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论坛”的特别节目“岩松两会观察”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除了以一种国内电视媒体目前很少甚至不曾有的节目方式参与两会报道,“岩松两会观察”在推出电视评论员。即专业的电视人任评论员,对新闻时事进行分析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观其 《青年记者》2010,(9):96-96
近些年,两会新闻出现了“抓大放小”的现象:全国两会报道,热闹异常,新闻不断,雷语不断;而省市两会报道,官气有余新闻不足,和谐有余火辣不足。究其原因,其实与舆论监督“灯下黑”是一样的。全国的事,外地的事,大报特报大批特批;而本地的事,则“家丑不外扬”,想扬也障碍重重、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3.
寿川 《新闻战线》2015,(7):36-37
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中央厨房统筹组”,负责两会期间全媒体平台机制的试运行,实现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践证明,“中央厨房”不仅创新了策采编发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体现出两会报道进一步“融起来”的探索与努力,而且在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上“试水”成功,以《书话两会》为代表的“新闻美味”展示了“中央厨房”的精彩厨艺,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鲁慧 《新闻世界》2013,(7):64-66
【摘要】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探讨如何强化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三月春风骀荡,“两会”隆重开幕,中外记者云集北京采访“两会”,各个媒体各施所长,展开一场声势宏大、竞争激烈的报道战役,“两会报道”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新闻文化现象。在时间长、规模大、议程多的两会报道中,众多新闻传媒“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调动了现代化新闻传媒的一切手段,运用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述评、图片、图表等各种新闻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广度到深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声像,每年都有令人欣喜的进步和创新。笔者在此选择《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每年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历来是作为社会公器和“雷达”的新闻媒体年度重大报道的重中之重。每年“两会”,来自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齐聚北京,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2008年“两会”期间的网络媒体,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彰显了互动、及时和信息海量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为网民提供一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开展了竞争合作,强化了多媒体间的互动,形成强大报道声势,把“两会”报道做得更加充实生动、更具吸引力,逐步改变了人们“两会报道内容太枯燥、形式太单一”的看法,培养了人们通过观看“两会”新闻关注国家政治大事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已于半个月前胜利闭幕,在这次盛会上,浙江电视台派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两会”报道阵容,向观众播报了大量新鲜有效的“两会”新闻,充分显示了浙江电视台的大台风范,不愧为省级台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会议被称为“新闻富矿”,每年的两会报道更是党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重头戏”。但是程序化、模式化的倾向,使传播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网络、都市报等媒体的加入,两会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某些探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有观点认为,两会的花絮报道过多,真正有用的报道太少;有人更提出了“政治娱乐化”的倾向是不足取的。究竟该怎样开采会议这个“新闻富矿”?两会报道应着力于哪些方面去创新?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从中央到地方,每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全国和地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全国和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两会”是各媒体的综合竞技场,地方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每年的“两会”报道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枯燥生硬的会议新闻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2.
“两会”年年报,年年想出彩。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如何创新出彩,中央电视台可谓是颇费功夫,除了保持以往的现场直播、新闻、专题、访谈、文艺等形式外,着力开辟新的报道形式,创新节目形态,使今年的“两会”报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受好评。“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3.
王馨 《新闻前哨》2021,(3):14-15
信息时代赋予了新闻诸多表达方式。而时政报道中的两会舆论场,为这些创新表达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使得两会的新闻大战,从以往长枪短炮的比拼,变成了创意元素的竞争。VR全景、手绘长图、字读两会、直播、H5……2021年湖北省两会,湖北日报将创意元素融入系列新媒体产品中,滚动式传播两会资讯,“可视化”“可听化”呈现各类报告的亮点,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平台全方位立体报道,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直达心灵的两会新闻新体验。  相似文献   

14.
陈曦 《传媒观察》2007,(5):53-54
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媒体盛宴,但也是一次新闻资源“占有不均”的新闻大战。地方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是“弱势”,一般情况下扮演的都是“分得一杯羹”角色,主动性、创造性都不能像在地方“两会”中发挥得那么好。  相似文献   

15.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主要战场,广州电视台以多年来形成的“两会”报道特色。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主流媒体权威报道。另一方面报道题材贴近百姓,新闻注重“短、平、快、活”,而受到观众、同行、宣传部门,以及人大政协的肯定。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调查数据。广州电视新闻在“两会”期间是广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笔已连续十年参与“两会”报道,主要的体会是把握基点、找准焦点和抓住亮点。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围绕会议展开的新闻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媒体纷纷端出精彩的“新闻大餐”以飨读者。如何在做好程序性报道的同时抓好“两会”新闻。一直是党报探索的新课题。今年,北京日报转变思路,主动出击,兵分两路,各为其版,前方后方,紧密合作,程序、新闻,双翼齐飞。在对会议报道如何更好地实践“三贴近”做了新的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朱胜  秦薇 《视听纵横》2006,(2):111-111
今年,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率在“两会”期间开设“两会热线”栏目,把代表委员和领导参与、关心的“两会”变为领导、代表委员与市民共同关心参与的“两会”、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广播“两会”报道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两会”是代表、委员商讨国家大事和发展战略的“政治盛会”,也是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制度窗口”。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应该是严肃性的、政治性的会议报道。网络报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报道如何把这些严肃的会议报道变成有血有肉的民生新闻,一直是媒体报道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报道略显轻松,也仅限于互动部分。普通的新闻和专题制作还是严肃有余,轻松不足,多严肃性,少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确保“两会”程序性报道权威性的同时,增强党报的新闻竞争力?《浙江日报》在今年的全国和省“两会”报道中,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策划了一些“自选动作”,受到新闻同行的关注和社会的好评,为搞好重大主题报道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