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婚俗中以奴婢作为陪嫁品的现象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先秦“媵妾婚”制即是这种习俗的源头。本文旨在对这种陪房习俗的称谓做详细的爬梳,以期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做些准备。  相似文献   

2.
作为彝族文化中重要的两种自然崇拜现象,水与火对彝族的日常生活、观念信仰产生着重要作用。文章试通过对彝族文献和习俗中的水火崇拜现象的哲学解析,揭示这一文化现象所蕴含的彝族辩证统一的阴阳观念。  相似文献   

3.
马德清的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从凉山彝族地区天然景观和凉山彝族民间婚姻、丧葬、礼仪等习俗两个方面再现了凉山彝人生存的真实世界,具有民族志的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4.
《左传》对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婚姻问题有很多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婚姻现象的典型特点是:同姓不婚,陪嫁媵妾制和烝报婚。  相似文献   

5.
婚姻礼仪是有关婚姻的民俗行为,具有制度性。从彝族婚俗礼与婚俗文化特征的个案来看,云南寻甸撒米落彝族的婚俗礼仪呈现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文化并存现象,撒米落彝族的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持与文化特征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调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是我国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彝族的婚姻习俗、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不仅展现了峨边彝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音乐,也体现了峨边彝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音乐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峨边彝族婚嫁歌的类别与功能做了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凉山是彝族最为聚居的地方,凉山本土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以火葬为主。居住在都市的凉山彝族即“都市凉山彝族”虽传承了凉山本土彝族的丧葬习俗,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凉山本土彝族和“都市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进行比较研究,是全面认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的状况作"现在性"的观照.  相似文献   

9.
宋时女儿承继家产的现象不少,主要有奁产陪嫁、招婿入赘和遗嘱继承等方式。女儿承继部分或全部家产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或因习俗,或因户绝,或因子嗣不孝等,其中更含有父母的感情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西南民族人口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少数民族。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凉山彝族代代传承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大小凉山彝族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特的彝族民风民俗也体现出其价值。但是,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民风民俗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婚姻习俗中的高额彩礼、厚葬铺张浪费、频繁的人情礼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凉山彝族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因此,研究凉山彝族婚丧嫁娶消费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加快推进凉山彝族脱贫攻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标志着作者的艺术视野开始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名为母亲实为奴隶的悲剧形象,她已经不被当做有生命、有灵魂、有意志的人,被剥夺了做母亲、做妻子的权利,只被当做可供买卖的物品。作品控诉了在"典妻"制度下封建阶级对于农村妇女的残酷压榨和欺凌,这是继鲁迅《祝福》之后,反映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血泪生活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3.
亢清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9-110
平儿是风流二爷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口如蜜饯心似虎狼的凤辣子的贴身丫头。她身世凄苦,无父母兄弟,甚至连姓氏都无从考证,生存处境可见一斑。然而最终从容地行走于贾府上下左右。其生存艺术和悲剧结局,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飘》,在研究领域备受冷落,是因为其传达了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它对旧南方文明的缅怀,对新南方秩序的迷茫却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无论从文化文本性,还是小说文本性来研究,《飘》都是一部经典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6.
霍小玉是按照男权意识形态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出身、容貌、品性、言行无不体现男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但霍小玉形象在被男性作家"理想化"的同时其实也在被"空洞化",作者蒋防从男性中心主义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漠视霍小玉的自主意识和生命意志,把其塑造成为甘愿为男性牺牲一切的爱情奴隶。霍小玉形象表面的理想性与深层的空洞性一体两面,或许均源于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无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重要的非裔作家新奴隶叙述的文本问世,也不断引起评论界的关注,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简·皮特曼小姐自传》正是一部用新奴隶叙述这一文类重写奴隶历史的力作。对该小说的新奴隶叙述形式和主题梳理和探讨,以期挖掘其新奴隶叙述的文本体征。  相似文献   

18.
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关注的焦点,而爱与爱的缺失是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她的新作《慈悲》也不例外。依照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从爱的缺失、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以期找到奴隶下一代走出伤痛获得救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种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通过对黑人女性由迷失自我的奴隶向拥有自我和独立主体的自由人迈进的艰难过程的讲述,展现了黑人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非均匀有理B 样条 (non uniform rational B spline, NURBS)曲线高速高精加工过程中计算负载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级插补机制的NURBS曲线插补器方案,在主控端执行第一级插补,完成曲线预处理等粗插补工作;在运动控制端执行第二级插补,完成加减速及实时位置输出等精插补工作。同时,设计并开发基于ARM FPGA架构的实验平台,可用于两级插补器的实验验证,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