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播音主持人在电视新闻媒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加上他们形象、风度、气质、学识、修养、个性等诸多方面因素,导致播音主持人成为新闻媒体中极具魅力的职业群体.但魅力的形成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即"亲和力".本文重点阐述"亲和力"的特征与魅力,以及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及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口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口语训练中抓好德与艺的培养是教学是否有成效的关键。何谓口语训练中的“德”呢?德应该是指文雅得体、谦诚有礼,它涵盖两方面,一是说话的内容,二是说话者的态度。说话的内容表现了说者的思想境界,说话的态度却表现说者的修养。应该说谦诚、和气、有礼、恭敬的态度是说话的美德。在生活中有些人忽视礼节,经常用“喂”“哎”等词来称呼他人,这样做只会失去朋友、失去很多人生的…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并借以影响受众的主要手段,更是主持人面对受众的一种口语示范,同时言语修养也是主持人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须掌握主持语言艺术的规律与特性,并对这些规律和特性熟练运用,在规范自身主持语言的同时,使节目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播音主持所面对的受众的群体是复杂多样性的,播音主持担负着将信息传播给电视或者广播的观众或者听众的主要责任,其在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不是一种单向的传播过程,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语言交际双向的交流活动.这就对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和具体的要求,本文就播音主持的语言交际和情感表达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播音主持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播音主持专业小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音主持专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力,努力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主持出口成章”。这是播音主持专业的鲜明特色。语言功力是一种能力,是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专业理论大课所不能胜任的,它只能通过专业小课实训才能得到。因此,专业小课教学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主持与播音系的教师们,对专业小课教学进行了多次学术研讨,摸索出八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播音主持是一种为人尊敬的职业,凭借其自身的声音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听众朋友。听众们只能从其声音中想象各种情景,播音主持人的嗓音、语言特色、人格魅力都通过电台播音传递出来,良好的语言控制才能使吸引听众,受听众的喜爱。播音主持一般是现场直播的,需要与听众进行现场的互动,所以播音主持人必须拥有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灵活的思维可以很好的化解节目中的各种问题,保证播音的正常进行同时又不失幽默使听众听的舒适,听的开心。本文就简要的论述一下作为播音主持语言控制和应变能力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和培养这两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易·大象》德礼治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大象》强调“德”的功能。“德”是礼与治发展的目的。《大象》思想是以德代治。从德、礼、治三者之关系看,由于德这一思想源于乾坤二卦象的“自然之德”,即要求君子具备天地之“健德”,因而“君子之德”也就具有理想化色彩;礼本为贵族集团所专有,其非现实性亦导致了礼的衰败;法治思想在象传中尚未成体系,它包含于德和礼之中,起着说明和补充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嫉妒也是病     
嫉妒作为一种变态心理,是同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相关的.一个心胸狭隘、私欲严重的人,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于是犯嫉妒病.嫉妒心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常指向比自己能干的人.嫉妒包括“嫉德”、“嫉才”、“嫉能”、“嫉名”、“嫉财”等.  相似文献   

9.
播音主持人是听众的焦点,其一言一行代表了媒体,乃至政府的形象.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对于新时期播音主持人专业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应该重视并制定一些相应的改正或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要想让毕业生在就业中占据先机,播音主持专业就应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思想,开展特色化教学。特色化教学包括课程设置特色化、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组织形式特色化、考核方式特色化和专业师资队伍特色化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礼”是道德的核心,但“礼”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而是道德原则的法律化。“礼”相对于德,德是内容,“礼”是形式;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在先秦主要用于规范、协调贵族之间的行为,后经孔子等人整合为蕴含着儒家思想的治国之“礼”,直到宋初,由于平民阶层的崛起,“士”开始转化为“四民”之一,统称平民或庶民,与品官相对;  相似文献   

12.
射箭源于狩猎,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活动。在古代,射箭不仅是武力的象征,还与政治、礼仪和道德有诸多联系,形成了所谓的“礼射”。礼射盛行于西周,是当时的一种政治文化制度,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制度”,即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人文实践。  相似文献   

13.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张静互 《教育史研究》2007,(2):26-32,90
孟子的“礼”概念有“门”、“心”、“人伦”三重含义。孟子说“礼是门”,暗示“礼”是具体的、规范性的行为模式和在道德实践上的程序;“礼是心”,“礼”作为辞让之心,成为在人心中存在的四端之一,他把“礼”看作是人性本有的一种内在道德性的目的,在于要建立人们与“礼”的必然的内在关联性;“礼是人伦”,“礼”在本质上是“仁义”的道德精神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规范秩序,即“人伦”中的体现。孟子把“人伦”规定为一种“礼”,从此肯定了“礼”不仅是一种心性,而且是社会的、具体的脉络中存在着的基本原理。这三重含义联系在一起构成孟子“礼”概念以及通过“礼”的自我修养的整个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礼嘉中学建于1942年,已有80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尊礼重德”的学风教风,确立了“德礼化人,敏学笃行”的校训。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弘扬“尊礼重德”的优良传统,探索在德化中感知礼仪、在礼仪中修习品德,以礼仪滋养美德,以美德塑造人格,形成了具有礼嘉中学特色的“德礼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已经发展为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机构的蓬勃发展代表着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播音主持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对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对从业者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7.
孔子礼治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针对当时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管理秩序混乱、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状况,提出了一种人伦观与管理观有机结合的管理理念,这就是他所宣扬的“礼”。孔子的“礼”虽有周礼的形式,但已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他从伦理德道层面阐释了自己对社会管理问题的看法,把建立起秩序井然、关系和谐的社会作为关注的对象,将“仁”、“和”与“礼”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了一种强调礼治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琦 《贵州教育》2023,(6):67-69
道德是社会运行的主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师应树立高尚、廉洁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正确、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坚持做党的喉舌,为人民发声。要时刻坚守初心、牢记本心、坚定信心,在为学校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道路上永怀爱生爱才之心,时刻磨砺师德风范,严守师德规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希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本文探讨了高校播音主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一词,在我国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手段来使用了。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礼仪一直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以“礼”治国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特征,而且由于礼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国古代以“礼”为核心的独特社会文明。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了“礼”的文化基因,成为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素质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一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  相似文献   

20.
艾红 《青海教育》2008,(1):13-14
如何使播音主持作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所探寻和追求的。通过工作实践,在播配一些稿件时我体会到“内心视象”对我们进行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作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