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可获得性论”的一些理论观点提出了质疑,以求能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可获得性论”。  相似文献   

2.
葛园园先生于<质疑"可获得性论">1(以下简称葛文)中,就"可获得性论"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读来颇有触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可获得性论”独特之处以及围绕这个理论的学术争鸣,指出Web2.0时代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挑战。从可获得性论的基本过程出发,认为可获得性论原定义假设用户需要的知识单元不言自明,是不确切的。提出“用户需要的知识单元在文献群中的可获得性”,作为可获得性论的新定义,并对新定义作了一些基本分析。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4.
"可获得性论"再质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可获得性论”重新提出了质疑。揭示了笔者与梁灿兴先生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上的观念性差异 ,例如 :谁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力量 ;图书馆在知识交流中的角色 ;利益制衡与权责对等的观念 ;图书馆公益性的来源等  相似文献   

5.
可获得性论:图书馆学第N个理论视角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朱少强 《图书馆》2003,(1):28-31
本文讨论了“可获得性论”的理论构架及其优缺点。提出讨论“可获得性论”的实质意义在于启发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浮出水面的可获得性论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卢儒珍 《图书馆》2002,(4):29-33
本文评论和介绍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可获得性论”近年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可获得性论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值得图书馆界注意。  相似文献   

7.
为可获得性论答朱少强先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梁灿兴 《图书馆》2003,(2):15-19,5
本文讨论了朱少强先生对可获得性论提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CNKI-DL模型:可获得性论理论预言的一个实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灿兴 《图书馆》2003,(1):16-21
本文试图论证CNKI-DL模型是可获得性论理论预言的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9.
就同源科学的界定和可获得性论是否是抽象概念研究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界先后兴起了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知识集合论、可获得性论、公共知识管理论、知识资源论和知识传播论等学说,图书馆知识管理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与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eries is to highlight English language books that recently have been granted awards by major scholarly societies. This installment focuses on discipline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technology. Because award winning books have high core collection potential, selectors may want to give them priority for purchase.  相似文献   

12.
13.
14.
《Philosophical Books》1961,2(2):14-14
  相似文献   

15.
16.
对当前金融危机报道的几个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肆虐的当下,相关报道进一步引起社会关注.我从业经验并不长,但赶上了金融危机报道从无到有,从规模较小到大面积铺开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在抗美援朝激情澎湃的岁月里,揭露了上海不法奸商王康年以破布烂棉花制作急救包坑害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事件后,"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吼声震撼了全国,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反"、"三反"运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20.
《期刊图书馆员》2013,64(3-4):345-347
Employing three institutional case studies, veteran academic serialists engage in a discussion of positive methodologies for harnessing the various forces at play within the scholarly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Concentration is vlaced upon both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to successfully cope with the geometric rapidity of changes, both at the library and institu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