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布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的语言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布依族语却面临着许多尴尬的局面,本文仅从语言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傣语是一种跨境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为傣族所使用。本文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拉怀乡傣族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傣语使用情况和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探究中国境内傣族的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5,(5):47-51
壮语和傣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由于壮、傣两族分离年代久远,在不同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壮、傣语亲属称谓又有所不同。以广西柳江县、大新县壮语及云南西双版纳傣语为语料,对其亲属称谓词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称谓词的异同点并探讨语言发展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傣族     
分布在云南境内,到1990年止有1025128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包括三个方言,即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泐语、德宏地区的傣那语和孟连等地区的傣绷语,通用的文字有两种,即傣那文和傣泐文。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     
布依族有2540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罗平县、富源县、师宗县等地。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解放前,布依族已进入到封建地主制阶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民族之一的羌族,其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除具有本语系本语族诸语音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外,更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对于羌族语言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涌现出不少可喜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壮侗误族语言的汉语借词。旨在通过壮侗语族各语言汉语借词的横向比较,找出它们在音节结构、声调、声母和韵母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透过壮侗语族诸语言汉语借词声母或韵母的变异现象,追溯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痕迹。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壮侗语族语言汉语借词的音节结构相似,声调、声母和韵母都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这是壮侗族语言在历史上长期受汉语影响的结果,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8.
主要借鉴Rijkhoff的方法,基于语言中计数表达形式的不同,讨论汉藏语中的集合名词和种类名词。通过对量词和复数标记的发达程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汉藏语各语言的名词总体类型分布在由集合性最强到种类性最强的等级序列上,藏缅语族的藏语支、景颇语支等处于序列的左侧,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等处于序列的右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汉藏语都经历了由集合名词向种类名词的变异。并对影响变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名词的生命度等级越高、所计的数目越大,其集合性越强。最后,将汉藏语系与阿尔泰语系的名词类型进行了比较,认为一种语言名词类型的变异根本上取决于该语言的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9.
云南藏缅语族彝语支地理分布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极为复杂,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把这些语言的特点、规律描写清楚,把握住语言间的关联性,需要从语系、语族、语支等方面来揭示,需要从语言分布状态来进行把握分析。对彝语支的把握、分析亦然。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的所有语言可以归为几个亲属关系的语支,各个语支又分属几个语族,各个语族又属不同的语系,如汉语属汉藏语系。日语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与它有对应性的语言几乎没有,日语的源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语法上看日语是黏着语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尽管如此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圈国家,自古以来在文字和词汇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同形词这一汉日词汇的焦点作为对象,以共性和个性为主线从语义语法、语体、词汇体系等方面对汉日同形词进行分析、对照研究和探讨,力争阐明同形词在汉日两种语言中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为今后解决同形词"负迁移"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展南岭民族研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与"西北走廊"、"藏彝走廊"相并称的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是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各民族的聚居区.这里族群构成复杂,文化积淀深厚,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拓展南岭民族研究的新领域,促进南岭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复兴,以"边缘活力"展示南岭民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为构筑涵盖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史观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系的民族,而“越”是指濮越族系的民族。“西南夷”中的氐羌族系与现今的藏缅语族有关,濮越族系与现今的壮侗语族有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基本没有改变,即今西南地区除了苗瑶语族的民族外,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的民族基本上仍是当地的主要民族。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是客观存在于云南各民族社会实际交际之中的汉语,是交际中介语。从汉语的学科体系来看,其地位是汉语的民族变体,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依据母语、中介语、目的语的不同,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类型呈现出多种具体的形态,其使用和习得方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重视对人自身语言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师范大学的语言研究 ,在修辞学研究、云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研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和较为鲜明的研究特色。本文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取得的成果 ,以及语言学界专家学者对这些成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其独有的特征。法律语言的二维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法律语言中,但两者并不是无差异地分布在所有法律语言中。精确性的法律语言更广泛地分布在程序法中,而模糊性的法律语言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中。  相似文献   

17.
镇雄县丁目术自然村是滇东北苗族聚居区一个典型村落。文章通过对丁目术苗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丁目术苗族语言保持良好,全民自觉兼用汉语,苗汉双语共存,功能互补,双语生活是丁目术苗族和谐语言生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云南因人地关系、区域联系和历史过程等的多重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这些语言资源具有鲜明的地理空间性。这为全面研究中国云南的语言地理进而构建区域语言地理学的基本范式奠定了重要的客观基础。对于区域语言地理学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基本框架或理论支撑,通过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等的研究,进而为语言区划和语言管理方略的科学制定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泰北地区华裔使用汉语定、状、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其语法变异的规律,并通过语言接触理论揭示了其动因.我们认为泰北地区华裔使用的云南方言在语法方面已经受到泰语的深层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的宾语和补语的语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和泰语的趋同;不能正确地使用话题句;在汉语虚词的使用上也因受泰语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误.为了提高云南华裔的汉语水平,必须针对他们语言中变异的地方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20.
多民族杂居村落遍布云南全境。在滇西北,它们的形成多在明代以后。多民族语言因族群之间的共同生活而变得兼用和混杂。这种兼用和混杂又因相互的通婚而强化。当旧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多民族杂居村落的语言又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向着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方向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