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哲理小故事     
表演大师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开。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  相似文献   

2.
三个问题     
<正>一位新来的学生拜见大师,大师问他:"在你的一生里,有一个人永远不会抛弃你,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是谁?"学生问。"你。"大师回答。"你在一生里会遇到很多问题,你知道那些问题的答案吗?"大师问。"答案是什么?"学生问。"你。"大师回答。"你在一生里会遇  相似文献   

3.
唐代高僧慧忠,是六祖慧能弟子中最显赫的一个,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都被拜为国师。一天,代宗带了一位名叫太白山人的,来见慧忠,说:"这山人很有知识见地。"慧忠问":他有什么特别技能吗?"代宗说:"他熟悉山水,知晓地理,判断文字,精通算术。"慧忠便测试山人,问道:"你住的山,是雄的,还是雌的呢?"山人答不出。慧忠又指着大殿的地面,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山人答道:"弟子要测量一下,才能知道。"慧忠又问":你识字吗?"  相似文献   

4.
不争为赢     
正大师准备招一名关门弟子,其招收的条件是:谁能在三招之内不被大师所击倒,谁就是大师的关门弟子。应者云集,可都在三招之内被大师击倒。最后,来了一位年轻人。大师拉开架势,问:"准备好了吗?"可年轻人只是行了个礼,转身便走。"慢。"大师向年轻人招手说,"关门弟子就是你了。""我并没有过你三招呀。"年轻人问。"你不接我的招,我又如何在三招之内击倒你呢?"大师说,"不与人争,不与人斗,谁又能打败你呢?不争,不斗,才是赢的最高境界啊!"  相似文献   

5.
舌存齿亡     
正殷商时期,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商容。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的弟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老师,他问老师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商容问弟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说完张开嘴。弟子疑惑不解地说:"在啊!"商容又问:"那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全部掉光了。"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2008,(12):63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大师回答说:"20年。"少年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大师回答说:"30年。"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之士,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不够深入,所以你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听后便开始苦练钢琴,后来虽然弹得一手好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上帝:"上帝啊!我已经精通钢琴,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机会让我出名呢?"  相似文献   

8.
读书     
<正>大师教导他的弟子,既要学习,也要寻求大智慧。"学习,是读书,是听师傅讲解。"大师说。弟子们问:"那么,怎么得到大智慧呢?""读书。"大师说。弟子们一脸疑惑。大师继续道:"而这本书是你自己。"弟子们似乎有些开窍,只听大师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读这本书并非易事,因为,几乎每分钟都有一个新的版本。"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教育细节是不可省略的,哪怕是"一松一紧"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可以。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了,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在这位表演大  相似文献   

10.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智慧     
小平 《少年文摘》2012,(11):101
弟子问大师,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大师没有回答弟子,而是问弟子:"你能用石头扔中前面的那棵树吗?"弟子捡起地上的石子,一连扔了好几次,都没有扔中。"太远了,扔不中。"弟子说。"但我可以扔中。"大师说。只见大师向那棵树走去,在离树二三米的地方停住,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子向树扔去:"你看,这不是扔中了吗?"  相似文献   

12.
◆你问他:"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嗯……念涞(la)i?"你再问:"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呢?"他八成会说:"什么字?有这个字吗?念qu?"其实是"法"……◆伸出1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再伸出2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然后伸出3个手指,问别人1+1是几。答案是2,一般都回答是3。10人里最多1人答,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3.
一位男子决定去寻找上帝。他去跟一位大师学习。传说这位大师对宇宙的形成原理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答应为他解释上帝想从人身上得到什么。"可是,你的知识是谁教给你的呢?"他问大师,"是上帝吗?"大师说了很多漂亮的话,但就是无法确定其向大众传播的一切是谁教的。因此,他学习了几天之后,就继续他的旅程。旅途中,他  相似文献   

14.
弟弟真逗     
我有一个弟弟,他叫陈骏。在我们家,他最小,还在上幼儿园呢。有一次,我正在给哥哥写信,弟弟见了,不解地问:"哥哥,你写什么啊?"我说:"写信啊。"  相似文献   

15.
成全与迁就     
秋天,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渐渐地,少年和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找弟子要食物,弟子匆忙去找大师,可大师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  相似文献   

16.
成全与迁就     
秋天,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让弟子去找大师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可大师却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急着要给少年送食,如今却总在故意拖延呢?  相似文献   

17.
有人问一群孩子: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最爱自己?"我帮妈妈买醋回来,她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当时特高兴,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着辫子的女孩说。"爸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爸爸只说了一句话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另一个女孩说:"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她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18.
做人与做事     
唐加文 《老年教育》2014,(11):20-20
<正>一位表演大师上场之前,他的弟子提醒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而等到弟子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了。旁观者看到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解松了呢?"大师回答:"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行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了,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  相似文献   

19.
成功之道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被人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有一次被人问到:"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  相似文献   

20.
小故事四则     
<正>接纳自己"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呢——比如像您这样?"弟子问师父。"为什么非要成为伟大的人物呢?"师父回答,"能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负罪感大师经常教导他的弟子们,负罪感是一种恶性情绪,我们应当把它从脑子里清除出去——包括所有的负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