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涉及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热点.要正确分析摩撩力.需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做全面的了解.进行综合考虑,当影响摩擦力的一些条件发生“突变”时,摩擦力也可能随之改变.这类“突变”问题归类讨论,有助于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是中学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一些复杂问题中,摩擦力是否存在,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等问题的考题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摩擦力也就成了各地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并且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常有出现,且类型多,特别是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其大小与方向均有可能变化的情况对应于物理过程的转变及临界状态的分析。以下笔者就摩擦力的四类常见“突变”问题各举一例,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叶金胜 《快乐阅读》2011,(12):58-59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对于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怎样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所做的功,都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同摩擦力有关联的,学好摩擦力可以使学生解答生活中许多的问题。摩擦力也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考点,我是从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应用这四个方面去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摩擦力"是中学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一些复杂问题中,摩擦力是否存在.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等问题的考题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摩擦力也就成了各地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并且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常有出现,且类型多,特别是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其大小与方向均有可能变化的情况对应于物理过程的转变及临界状态的分析.以下笔者就摩擦力的四类常见"突变"问题各举一例,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尹雄杰 《物理教师》2001,22(5):14-15
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特别是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之间转换过程中的“突变”问题,感到难以理解.若能用数学图像对它们之间转换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加以研究,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两种摩擦力及其转换过程中的“突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超 《考试周刊》2010,(5):191-192
对于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虽然初中接触过.但在高中仍然是一个难点,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的第一个“拦路虎”。学生普遍感到摩擦力这个知识难学,对一些相关问题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也是考试中的重大失分区。然而摩擦力在力学中又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学好摩擦力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加上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后的困惑的走访,认为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7.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对于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怎样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不少学生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摩擦力的关键是:首先在于认识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其次,在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时,应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而不应仅凭感觉和经验来判断.笔者根据学生理解摩擦力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现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5年第12期刊载了《关于摩擦力教学的难点突破》一文。读后受益匪浅.摩擦力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摩擦力的三点特性,即摩擦力的矢量性、被动性和突变性.本文想针对摩擦力的突变性。结合平时教学设计的一些情景,对摩擦力“突变”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动物体间摩擦力突变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突变何时发生,学生们普遍感到很难准确判断.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求解过程,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是由两物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的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许多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往往只限于平面运动情景,往往是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静止的简单问题.对于因转动产生的摩擦力感到很陌生,下面分析几例。  相似文献   

11.
潘志民 《物理教师》2011,(8):38-39,41
“摩擦力”一节属于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第3章的第1节,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但是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大小方向不定”,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着实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始终觉得一类相关摩擦力跳变的问题不但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它也应该成为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内容之一.因为这类问题大都思想性很强,所以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使智力不同的学生拉开档次,因而有利于“选拔”  相似文献   

13.
涉及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正确分析摩擦力,往往需要对物体的其他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进行综合考虑.当影响摩擦力的一些因素发生“突变”时,摩擦力也可能随之改变,这类“突变”问题的剖  相似文献   

14.
摩擦力是历年各类考试中的常考内容,摩擦力的突变的考题常有出现,且类型多,特别是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其大小与方向均有可能变化的情况对应于物理过程的转变及临界状态,在分析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对摩擦力"突变"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深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突变”是物理现象中常见的,是一种相关制约的物理量间的跳跃和转折。摩擦力突变,常常导致物体受力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夹杂在一定难度的习题中,稍不留心,容易导致错解,因此,要解决这类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找出摩擦力发生突变的点,分析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的分析是受力分析的一个难点,也是很多同学的困惑所在.由于很难明确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也就找不到问题突破的临界点,解题也必将进人僵局.下面笔者将对摩擦力的动态分析问题作一个较为系统的归纳,予以读者点滴启发.  相似文献   

17.
摩擦力在受力及运动条件发生变化时而变化,并且在局部条件突变时会引起突变,给认知含摩擦力问题造成较大的认知障碍.如何突破认知上的这一难点呢?本文通过一例,在求变中形成问题的多维与开放,谈谈如何通过层层分析,通过质疑、释疑与迁移应用,促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反思、内化、体验与生成,在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做功的教学,尽管在教学大纲中属较低层次的要求(A层次),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却频繁考查.在教学中,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摩擦力做功”的内容,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常出错,或者对问题束手无策.由此可知,摩擦力做功是一个教学难点,由于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摩擦力做功感到困惑,对此,笔者通过具体实例对摩擦力做功浅谈两点教学体会,以助学生理解摩擦力和掌握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宋增巨 《考试周刊》2013,(71):143-144
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的形式,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作为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一种作用力,看似简单的摩擦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不同的问题而言也是有益有害.作者通过对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分类,以及摩擦力的作用进行阐述和总结,对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描述,希望能够通过本篇文章使得广大高中生对摩擦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好高中物理中的力学部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达到一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就会发生突变.这个特定状态即为临界状态,相应物理量的值为临界值.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改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解决摩擦力发生突变时的临界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突变情况,找出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或位置.一、静摩擦力发生突变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的大小、方向取决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静摩擦力为零的状态,是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