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命题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想考什么,即你想要测试学生对什么东西的掌握,我们估且以A来表示;二是用什么来考,即你设置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通过这个题目可以测试到你想要测试的东西,我们估且用B来表示;第三是你实际上考了什么,即学生实际上是运用了什么知识和素养才得出了答案,估且用C来表示。考试命题的难处就在ABC关系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2.
方程应用题都包含3个部分:陈述部分、关系部分和提问部分.陈述部分是指题目所涉及的一些背景信息和已知量的语句;关系部分是指题目中一些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语句;提问部分是指题目所需求的未知量的语句. 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入门关,突破教学难点,是本人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量问题是指题目所涉及的关系量很多,而且关系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现以近几年的几个中考题为例,介绍三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题目,看起来缺少条件, 按常规解法似乎无法求解,但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题中只涉及几个存在着倍数或比例关系的数量,而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数值代入法”来解题,即对于题目中“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你们准备迈入初三年级的短暂的休息时间内,本刊向你推荐这份精彩的练习题,这些题目涉及的知识都是你已学习过的,题目富有创新意味,由著名特级教师桂自力编拟。祝你暑假愉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涉及中间量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或证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中间量,中间量就是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桥梁”.本文就怎样找题目的中间量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多量问题是指题目所涉及的关系量很多,而且关系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现以近几年的几个中考题为例,介绍三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应用题中,一般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引出数量关系的:一是由题目中明显的关键词语句子引出数量关系;二是题目中所涉及基本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三是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所以,分析关键词语,揭示隐含条件,正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1.从关键词语句子引出数量关系 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语有:“是”、“共”、“早”、“晚”、“快”、“慢”、“耽误”等。例如,“一段路,甲早出发3/2小时,却与乙同时到达。”题中关键词是“早”,由此引出的明显数量关系可列为文字等式:“甲时-乙时=3…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氯元素的题目中,有些题目涉及的反应较多,过程繁杂,若利用一般方法,很难求得正确结果,若我们转化思维方式,避开常规,另辟蹊径、巧思妙解,利用守恒关系,巧用特性,便会化难为易,准确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八小时以外》2011,(10):128-128
这是一个让你发现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了解周围的人在你生命中扮演的角色的一个测试。有兴趣的不妨静下心来看题目,凭着你的直觉,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你心中的那个答案。在涉及人名的测试题中,为了能让你的答案准上加准,请不要涉及亲人的名字。祝大家好运!  相似文献   

12.
收集信息就是通过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叙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给定的条件,明确已知量和待求量,明确题目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当解题者收集到以上信息后,便可确定出解题的物理依据,采用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  相似文献   

13.
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为0.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涉及零向量的题目比较容易出错,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零向量的意义及其与0的区别.根据我的教学实际,可从以下六方面着手,突破疑点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更好地掌握零向量.  相似文献   

14.
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常会碰到一些题目,它所涉及的量比较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明显.若只根据题意,直接设未知数,解决问题较难.此时,可以通过设辅助未知数,把那些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涉及中间量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或证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中间量,中间量就是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桥梁”.本文就怎样找题目的中间量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应用题的条件较多,数量关系较复杂,不易理清脉络时,可以采用列表法来进行分析思考.首先,根据题意画出表格(一般为三行四列的表格),将题目中涉及的各关键量(包括已知量和未知量)填入第一行的后三个空格中,并将题目中的各种情况或过程填入第一列的下两个空格中.接着将已知量的值填入对应的空格中,再根据需要设出未知数,并将其余未填的量用  相似文献   

17.
“符合题意”总是被列为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围绕题目选取材料、确定主旨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在动笔之前没有准确把握题目的含义,如果你片面理解题目的要求,如果你在写作中忘记了题目的限制,那么,你的文章就会偏离题目,出现跑题的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梯形的题目中,常常出现涉及中点连线与梯形边之间关系的问题,同学们在解证它们时,有时感到束手无策,本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涉及角与角的关系、线与线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在不少题目中应用很广.一些题目看似与圆周角无关,但可以结合条件引入圆,利用圆周角求解,如以下几例.  相似文献   

20.
范围讨论型计算题是指当两种物质按不同的量反应所得产物不同时涉及到的一类计算型试题(如H2S与O2反应、多元弱酸与碱反应、CO2与NaOH溶液反应,Cl2与NH3反应等),这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解这类题目的常规思路是:写方程式,找完全反应点;以完全反应点为基准,划出相应区间;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出具体范围,找出计算依据,确定计量关系,经过比较复杂的解题过程,才能得出题目答案。其实,对于此类题目可以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配平方程式的方法进行巧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