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笛 《广东教育》2006,(10):10-11
如一条温软的幻彩缎带匍匐在我的面前,家,一个多么温暖的名词,将我引入一幅幅连绵的记忆画卷之中……  相似文献   

2.
张浩 《现代教育》2004,(11):126-126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每天都要乘坐公共汽车往返于单位与家之间,但就在这个面积不大的空间里,却时时跳动着一幅幅让我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老师教我们做种子粘贴画,做一幅什么好呢?我左思右想,决定做一幅“温馨之家”图,因为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95年3月6日,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它给我带来了一个永远也不能愈合的伤疤,就在那一天,我的父母离异了。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  相似文献   

4.
梦中有一幅画,
  常在心中挂。
  最长的长城,
  最高的山峰,
  浩浩的江河朵朵浪花!
  啦啦啦--
  她的名字叫中华,
  是我们共同的根,
  是我们共同的家。
  梦中的那幅画,
  一起来寻她。
  最美的唐诗,
  最美的宋词,
  所有的骄傲都属于她!
  啦啦啦--
  她的名字叫中华,
  我们共同的血脉,
  很大很大一个家!  相似文献   

5.
(师出示两张连环画图片,第一幅为小白免冒着大雨奔跑,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只大蘑菇:第二幅为小白兔拿起蘑菇项在头上当雨伞,开开心心地朝着家的方向跑去)  相似文献   

6.
快乐阅读     
《世界教育信息》2005,(4):59-60
家 一位画家画了许多精美的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画出一幅“真实”的画。  相似文献   

7.
岩子 《辽宁教育》2006,(3):48-50
寒来暑往,一年12个月365天不知不觉擦身而过。女儿也由小学升人中学,成为那所重点大学所属的重点中学的初一生。此间,我们也搬了一个不远不近的家,迁居到距州府美茵兹65公里远,坐落在娜俄河畔的一座山清水秀、看似一幅画、听似一首歌的美丽小城——巴特&;#183;索本海姆(Bad Sobernheim)。  相似文献   

8.
与电脑生气     
说电脑是我们家的第四个家庭成员,一点也不过分。那是一个性格十分古怪的人物,一个常常惹我们生气的家伙。它坐在房间的一角,一幅有棱有角、我行我素的样子。就是它,几乎成为了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其实我们对它真是够好的了。我家住房本来就小,还要给它留出一张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重庆市某幼儿园举行了一堂幼儿早期阅读公开课。这堂课的对象是大班幼儿.教师选用的阅读材料来自日本漫画家五味太郎的《兔子先生散步去》,从中选择了七幅图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并用幕布将图遮起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渐揭开幕布。第一幅图是兔子的家.小房子的门上画着兔子的头像:第二幅图是兔子先生散步到一个有小桥标志的地方,教师问大家这是什么标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起来,有的说是积木,也有的说是桥;第三幅图显示的是一座桥.桥下有流水:第四幅图又出现了一个陷阱标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天地突然你找不到一幅黑白画,一,....找不到了妈妈风来了,雨来了,吹到了它,打到了它。妈妈、爸爸,你们在哪啊?我和你同在蓝天下,却远在天涯。只是地在震,天不会塌。你不要害怕,身边的阿姨,你不要害怕,身边的叔叔,倒下的砖瓦,倒不下家。家是爸爸和妈妈。都是妈妈。  相似文献   

11.
胃也乡愁     
原来想家不一定是每天的视频和邮件,思乡也不非得是穿着中国红的衣服。可以不用只言片语,不用一幅幅煽情的照片,单单凭这一双筷子就可以撩起乡愁。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     
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非我的家莫属了。我的家是一幅美丽酌水彩画,道道鲜明的色彩将它涂抹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我的家是一支动听的歌曲,一个个跳  相似文献   

13.
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江苏海安农业工程学校沈志美,陆瑞华职中历史教材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各一册,配有插图206幅,其中中国历史136幅,世界历史70幅。它成为职中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无法直接观察或演示实验,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对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人们总忘不了那秦淮河的灯影波光,梅雨潭醉人的绿,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古朴。朱自清的散文神韵别致,把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其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浅白朴素,富有诗情画意,勾画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浸透作者浓烈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15.
詹毅 《早期教育》2007,(4):24-24
这是一幅用水粉绘就的儿童画,作者是泰国的一名6岁男孩。也许是长期生活在阳光普照的亚热带地域,孩子对阳光下鲜亮的色彩特别敏感:他用厚重的红色、黄色涂抹自己的家,再用碧蓝的天空作为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的笔触用得非常豪放、随意、夸张,尽显男孩粗犷的个性。画面正中有一座金黄色三角形尖顶的房子,右下角有一棵闪着金光的树,整幅画更像一幅强烈色块对比的抽象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古代志士仁人无限憧憬的崇高社会理想,一幅又一幅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在先哲们的手中被描绘出来,成为鼓舞人们为之奋进、为之探索追求的宝贵精神力量。这和谐图景的构制描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仍起着催人奋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幅画     
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四十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  相似文献   

18.
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是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上小学的时候,他很淘气。有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和几个同学偷偷地套住一条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件地分割观察。谁知,这条狗竟是校长家的爱犬。当班主任征求校长对麦克劳德的处罚意见时,校长作出决定: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诚恳地接受了处罚,认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老师,校长和老师看后觉得他画得不错,对错误的认识也比较诚恳,“杀狗事件”就这么了结了。校长这种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意识、探索精…  相似文献   

19.
论《家》的家族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根植于血缘关系,家族是血缘关系的延伸与发展。本从物态化层、制度化层、精神化层三方面来具体剖析巴金《家》的家族化价值。《家》展示给读的是一幅20世纪初的家庭生活画卷,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新旧化的冲突如何在家庭中演绎来把握传统化之家族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 《甘肃教育》2011,(5):50-51
色调是绘画色彩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反映一幅绘画作品最基本色彩面貌的主要途径。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色调运用的好坏无疑是决定作品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外优秀风景画家已经反复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