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极值法是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求出此组分的某个物理量的值,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中只含另一种组分的同一物理量的值,而混合物的这种物理量必须介于两个极限数值之间,从而可判断出漏食物的可能组成.它是解化尝试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但是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往往会因使用不当出现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2.
一、三大关系的内容设某一混合体系是由A、B两种成分组成的,n(A)、n(B)表示A、B的某种物理量的量值(以下简称组分值),n为混合物的与n(A)、n(B)相对应的物理量量值(平均值),a、b表示A、B在混合物中所含量值(或百分含量).若五个量值存在如下等式:an(A) bn(B)=n(a b),则n(A)、n(B)、n之间有如下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极限思维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假若某物理量在某一区间内是单调连续变化的。我们可以将该物理量或它的变化过程和现象外推到该区域内的极限情况(或极端值)。使物理问题的本质迅速暴露出来,再根据己知的经验事实很快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或正确的判断。这种思维方法称为极限思维法。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分式运算时,要特别注意以F几个问题,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一、注意分母不能为零例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的值是()(A)2或一2;(B)2;(C)一2;(D)4(1994年河北省中考题)错且要使分式的值为零,只须/‘一4一0,柯得x1一2,x;—一王故选(A).分析当X一2时,分式的分母。“一。-2一0,分式无意义,就谈不上有什么值存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一先决条件.正仅要使分式的值为零,必须二‘一4一0巳。、’一。·-2乒0.解得x—一2,故应选(C).二、注意运*顺序不能倾倒_:_、,_J‘11二…  相似文献   

5.
一、平均值法解题的依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物并无相对分子质量可言,为便于解决问题,可将其视为纯净物,各组分相对分子质最的平均值,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有相互不发生反应的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假定其组分的卡日计分子质量分别为MA和MB(MA〉MB),该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的值必介于MA和MB之间,且有MA〉M〉MB。此规律可推广为平均式量、半均分子组成(即平均分子式),平均提供lmnl某微粒的混合物质量等来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杨 《中学理科》2008,(4):140-141
在化学计算中,对于某些具有平均意义的二元混合体系,可做如下的推理和归纳.设A1、A2(A1〉A2)为两组分单位物理量的分属性,A为混合物的混合属性即平均值,m、n分别为两组分单位物理量的数量因子,总有如下式子: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那么式于、就叫做分式2.统称有理式.3.已知分式下,当时,此分式有意义,当x时,它的值为零.4.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5.填写未知的分子或分母:7.分式的最简公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使分式的值为零的x的值是(A)±3;(B)3;(C)-3;(D)-2.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值为(A)1;(B)-1;(C)2;(D)-2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30分):四、解方程(每小题6分,共12分):五、先化简,再求…  相似文献   

8.
一、巧用平均值 【例1】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14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1g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Zn、Fe B.Zn、Mg C.Fe、Mg D.Fe、Cu 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Zn、Mg、Fe均为二价金属,设金属混合物的平均原子量为x,  相似文献   

9.
例1 有铁、镁、铝、锌四种金属.取10g由其中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1g氢气.该混合物的组成方式有( ) (A)5种 (B)3种 (C)4种 (D)6种  相似文献   

10.
王安民 《青海教育》2002,(11):35-35
代换法是一重要的数学方法,运用它可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它是一种思路生动、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给出其一般原则。定理若φ(x)是集合A到集合B上的函数,f(μ)的定义域为B,那么f(μ)与f[φ(x)]的值域相同。即设M=yy=f(μ),μ∈ ,N=yy=f[φ(x)],x∈ ,则有M=N。证明:在M中任取一点y0,由M的定义,必存在μ0属于B,使得f(μ0)=y0;由于μ0∈B,φ(x)是A到B上的函数,因此必有x0∈B,使得φ(x0)=μ0,这时y0=f[φ(x0)],x0∈A,从而y0∈N。反之,在N中任取一点y0,…  相似文献   

11.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后,同学们可以利用它来解许多具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解有关同类项问题树1已知和是同类项,那么x=(山西省中考题)解由同类项的定义,得二、解有关代数式问题例2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相等,则止的取值为(A)7;(B)8;(C)9;(D)10.(湖南省中考题)k=8应选(B).三、解有关方程问题例3m为何值时,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要使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只须,即,四、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植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各的解为4,试求k的值.解由方程解的意义,把x=4代太原方解…  相似文献   

12.
田朝阳 《成才之路》2009,(36):39-39
在中学化学中,有一类求“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如果按常规思维方法去求解,则解法复杂,且易出错;但若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另辟蹊径,抓住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固有组成,采用化归思想,从分析元素(或原子团)的质量人手求解。则极为便捷。  相似文献   

13.
将一个量用2种方法分别计算一次,由结果相同构造等式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法称为"算两次"原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算两次"的思维方法,可以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1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算两次"例1椭圆x225+y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弦AB过F1,若△ABF2的内切圆的周长为π,A、B 2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y2-y1|的值为( )。  相似文献   

14.
讨论分式有无意义或值为零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不要化简后再讨论.因为在化简过程中,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可能扩大.例1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有的同学这样解答:∴当x≠1时,分式有意义.评析上述解答是错误的,错误原因是进行了约简.正确的解答是: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x-1)(x-3)≠0.解之得x≠1,x≠3.当X一至且X学3时,分式有意义.二、讨论分式的值为零时,不要只考虑分子的值为零,还需考虑分母的值不为零.因为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无意义.例2当X取何值时,分式7=------m””’”’““””’…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1.已知代数式9-3a,当a____时,它的值大于零;当a时,它的值小于零.(1994年.河南)2.当a时,一元一次不等式ax+3>0的解集为x>(1988年,西藏)3.如果关于x的方程(1-m)x=1-2x的解是一个负数,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989年.山东)4.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1992年,山西)5.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989年,贵阳)6.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993年,甘肃)7.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994年,四川)二、选择题1.使代数式的值为非负整数的m的取值中,最大的一个是(A)0;(B)4;(C)-2;(D)2.(1994年,四川)2.…  相似文献   

16.
例1 集合A={l,2,3,k},B={4,7,a^4,a^2+3a},f(x)=mx+n是A到B上的一个函数,且f(1)=4,f(2)=7,m、n∈R,k、a∈N,求m、n及k,a的值.  相似文献   

17.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12分):_A_,,、_._____。__,,——-1.若若是分式,则A、B都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2.当X一2时,分式一一一一的值为零.-”””~工“4—““”””3.在分式二上二中,若X、。的值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扩大4倍.rsy“5.若M是整式5不是分式而是整式.)、阎空团(每空4分,共32分):L在分式Z元中,当X一时,分式的值为零;当X一时,分式无意义·。·。x。,。。th。。。。。;。x-。,。。th。值为整数.3·若当x-3时,分式无7市的值为零,则m-·…  相似文献   

18.
孙龙周 《考试周刊》2011,(56):186-187
初中物理教学所涉及的解题方法很多,在众多的方法中,极限思维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简捷的科学方法。极限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假若某物理量在某一区间内是单调连续变化的.我们可以将该物理量或它的变化过程和现象外推到该区域内的极限情况(或极端值),使物理问题的本质迅速暴露出来,再根据已知的经验事实很快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或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8分)(1的值是(C)(A)1/4(B)1/8(C)3/4(D)3/8(2)若A={x│x2-2x-3<0},B={x│lg(x 1)<1},则A∩B为(D)(A){x│x≤-1}∪{x│3≤x≤9}(B){x|-1<x<3}(C){x|-1<x<9}(D){x|3≤x<9}(3)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BB’=BC,直线A’C和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C)(A)互相垂直的相交直线(B)不互相垂直的相交直线(C)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D)不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4)过点(l,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A)(A)x+2y-5=0(B)2x+y-4=0…  相似文献   

20.
高风梁 《高中数理化》2006,(6):39-41,44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物质的量、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即保持守恒.在化学计算中,守恒法的应用特别广泛,特别是涉及到有关混合物或反应关系较复杂的化学试题,运用守恒法解题,无需考虑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具体反应过程,也无需考虑所经历的具体途径,只需考虑反应过程中某些组分反应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守恒法实际上是整体思维方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