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茂育 《兰台世界》2012,(10):32-34
简牍帛书,指简牍和帛书,简称"简帛"。简帛是古代的文献资料,主要应用于纸张发明前的殷商至汉魏时期,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时期的产物。从20世纪初期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  相似文献   

2.
简牍档案是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简指竹片 ,称竹简 ,牍指木片 ,称木牍、木札、木简 ,两者又可通称为简。我国在纸张发明和普遍使用以前 ,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档案最早约产生于先秦 ,直至东晋末年才基本绝迹。20世纪以来 ,我国各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简牍档案。这些丰富的以竹木为载体的古代档案历经两千多年仍能保存下来 ,不仅为世界所罕见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简牍档案的产生以中国为最早 ,但却不是我国所独有的 ,在国外也有发现和记载。例如 ,19世纪末叶 ,学者们在巴拉望岛和民都洛岛上 ,找到一些刻…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法,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板印刷。在纸张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人们曾用许多不同性质的材料,如:龟甲、兽骨、铜器、石头、竹签、木板、丝织品等,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纸张发明之后,书籍改用纸张抄写。一般认为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由于古代书籍使用的材料不同,书籍的形制各不相同。一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古人把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书写文字。单独的竹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发明纸张以前,史书、文书之类最早都是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的.简牍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简牍的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保存了古代珍贵的书法墨迹.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到公元404年东晋桓玄以诏令的形式肯定纸张,沿袭上千年的简牍书写材料被纸张所代替。在这以纸代简的300年间,书信和书籍最先使用纸张,其完成时间在东汉末年。官文书以纸代简要迟缓一些,至东晋才告完成。其中案牍文书、簿籍文书分别在西晋和东晋实现了转变。一种新的官文书书写材料代替另一种官文书书写材料,需要新的书写材料性能良好、实际应用富有成效且时机成熟。这对于今天电子文件代替纸质文件也许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纸质档案是东汉时期纸圣蔡伦发明的纸之后产生的。从此取代了书写材料“简牍”和“缣帛”。“纸”成为各朝历代直至现代国家正式书写的材料。纸质档案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档案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简牍与甲骨的起源孰先孰后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认为简牍起源于尧、舜、禹时代,而其广泛普及的时期在商、周;盛行期是战国至东汉末年。简牍与甲骨是并行于世的文献形态。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简牍不仅是使用时间最长,而且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书写材料。  相似文献   

8.
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纸,但质地粗糙低劣,不能用作书写材料.东汉蔡伦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出成本低廉、质薄耐用的纸张,为文字的书写提供了优良的材料.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使用简牍缣帛书写,一时难以改变旧习.  相似文献   

9.
何谓简牍档案?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简”是经过修治的细竹条,细木条称作“札”;较宽的木板,也包括竹板,称作“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简,从竹,间声”;“牍.书版也,从片”,片就是剖开的木。《辞源》中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日牍,书于竹版日简。”《词海》解释说:“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竹质简牍材料,史籍多载;以木制简,北方地区较普遍,不管竹质还是木质,据出土实物看,  相似文献   

10.
本篇论文为亚洲历史档案资源之中国古代部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中国古代纸质档案保存下来的以唐朝为最早,以明清为最多,但是明清以前乃至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档案,这在上一世纪初被誉为学术大发现,尤以甲骨档案和简牍档案为最,目前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与简牍学。纸张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档案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属、石刻、简牍(含帛书)。到目前为止,甲骨出土十几万片,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经过努力,大部分有字甲骨都收录在《甲骨文集成》一书,故对甲骨档案此处不再多说;金文档案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战国,但一直到明清犹存,但主体仍为周代,关于金文档案,大部分已经收录《殷周金文集成》一书,亦不再多述:关于石刻档案,古今多有所撰述收录。  相似文献   

11.
本篇论文为亚洲历史档案资源之中国古代部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中国古代纸质档案保存下来的以唐朝为最早,以明清为最多,但是明清以前乃至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档案,这在上一世纪初被誉为学术大发现,尤以甲骨档案和简牍档案为最,目前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与简牍学。纸张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档案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属、石刻、简牍(含帛书)。到目前为止,甲骨出土十几万片,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经过努力,大部分有字甲骨都收录在《甲骨文集成》一书,故对甲骨档案此处不再多说;金文档案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战国,但一直到明清犹…  相似文献   

12.
简牍档案的出土发现与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用简牍作为书写记录材料,有1000余年的历史,简牍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那时用简牍书写而形成的简牍档案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简牍、缣帛是上古时代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即使是造纸术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者也仍然继续运用于世。唐代时古代书籍由卷轴形式向册页形式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4.
纸张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发明与书写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汉时期,纸张发明并初步使用于书写领域;魏晋时期,纸张与简帛并用,并逐渐取代简帛,完成纸简替代;南北朝时期,纸张书写普及.魏晋南北朝诗歌文本传播的兴盛与纸张书写逐渐普及的历史进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纸是构成书籍的主要材料。我国古代但没有发明造纸之前,纪录文字的材料大体经过使用甲骨、钟鼎等青铜器,石碑和简牍、缣帛等好几个阶段,但都因为或者过于笨重,刻写、保存、阅读都极不方便,或者价值昂贵,难于大量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增多,这才出现了比较合乎理想、能够长期使用的记载文学的材料——纸。它是我国古代三大发明之一,较其他任何国家为早。纸,《说明解字》的解释是:“纸,絮一(?)也,从系氏声”。《说文解字》是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99年)许慎写成的。那时尚无棉花,我国宋朝才开始种植棉花。絮当指丝棉,为古人御寒之物,漂絮时,絮下放着席子((?)),用木棍棰击后,在席上留  相似文献   

16.
帛书述略     
帛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字载体,它的出现和我国最早发明养蚕织丝有关.不仅西周典籍中有养蚕、纺织和漂丝的记载,而且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丝帛,正是我国悠久而先进的丝织文化使丝帛和甲骨、青铜、竹木等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书写材料.  相似文献   

17.
纸草是古代世界上最早的书写材料之一,是现代“纸张”的前身。“纸草” 一词既指埃及和苏丹当地沼泽地中土生的一种芦苇类植物,也指用这种植物的茎杆制造出来的纸张,同时还指书写有文字的纸页或纸卷。 密西根大学收藏的古代纸草手稿,其数量之多和值得推崇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现收藏在哈兰·海切尔研究生图韦馆楼八层的纸草档案,在西半球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位居第五。据最新统计,它包括7000多条目录、10,000多片文页(有的目录下面不止一片)。其中,已经出版公布的约占五分之一。 密西根大学收藏的纸草档案时间跨度大…  相似文献   

18.
在简牍时代,“尺牍”本指书写的物质材料和形制,并非一种文体概念。它是纵长为秦汉一尺(约23公分)左右、以木质薄片为主的牍版,适于书写连续几行、有一定篇幅的内容。作为秦汉时期常见易得的书写用具,尺牍被广泛用于官方行政和士民生活,书写各种文书等大量日常文献,以及私人书信。尺牍书信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比较自由、随意的书写风格,在后来文人的频繁使用中,文辞与书写艺术相结合,使之成为与文书实用书写相对的书法演化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书写材料和工具为切入点 ,第一次从文字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探讨了篆书向隶书的演化过程———“隶变”的原因。在承认前人关于“隶变”过程中文字简化和艺术发展两大因素是隶变主要原因的前提下 ,重点挖掘了在节省材料目的的驱使下 ,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简牍对汉字由原本长方的篆书向形体宽扁的隶书演化的影响。认为“隶变”过程中最终形成隶书宽扁体制的惟一因素 ,是当时人节省材料的目的和简牍的特殊形制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以竹筒木牍为书写材料的千百年间,我国人民不断摸索总结,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要求的编联、书写道路,又对后世书籍的剪切、排版、印刷、装订以及文章体裁、行文规则等等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还是我们今天从事图书资料工作的同仁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知识之一。“杀青”或以为用火炙干简牍,或以为文章书籍写定收笔不再改易。秦汉简牍实物所载文字字体有篆书、隶书、草书、古文。木牍书写前似曾用一种特殊液体涂抹,用以防潮、易于受墨而不致晕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