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建平 《家庭教育》2007,(6S):46-46
好的鞋,可让孩子步履轻盈、跑跳欢愉;不适脚的鞋却会让孩子一动脚就愁眉苦脸。一些质地不好的鞋甚至还会引发一些脚病。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为孩子选一双适脚的鞋非常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家长在给孩子选鞋时,有的是按照孩子的脚的尺码选;有的则怕孩子穿紧了不舒服,为孩子选大一点的;有的却怕孩子脚长得过大,给孩子选小一点的。那么,到底该给孩子穿什么样的鞋?一个人的每只脚有26根骨头、107根韧带和19块肌肉。4岁之前,脚的生长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为15~20mm左右。一般来说,男孩子到19岁左右,女孩到17岁左右,脚就不再长长,人的高度和脚的长度比例通常为7:1,所以不必担心孩子脚的生长速度太快。幼儿骨骼富有弹性,易于变形,穿小鞋也能勉强挤进鞋中。相对来说农村孩子经常打赤脚没有束缚,普遍比城里孩子的脚要长和宽。但是鞋太小会…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里,我常常发现有的孩子,穿着一双大鞋,走一步打一板,行动很不方便。由于鞋大,孩子在走路时必须用点劲才能把脚抬起来,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心里还害怕鞋子掉了;由于鞋大,脚在鞋子里面不固定,靠左靠右、靠前靠后,很容易使脚变形;由于鞋大,孩子走路一歪一扭的,时间长了很难有一个走路的正确姿式,久而久之难以纠正;由于鞋大使孩子感到做什么事情都不利索,心理上受到压抑。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建议家长给孩子买合适的鞋穿,千万不要怕孩子的脚长得快而给买大而不适的鞋穿。  相似文献   

4.
李跃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路历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  相似文献   

5.
您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小孩子是最怕穿鞋的。然而,成人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哄孩子将鞋穿上,总担心孩子把脚划破。我并不反对给小孩穿鞋子,不过,依我之见,有时让孩子赤赤脚亦是有好处的。首先,它起码能够满足一下当时孩子要求光脚的愿望。脚闷在鞋中,总有点不舒服。运动时摩擦生热出汗,鞋中潮湿而适宜的温度,成了细菌繁殖的理想场所。孩子的皮肤娇嫩,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差,容易造成脚部软组织炎症,产生脚癣和湿气病等。日本和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要成全一个人的幸福。”这是北师大于丹老师两句很有名的话。教育怎样成全一个人的幸福?或者说,教育这双“鞋”,怎样去适应孩子那双“脚”?这确实是今天的教育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邵东县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为了让教育的“鞋”适应孩子的“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7.
孩子和鞋子     
选鞋对很多妈妈来说都是件头痛的事:你选大一点吧,孩子走起来都拖拖沓沓的,更不用说跑了;挑一双大小正合适的,可没几天就嫌挤脚了……更何况,鞋子穿着舒不舒服,只有鞋主人最清楚,但孩子这么小常常会表达不清,这可难为妈妈了。这里是一位妈妈的挑鞋经验,也许对妈妈们会有用哦。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 ,同时也是一名3岁男孩的母亲。当《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闪入我的视线时 ,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 :它关注孩子内心的东西 ,强调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来尊重。作者李跃儿有个比喻 :孩子是脚 ,教育(方法)是鞋 ,教育者是造鞋人。这个比喻让我感触颇深 :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 ,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 ,才能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 ,作为教师 ,只有在充分研究孩子 ,懂得孩子 ,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的前提下 ,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5岁…  相似文献   

9.
1.大小适中,略大为宜父母一定要注意:儿童选鞋切忌鞋子偏小。因为鞋子偏小会挤压骨骼,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能磨破皮肤引发感染。鞋子也不宜过大,这样双脚会疲劳,还容易摔倒。另外,正处于生长发育旺期的孩子,脚长得很快,所以要选择比脚大1厘米左右的鞋子,这样穿上鞋后,孩子就不会感到双脚有被束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从众效应与班级管理陈孟流(福建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群体中一些令人费解的一些行为现象,如一个学生踢了一脚教室的门,其他几个学生也跟着一人踢一脚;一个学生穿上一双新式的鞋,其他几个学生也相继穿上同样式样的鞋等。这种现...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09,(5):34-36
给孩子买衣服,买大一点儿关系不大,但买鞋可不行,一定要合脚!从出生到3岁,孩子的脚要长大一倍左右。孩子的鞋每3个月就要加大一次号码。这个年龄段正是他学走和学跑的时候,可别让他因为穿了不合适的鞋而失去了走路的乐趣。所以,在一年当中,你要多次检查他的鞋是否合脚,及时给他更换合适的鞋。  相似文献   

12.
杀蚊鞋     
夏天,最怕的是蚊子的叮咬,特别是我们的脚稍不留意就会让蚊子饱餐一顿。所以我想发明一种杀蚊鞋。鞋子里边装入一些特效杀蚊粉,只要蚊子一靠近我们的脚,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响鞋是指会发出响声的鞋子。如今,很多童鞋的生产厂家迎合孩子的好奇心,在鞋底装上一种能发出响声的装置,孩子只要用力一踩,就能发出各种声响,有的类似警报,有的发出“叽叽”的声音,有的还会发出一闪一闪的光亮,孩子们对这种鞋子尤为喜爱。殊不知,这种鞋子对孩子的行走姿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曾亲眼目睹一名2岁蹒跚学步的孩子,由于一只鞋子的响声器已坏,她为了使另一只鞋子发出响声,走路时便将一只脚的前脚掌使劲往下踩,而后脚跟则基本上不着地,给人产生一种走路“一脚深,一脚浅”的印象,幸亏笔者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脚的重要。幼儿和少年正处在骨骼发育阶段。各骨之间由关节和韧带紧紧相连,两脚的骨头发育呈弓形排列,在脚底中央自然形成一个拱形穹窿部,称为足弓。它是身体稳定的支点,靠肌肉收缩和韧带来平衡支持体重。孩子骨中的胶质较多,容易弯曲变形。如果鞋比较坚硬,缺少弹性,或不合脚形,就会影响足弓的自然形成。因此,给孩子选择和穿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给孩子选择和穿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小合适:孩子脚部的比例和成人不一样,一般比较宽,脚背较厚。所选的鞋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合脚的鞋可保持脚掌、脚趾自然形状,穿时舒适。在选购时应穿好站起来试一试,家长用食指或中指从孩子的脚后面向鞋内插入,如能顺利容纳,说明比较合适。如能同时容纳2个手指,说明鞋过大,孩子穿上后走路容易疲劳,也容易掉,严重时还会扭伤  相似文献   

16.
教孩子从小学音乐、练舞蹈,这类学前艺术教育,究竟是快乐教育,还是牺牲孩子快乐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直通孩子的心灵,能使小天使们练就积极心态,培养"自理、自主、自信,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艺术教育能否"润物细无声",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当鞋合脚时》一书中写道,"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孩子需要"合脚"的教育,"穿"上时不"硌脚",甚至感受不到自己正  相似文献   

17.
火花     
婚姻是一双鞋,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不能因为鞋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的是脚,脚比鞋更重要,当鞋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毕淑敏  相似文献   

18.
给婴儿穿鞋,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脚型。保护婴儿四肢正常发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充分地自由发展。过早穿鞋,会妨碍脚的自然发育。当孩子只会爬行时,不要给他穿鞋,穿一双袜子就行了。当孩子开始学步时,才可以给他穿鞋,鞋要选平底、柔软的,不要为了好看,让孩子穿尖头鞋或硬皮鞋。新鞋要尽量大一点,要留有适当的空间,使孩子的脚趾有自由舒展的余地。平时若发觉孩子的鞋跟和鞋底向内倒或向外翻,鞋面的内向部分突出,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不必太在意     
有时,老师会在孩子面前出洋相,对于这一点,你不必太在意。给孩子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你会更加愉快、更加可爱。 有一次游戏活动,我脱下鞋做示范动作时,小朋友们都笑了,还有的用小手指我的脚。我低下头一看,原来袜子坏了个洞,大脚趾露出来了。我并不恼怒,也没有去阻止他们,因为我知道那是孩子们纯真情感的自  相似文献   

20.
孩子穿着一套并不合身的衣服蹒跚学步的模样可能非常可爱,就算衣服大了点或者小了点。丝毫不会有碍观瞻,更不会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孩子穿着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却能撒丫子到处跑。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实际上都像给孩子着鞋,只有当鞋合脚时,才能不妨碍孩子健康地成长。 我理解上述关于“鞋”与“脚”的理论始于儿子上学之后,尽管在这之前,一直都在无意识地实践着这套理论。说实话,在儿子上学之前,我从来没为孩子发过愁。直到有一天,儿子背上小书包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烦恼才开始降临到我头上。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