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地讲练数学题目,学生在课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题目时却仍然有学生不会.高考试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我们在平时复习课上也都见过,但在高考中总有一些学生对于已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却拿不到分.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复习课上讲练了那么多题目,效率到底如何?是否数量上多多益善,难度上越难越好?如果只是试图让学生见多识广,不触及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笔者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这道题明明已经在课堂上讲过,学生也已心领神会,为什么在作业中却一错再错;明明是前两天才出现过的题目,今天为什么学生如此迷茫.作为学生,也挺纳闷:上课认真听、努力做笔记,为什么作业永远有不会的;很多题目今天会做,为什么过了一个晚上又不会了;做了那么多道题目,为什么成绩却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3.
从教多年,课堂教学中采用过好几种教学模式:有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布置作业;有老师边讲边提问学生,学生也边听边回答;有老师先讲例题,再让学生练习等模式.但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这个要求.可谓是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我们每个学校的领导和人民教师,也都应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相似文献   

5.
敖淑梅 《师道》2005,(10):40-40
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内容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咋就没记住呢?”这时,学生或沉默或低语:“是觉得讲过了,就是没多大印象。”于是.我们常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玩的时候比谁都聪明,学的时候比谁都愚笨:  相似文献   

6.
郝晓玲 《中学教研》2009,(11):39-41
1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专业上的和教学上的,其中有这样2个问题尤为突出:(1)学生:“我上课听得懂,书也看得懂,做题却做不出,看看别人的答案似乎又明白了”;(2)教师:“讲过的题目学生会做,但难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问题出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状,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2013年高考已成过去,但人们对高考中的成功与失败还是久久难忘.就今年安徽高考数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反映偏难,尤其是理科数学,不少学生有一种被考“懵”的感觉,也有考生感叹:平时做了许多题都是白做了!  相似文献   

8.
反思之一:教过与教会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每次考试之后.都会用这样的话训斥学生:“这是我给你们讲过的内容,你怎么还不会做?”你讲过学生就一定完全能领会吗?许多老师认为:复习阶段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讲,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  相似文献   

10.
陈世明 《中学教研》2008,(11):10-12
在数学教学中,还数学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凡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曾碰到过这样2个问题:一是学生常常问教师,这道题的解法是如何想到的?或者说这道题你一讲就明,但自己去做就想不到;二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感叹:这类题讲过很多次了,学生还是不会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解题教学中没有还数学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有关,因为笔者曾有过多次这样的教学经历.  相似文献   

11.
沈秀林 《考试周刊》2011,(78):227-227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有这样的困惑:许多题目都做过了,有的甚至做了好多遍,可学生还是会出错。我常想,究竟是我讲得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还是其他原因?我针对意义类题型进行了一次从错题人手,并对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您.毕业后很多同学抱怨您把我们这个班带到坑里去了。说实话.作为您的学生.我也不欣赏您的工作能力:在最关键的那一年——初三.您.接手当了我们的班主任.从此我们这个班乱成了一锅粥:一年后的中考.人家一班考取重点、中专的人数过半.我们二班却几乎全军覆没。要知道我们这可是重点中学呀.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当初可是在全乡两千多名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尖子。尽管这样,我并不想怪您。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是值得反思的,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都曾看到或经历过以下一些现象: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上完课后大家都疲惫不堪;也曾听到过学生的抱怨:学历史太难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却总是记不住。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为改变这种状况.很多老师想了很多办法。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红 《教育艺术》2004,(10):21-21
课堂上,常常见到教师很投入,讲得津津有昧。内容讲解有系统、有条理。深度、广度也恰如其分,甚至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都考虑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中等难度的问题、甚至简单问题,许多学生仍然不会——不用说遇到同类题目不会做,就是遇到课堂上讲过的原题,也不会下手。  相似文献   

16.
黄志勇 《考试周刊》2010,(14):71-71
现在一说写作.有许多学生就会有畏惧心理.这是由于学生的畏惧情绪在作祟√隋绪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心情愉快时.做起事来得心应于.表现出色;当心情不好时,再容易的事情有时也完成不好。这就是人的情绪在作怪。  相似文献   

17.
经常会有老师在测试后的评讲中说道:“这道题已经做过讲过好几遍了,怎么还是有同学做错!”有些同学也有这样的体会:明明这道题目老师上课讲解过、作业做过、甚至考试考过,稍后做还是会做错,而且往往撞在同一棵树上.这其实就是我们学习中的漏洞,我们要及时回顾这些错题,找出错误的所在,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规避这些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爱上母语——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的学科,屡屡避受学生的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上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世俗影响.一些偏题、怪题的出现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也难辞其咎。比如,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于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学生就能掌握多少,甚至是反复训练之后,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多少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0.
庄克勤 《今日教育》2010,(12):57-57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提要求.讲规范.但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