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楚辞》中存在着一个以远游为主题的作品系列。这些篇章在本表层的差异背后,潜藏着共同的结构模式。按逻辑顺序,此模式可以分解为远游的缘起、远游的准备、远游的过程,远游的归结四大板块,它对后代游仙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东 《文教资料》2010,(18):5-7
远游是人类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远距离位移行为,包括物理学上的运动和精神漫游两种行为,在生物学意义上近似于"迁徙",在文学上近似于"漂泊"和"流浪"的意思,但是又有不同。远游情结是人类共同的心理状况,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远游行为。我国文学史上有大量的针对远游情结和远游形象的书写。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对资源的需要以及为了维持生命的多样性,产生了迁徙行为。进入文明时代,我国古代文人受儒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以及受根深蒂固的家园意识作用,会产生游情结和远游行为。通过对远游情结的研究,能够深入分析文人当时的心理状况,对于因此而诱发的文学创作能更好地进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3.
先秦《楚辞》作品乃至后人的仿效之作中存在着一个以“远游”为线索的作品系列.虽然,《楚辞》式的远游不能完全等同于仙游,然而它们以“游”为核心构架篇章的创作类型和表现形式对后世游仙诗提供了一个恢弘博大的艺术范式.因而深入细致地剖析这一作品系列,对理解游仙的渊源和嬗变是十分有益的.以逻辑顺序从远游的缘起、远游的准备、远游的过程和远游的归结四大板块来分析远游的结构模式,试着对《楚辞》远游文化进行总体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也是十六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强调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发生信用危机,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诚信是兴业、兴邦之必须。广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作为直接施教的教师和学校,有责任使诚信教育成为每个孩子人生的必修课,从娃娃抓起,搞好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5.
汉代隐逸文化对屈原、宋玉有所继承,又有出新。比较《离骚》与《远游》可知,屈原的隐逸,只是“求志”的手段,所以反复再三后,最终没有离开楚国;而《远游》最终走向了隐逸.且由对现实社会的否定而否定长勤有限之人生,表现出对与天地同体境界的渴望与追求。可以认为,《远游》乃汉人之作。此外,从《远游》与《惜誓》、《哀时命》的比较中,进一步证实此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张增林 《河北教育》2005,(20):44-44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中国古代崇尚“阴阳”学说,连数字也以阴阳来划分。《易经》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且以阳数为尊。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两九相重,是一个长久之数,故将此节名为“ 重阳”,也称“重九节”。我国早在战国时期过重阳节已成风俗,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就有“集重阳人帝宫兮”的句子。  相似文献   

7.
姜昆武、徐汉澍二同志在《文学遗产》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了《<远游>真伪辩》一文,从《远游》的思想内容与语言风格两个大方面来论证《远游》为屈原作。姜先生的父亲姜亮夫先生加了附言,极力推崇说;“从语言角度来肯定《远游》与骚章各篇在语法、词汇、用韵等方面的一致性。这都是强有力的说明,可以为世人解惑。”文章发表十多年了,其后虽有人作文说《远游》  相似文献   

8.
容灾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在容灾中涉及到许多技术,如RAID技术、NAS或SAN技术、备份技术、快照技术、镜像技术、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集群技术等,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灾难性事件报道对于提升媒介的知名度,树立媒介的公信力和树立政府形象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必须树立开放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应在时间上坚持及时性,在内容上坚持信息化,在思想上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不安抗辩是大陆法上的特有的概念,预斯违约是英美法上特有的概念,两在基本概念、立法宗旨、具体制度、适用范围不同。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做法,不是以一个理论为基础而吸收另一个的合理因素,结果导致每项制度都不完整,整个体系又协调,相同法律事实在不同条的重叠适用。所以必须通过解放弥补合同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笑对人生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一篇课文。笔者认为,《错误》是一首当代闺怨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闺怨诗的传统,却义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诗中那位莲花般明艳的女子执着地等着远游的心上人,口复一日,年复一年,斯人独憔悴。自从有了,游子的远游,就有了有情人的长别离。游子远游,经岁又经年,留下了空闺独守的女子。“相去万余里,会面安可知”?  相似文献   

12.
《远游篇》是汉魏著名诗人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年代不详,且至今未有定论。对《远游篇》具体创作年代,或简而概之认为是曹植人生后期作品,但对诗人在黄初与太和年间的差异状态不予区分,更多的则是避而不谈。联系作者生平,细究作者心理,通过文本互证可知,《远游篇》创作年代可确定于黄初中后期。  相似文献   

13.
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曾被视为做子女必尽孝道的古训和行为规则之一。当然,现代社会, 生存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为了生存和事业不一定能遵守不远游的古训,所以尽孝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当然,儿女对父母尽孝是放之各种不同文化而普遍遵守的伦理,其基本道理也在于乌鹊反哺。但是,多少年来,我们却忘记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另一种含义,如果一个家族有长寿的老人,他们不仅决定着这个家族的发展,也促进了这个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4.
《巴黎圣母院》,人们已经评论的很多了。但是对于小说中小山羊和爱斯美腊达的关系似乎涉及的很少。从表面上看,小山羊“佳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动物,是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生活上演艺上的一个动物伙伴。其实,人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小山羊的身上,作者潜藏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学史中,有许多生前创作不为世人所认同,但死后却被尊为文学巨匠的作家。《美狄亚》的作者欧里庇得斯便是这样的一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年(?)出生于古希腊一个贵族家庭。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学习过摔跤和拳击,曾经在运动会上获得奖励。欧里庇得斯早期生活在海滨城市萨拉米,这里曾经是希腊人抗击波斯入侵者的战场。作家喜好宁静闲适的生活,不爱和权贵们交往,终日待在家中阅读各类书籍。欧里庇得斯的藏书在当时算得上是全希腊最为完备的。即便是作家迁居到雅典后,他也仍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尽…  相似文献   

16.
李白伏剑远游,历尽风霜抵达京城长安,唐玄宗虽召见了他,但只给了个“翰林”的虚衔,俸禄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7.
何谓“空巢家庭”?这是以“鸟儿飞去,巢儿空空”作比喻,指那些子女长大后纷纷离去、只剩下老年父母孤守的家庭。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子女长大成家之后,父母依然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晚年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如今这种习俗已很难保持了,出现了许多二老相守或一老独居的“空巢”家庭。这种“空巢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呢?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改革开放使人们改变了传统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已成为过去。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年轻学子纷纷到国外求学、求职,把老年父母留在国内。同时,许多子女成年后,陆续到外地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容灾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在容灾中涉及到许多技术,如RAID技术、NAS或SAN技术、备份技术、快照技术、镜像技术、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集  相似文献   

19.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教材释义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其重点强调的是对父母尽责。孔夫子有训:父母在,不远游。古往今来,言孝必举。诚然,承欢膝下,嘘寒问暖,早请示,晚汇报,似为  相似文献   

20.
镜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爱斯和杰克去清扫工厂的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在前面,爱斯跟在后面。他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向上爬着,终于爬到了顶端。下来时,杰克依旧走在前面,爱斯还是跟在后面。他们钻出烟囱后,杰克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