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变化同样反映在词汇中。对表互联网连接词群中的"网络""在线""线上""云(端)""远程""移动"各成员的语义、组合性特征及使用频次进行分析。同时,考察词群成员及相关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收录情况,应增收词目"云(端)""线上""线下",并在"上线""下线"词目下增设义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语法分布的角度,通过对能进入"看(瞧)+把+NP+V+得(的)"句式的动词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从语言的具体使用方面探讨动词类型对整个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略谈了虚化的助词"看"或"瞧"对该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 "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其语义特点表现为:名量词(一般名量词、不定量词、临时名量词)、动量词(一般动量词、借用动量词)、时量词对数词的选择性;中心语或者动词与动量结构对数词的选择性.本文将从语义方面分析"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的语法特点,以期对这类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式"V X O"离析结构具有语义上的离散性,其插入成分"X"的语义并不指向后面的中心语,而主要是指向句子中的谓语成分,且充当施事、感事、受事、与事等多种类型的论元角色.对离析结构的语义分析可以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离合词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法学界对介词历来有着不少研究,作为介词的"从"及其相关问题也得到了关注。但对"从"字框式结构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从+某X+准助词"的研究不够细致明晰,未能作深入探讨。为了进一步发掘"从+某X+准助词"在言语交际及语篇中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对其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该结构须与"对(于)""拿""用""以"等介词领起的框式结构区别开来,认为它往往做独立成分,同时具有引起话题、提出观点的作用以及一定的话题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个+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动词+个+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1.引言 很多副词研究文献中对"倒"的语义及用法都给出了表述,专门研究的论文有代表性的如彭小川(1999)、李宗江(2005)、吴中伟等(2005).彭小川(1999)把"倒"的语法意义归为表示对比,认为"倒""是一个表示对比的具有很强的语篇功能的语气副词";李宗江(2005)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对"倒"进行了研究,把"倒"的语义功能归结为三个:表示与预期相反、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舒缓语气;吴中伟等(2005)则把"倒"的基本语义表述表示"确认",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倒'字句所表达的内容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其二是"除了'倒'字句表述的内容以外,还存在与之对立的方面或者情形".  相似文献   

8.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的情况,以往的研究只偏重于对它进行描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交际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结构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这种结构.从语义方面考察"V+个+N"结构,分析"V+个+N"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派生意义,归纳出结构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减势",减势是该结构的"体",而"表示事件微小""表示随便""表示不在乎、无所谓""表示经常做的事情"等都是"用",是结构的减势作用在不同语境下派生出来的意义.明确了"V+个+N"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X+如+人称代词"结构语义丰富、语法复杂、语用广泛.X可以是形容词、名词或动词及动词短语,且多是双音节复合词,构成的四字格短语类似四字成语,文言意味浓厚.这一结构的语义差别和语法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对其语义,语用和语法上的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历时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正确使用该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论语·颜渊》中,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句话。对于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也是意见不一。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对君君等结构进行句法与语义解释:1)VP+DP结构。该结构下认为君君等结构为动宾结构,或者说是使动式,其语义为"使君主(现实状态)成为君主(理想状态)"。并从v P壳结构和移位合并原理来分析"君君"等结构以及其中的隐形主语。"君1君2"结构之所以能够理解为"(我们)使君1成为君2",是因为动词先与"完成"义轻动词合并。但除此之外,轻动词还有"致使"义,所以第一次合并之后,又与"致使"义轻动词合并,从而形成了一个双v PShell的结构。2)DP+VP结构。该结构下认为君君等结构为主谓结构,其语义为"君主(现实状态)要成为君主(理想状态)"。但不同于刚才讲的双v PShell结构,DP+VP结构下只存在一个v P壳结构。并讨论第二个"君""臣""父""子"何以作谓语。  相似文献   

11.
徐莹 《海外英语》2014,(16):269-270
传统研究认为,在英语中"NVA"是典型的中动结构,即N为动作的受事者,动词V与程度副词A构成修饰关系,表明N的属性。根据Lekakou(2002)对中动结构核心元素的解释,英语中的"N+be+adj.+to do"结构从语义学角度属于中动结构。通过从语义学和句法结构角度对中动结构的构式意义进行分析,解析"N+be+adj.+to do"与该结构的相同之处,阐述两者的语义界定。  相似文献   

12.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词化"这一术语集动态演变过程与静态演化结果于一身.借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荚汉"哭"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偏好.研究有以下三点发现:一是英汉"哭"类动词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组合模式,即"核心意义+方式+原因+口型+持续时间",但内部语义容量及词语感情色彩有差异;二是英汉"哭"类动词词化偏好不同;三是词化过程伴随着语义成分的增加,消减、合并及词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借用词化模式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分析英汉"思考"类动词的核心语义、语义构成、语义容量和词化偏好,发现英汉语中的"思考"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及结构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结论支持罗思明(2007)对Talmy词化模式的修正建议以及对英汉运动事件动词词化模式为"动作+方式+X"的主张。"核心"与"外围"语义成分的划分及其对应的词化模式对其他词类均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张菲霏  张黎 《文教资料》2009,(18):207-209
本文对"名词+量度形容词"结构进行了基于语料的分析,认为结构中的形容词通常是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极少数情况是袁消极意义的形容词,有时候是二者对举;结构中的名词主要包括器具、生物构件、消费物、创造物、植物、动物等语义类别,且各种语义类别进入该结构的频率不均等:名词N和量度形容词A存在一定的选择限制条件:偏正式NA结构和主谓式NA结构在句法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项娟 《现代语文》2016,(4):72-74
"NP_1的NP_2+V得R"句式是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近年来成为语法学界热议的句式之一。人们通常将"NP_1的NP_2"称为准定语或者伪定语结构,并从生成语法角度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构式语法的研究视角对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具有固定的句法形式,但是语义内容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句式各组成成分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该句式特有的构式意义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原型语法格式"X不是A,是B"前后分句之间具有并列或者转折的语义关系,其中A、B词项属于同一语义范畴,具有一致性。演变后的一些"X不是A,是B"格式前项中的"不"是假性否定,意在强调前项所陈述事实的基础上,推出后一分句表达者的真实意思。"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正是"X不是A,是B"原型语法格式演变后表示假性否定的一种,学界对这类表达格式的辞格归属曾争论不休。由于前后分句语义上密切相关,又有基于因果关系联想的心理基础,且词项A、B与同一个动词分别构成正常、超常的语义搭配关系,因此判定为拈连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数A数B"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半固定结构,整个格式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某些结构蕴含的贬义色彩是结构本身赋予的,结构中的数字并没有提供这些语义,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也不能产生这个词汇义.构式的提出避免了把结构的意义强加给结构组成成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之上,从句法、语义和使用语境三个方面辨析"虽然""尽管""即使"的差别以及组合规律。明确"虽然""尽管""即使"的词汇意义,说明三者所要求的语义环境,在句法层面的组合方式以及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在句法方面,这三个词常常作为关联词组成转折复句,表现为两个分句预设的对立。在语义方面,这三个词都有连词词性,表示让步。在语用方面,这三个词通常带有转折语气。在词典的编纂和课堂教学讲解中,应细化对这三个词语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佛系""治愈系"等一系列"XX系"在网络上大量出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这也印证了网络语境可以促生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对"XX系"的使用情况的考察,来分析其构词和语法特征,并从语法、语义两个角度对能进入到该格式"XX"位置上的词进行说明;结合语言生活中的实例探求"XX系"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并分析该结构生成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