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众传媒不但是党和政府重要新闻的发布者。也应该及时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面对有关公共安全、公众利益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事实,是媒体的责任。发生公共安全事件的时候,一些传统党报往往板起面孔说话。将通稿  相似文献   

2.
最高法院新任院长周强近日称,各级法院要改变过去"一篇新闻通稿打天下"的做法,结合各类媒体不同的受众需求,把法院依法公开的信息、媒体关注的问题、公众的兴趣点三者结合起来(新华网6月4日)。所谓"新闻通稿",好处是"统一":口径统一,事实统一,提法统一,甚至标题、字数也统一。读者从各类媒体上看到的有关某个事件的报道,署名的记者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新闻通稿在现代宣传氛围、传播环境,特别是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中呈现出被"重用"、"滥用"、"活用"、"商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析。针对新闻通稿呈现出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能一些人有这样的感觉:时政新闻不好做,它题材重大、参与者层次高,场面隆重、盛大、严肃,报道条条框框多、各种规矩多,有通稿的限制,往往给人以"重要而不好看""严肃而不活泼""板着面孔说教"等印象。从实际情况看,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政策、信息,代表了党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言人VS新闻媒介:合作与博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公开中的媒体责任在于一要主动配合新闻发言人工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按照新闻规律办事。防止自身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二是新闻媒介要善于识别新闻发言人信息发布不实、不真、不全、颠倒黑白和无中生有等现象。规范信息发布者行为。杜绝信息不披露与信息披露不及时。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多年,但不少地方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却往往变成了“通稿宣读会”。这时通稿不但没能传达应该有的信息,反而成为了被受众质疑乃至否定的话柄。长期使用通稿,还会造成记者的惰性和媒体本身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受损。一纸通稿,不仅不能使读者解决“为什么”的疑惑,有时连“是什么”也无法说清,更不要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分析和解读了。这实际上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危机,也是新闻道德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的层层推行,新闻通稿发布渐成规矩。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所在地,滚动式的通稿发布似成惯例。这可视为社会信息公开透明的一种进步,也可看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处理突发性事件、灾难事故的信息披露惯例是由有关部门发布新闻通稿.这类新闻通稿,大多经过逐级审阅,言简意赅到惜墨如金的地步.在互联网没有大规模普及应用之前,这种舆论控制方式屡试不爽,也由此造成很多舆论掌控者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但随着网络时代传播方式的急剧变化,“官方通稿”越来越受到“网民统统搞”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变化,通稿的信息发布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媒体的扩容、信息的高度透明,尤其是消息来源的趋窄(如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等),使得新闻同题现象已无可回避而且不可避免。也正因为此,独特新闻显得愈加可贵。  相似文献   

10.
吴国辉 《报刊之友》2008,(11):59-60
媒体的扩容、信息的高度透明,尤其是消息来源的趋窄(如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等),使得新闻同题现象已无可回避而且不可避免。也正因为此,独特新闻显得愈加可贵。  相似文献   

11.
尽管新闻通稿从内容、形式、时效上都在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但出于新闻发布者的官员思维定势,新闻通稿本身行文还是相对呆板、拘谨、僵硬。随着传播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多渠道和公众知情权的不断扩大,某些地方的新闻通稿仍显得有些落伍,通稿不仅“不通”,有时还成为媒体记者的集体诟病,使得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棘手,带来舆论引导上的更大被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编辑既是网络新闻的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网络传播的策划者。编辑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判断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策划和整合,应用加工标题、网络推广等技术手段,把新闻的"信息内核"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核实是记者的基本功。这是新闻业的ABC。对于人名、地名、数字及专业术语等,记者与编辑均会认真核实,但对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布的新闻通稿,常常是不疑而用,结果出现了新闻失实,成为近年来我国假新闻激增的一个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陈芸 《新闻与写作》2001,(11):27-28,29
2001年8月,“新华视点”专栏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这既是新华社通稿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也是名专栏评选工作的一次突破。 常设的报道攻坚、突击、特种队伍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除了及时和丰富外,还需要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即在重要新闻或是人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发生时,提供对于事件本身、相关背景,以及专家评论等进行有组合的深层次报道。这是因为人们的知情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当今媒体多了,信息传输手段先进了,特别是随着网络出现,新闻的时效和数量产生了飞跃。于是,深度报道就成为媒体争…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国际新闻稿源极度依赖新闻通稿,所以如何摆脱国际报道高度雷同、缺乏特色的困境,一直是困扰众多媒体的难题.该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从材料整合、视角延伸、前瞻预测、转换视角等四个层面就如何深挖新闻通稿价值,坚持独创性策划报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扬 《记者摇篮》2015,(2):17-18
"政治新闻"是指报道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在国内、国际方面的政治主张、言论、行为与活动,以及社会上的政治思潮、政治事件、政要人物更迭等方面的新闻。时政新闻在对党和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重要法律法规以及重要会议进行报道的同时,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国家大事的权威发布,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意志。各级党政部门在发布新闻时,不仅仅是新闻的发布者,也是新闻内容的组织者、执行者和了解者。如一个文  相似文献   

17.
在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中,每个人都是新闻发布者,每个人都是新闻评论员。在各种形式的海量信息不断刷新的当下,党报文娱报道如何脱颖而出,党报文娱评论如何增强影响力、真正为报纸增色,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从有新闻史起就打上了阶级、阶层等党派性烙印,在传播过程中始终遵循由信源到信宿单向流动的过程,受众在传播渠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收信息的信息接收者地位.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微博的问世打破了政治、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级、阶层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新闻信息不再是由信息源打上党派性烙印后经过机构性大众媒介流向信宿的单向流动过程,普通民众既是受众也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享有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平等地位.微博的出现把中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推入空前的民主化里程.  相似文献   

19.
一、移动互联技术催生"指尖上的新闻"移动互联技术的普遍应用,出现了新闻发布手段和接收习惯两个重要环节的革命性变化。在新闻发布端,除了已有的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网络媒体和以个人化、个性化和普存性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也兴盛了起来,最新的信息,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来发布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往往是通过当事人或行业"深喉"在网络或自媒体上首先爆料,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才得以跟进报道。在这里,传统的报纸和广播电视媒体已经从消息的第一发布者,变身为信息的追随者和扩散者。同样严重的情况也在接收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界在报道肘政新闻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不论报纸、电视还是广播,都采用权威部门发的通稿。特别是电视新闻.许多记者只是吩咐摄影师拍好图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通稿。于是,声画“两张皮”成为电视时政报道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