时避免有害的共振。  相似文献   

2.
利用传统的共振实验教具(如图1所示)演示共振现象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共振现象不明显,共振现象形成时间较长,经常伴有“张弛”现象(即母摆 W 与共振摆球 D 交替振动的现象),甚至实验近于失败。  相似文献   

3.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关于共振现象表述为: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对共振现象表述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同一现象,两种不同的表述,一些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频率相等"时,振幅是最大吗?弄清共振的条件,才能面对学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在相关杂志上常看到一些介绍演示共振现象仪器的文章,其制作各有特点。笔者在借鉴这些仪器特点的基础上,自制了一个演示共振现象的演示仪,现介绍给读者,仅供参考。一、制作材料270mm×64mm的包装盒铁皮1块,100mm长  相似文献   

5.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机械振动中,当策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做好共振演示实验特别重要,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演示方法,实验的可见度不同,供同行们参考.一、应声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他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演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种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十分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共振现象及影响共振振幅的因素,列举了历史上有名的共振危害事例,指出如何防止教室里的共振现象伤害学生。  相似文献   

7.
速度共振现象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通常的教科书中,都把共振现象定义为振幅达到最大值的振动现象,其实这种共振,表明的只是位移达到了最大值的一种应该称之为位移共振的共振现象,而像速度达到最大值的受迫振动也应是一种共振,其物理意义明确,振动特征明显,可称之为速度共振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物理教材中,关于“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诸如“物体在受迫振动中位移振幅达到最大值”,“物体的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受迫振动能量达到最大值的现象称做共振”等。显然,这些定义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但就共振这一现象而言,各种定义应是等效的。所以应将它们统一为一个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共振?就其原始意义来看,共振一词最初来源于力学的强迫振动。一个力学振动系统具有一个确定的固有频率,当系统作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就按这个频率振动;当外界周期性激扰力作用于系统时,它  相似文献   

9.
采用周期矩形脉冲序列和噪声作用下的单模激光损失模型,将脉冲信号通过傅利叶变换展开为三角函数的形式作为输入信号,并运用线性近似的方法计算得到了输出信号光强的功率谱和信噪比.讨论了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研究结果发现:不仅系统的信噪比随量子噪声关联系数的变化出现了传统的随机共振现象;而且信噪比随脉信号的周期T和脉冲宽度τ的变化曲线出现了新的随机共振现象,当周期T和脉宽τ满足τ/T=1/2时,系统共振最强;周期脉冲信号的振幅越大,共振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共振现象演示装置的功能缺陷、设计不足等问题,利用直线往复电机、直线组合导轨等部件创新设计了共振现象演示装置.借助手机phyphox软件测定直线往复电机工作频率,观察振子在不同驱动频率条件下的振动状态,探究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共振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共振现象演示仪器的创造性改进,使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等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深刻理解共振现象的本质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陈伟孟 《物理教师》2013,(11):32-32,36
共振,是一个独特的物理现象.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1章“机械振动”的“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这样描述共振的: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系统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共振主要指机械共振.物理里的共振可以延伸出去,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在电学中,收音机通过天线频率调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频率来引起共振的现象,称为“电谐振”;红外线具有的显著热效应以及原子核外电子对光子的吸收过程,也皆与共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共振现象与共振实验,指出共振效应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两非关联三值噪声共同作用下一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基于Shapiro-Loginov公式,利用噪声的统计特性,给出系统的一阶矩的解析表达式。获得表征系统随机共振特征的系统输出幅值增益的精确表达式。数值计算分析了系统随机共振特征与噪声强度,噪声平面度等噪声参数的非单调行为,表明系统存在随机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随机共振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对称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微弱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信号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思维共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主研<农村初中数学"共振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中,根据"三论"原理,结合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总结出了共振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机械振动中,当阻尼为零时,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共振现象与共振实验,指出共振效应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克拉尼图形展示了在不同频率下的共振模式图案,它巧妙地解决了课堂中无法直接看到“共振”现象的难题。当驱动力频率近似等于某一固有频率时,金属板上会呈现出某种特定的图案,从而直观地反映共振现象。在物理声学“共振”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克拉尼图形”实验装置,使得抽象的物理量可视化、直观化,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同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联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56):126-127
本文首先从波的共振和机械共振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学阶段关于共振的演示实验,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评述;其次介绍了一个新颖的,采用了自制教具进行演示的机械共振方面案例;最后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入手分析了该案例的教具优势、操作的规范性、演示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具体演示现象达到理解抽象的"共振"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