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蓄水后长江三峡旅游的新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峡蓄水后,将会使旅游资源、旅游区域、旅游空间行为格局和旅游要素组合形式、旅游效益等发生新的变化。相应地,长江三峡的旅游开发应树立新的旅游理念和采取新的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兼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美联合三峡盐业考古是中国首次盐业专题考古。考古发现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全面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古盐业遗址具备旅游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完全应该作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值得旅游界与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旅游化开发应立足三峡,依托渝宜,辐射四方,点线面有机结合,重点抓好。一区两极三线四片”的开发战略布局,全方位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化资源.在旅游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抓好旅游化资源的普查与研究工作,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化产业链,加强旅游产品的化内涵与深度开发,开发富有地域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化节庆推动旅游发展,加大旅游化的科普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唐探峰 《中国培训》2008,(12):46-47
位于三峡腹心的巫山县系三峡移民迁建重点县、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根据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巫山县把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在市教委的指导以及广东省、重庆市北碚区的对口强力支援下,巫山县以职教中心为依托,投资2.79亿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所百年老校而言,"老"意味着历史、文化、声誉、品质等资源和优势,但也往往会因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而使发展受困。那么,传统老校应该如何对接时代、把握契机,为自身发展寻找新的生长点?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地处长江三峡中的巫山县城—巫峡镇,其前身是巫山县圣泉书院,迄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三峡宗教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是一种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三峡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这种价值可以通过开发宗教建筑观赏、体验宗教活动、开发旅游商品、发展宗教饮食等途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三峡化包括时间、空间、类别三个序列,三个序列交互作用,形成浩瀚庞杂的结构体系。三峡化的旅游开发必须围绕三峡旅游区的总体旅游形象,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峡化中挖掘素材,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考虑时间序列化资源的开发,从整体域面和局部域面两方面认识空间序列化资源的开发,类型序列的化资源的开发中应突出可以直接感知的“显性化”,通过外显、再现,激活化资源,烘托化氛围,开发多样化与精品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同时推动并维护三峡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库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且独具风韵和魅力,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级品牌的三峡旅游区,其民俗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近年三峡旅游两度火爆之后有所降温,为使传统的三峡旅游冲出低谷,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彰显三峡旅游的文化特色,综合开发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10.
逯成国 《湖北教育》2010,(4):F0004-F0004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原始幽僻、自然古朴、神奇奥妙,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奇特的华中地理人文景观、远古的神农氏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和神奇的人类未解之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是从间接角度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程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三峡库区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巫山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巫山县居民对三峡库区旅游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李白在其三峡诗中吸收了巫山神女这一特定的文化意象.同时赋予了巫山神女更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神女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新三峡"旅游发展创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辖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重庆市活力最强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世界意义的"高峡平湖",新三峡特色旅游又成为重庆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在重新定位"新三峡"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三峡"旅游发展战略新构想,并就更新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然而红色旅游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游览更多地局限于参观、讲解等静态形式上,缺乏自然风景游中的游客的切身体验,致使游客感到枯燥乏味,这是中国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延安保卫站》景区是体验式红色旅游的成功范例,是如何开发体验式红色旅游项目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5.
论重庆发展长江"新三峡"旅游业的对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策创新为切入点,围绕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开拓旅游融资渠道,加快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速度;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旅游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与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等方面,试图探索重庆发展长江“新三峡”旅游业的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三峡”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完全发挥资源优势。旅游业没有成为支柱产业,不足以带动库区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分析了“新三峡”旅游业提挡升级的意义,提出了旅游业提档升级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长江三峡景区关于其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甚少.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长江三峡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遇,从而提出长江三峡生态旅游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机遇,消除威胁,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乘势发展;紧跟机会,扬长避短,融合自然景观和特色风俗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兴起为许多贫困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契机,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级贫困县湖南凤凰县为例,研究了旅游业发展和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居民收入随旅游业发展而增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农村居民,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结论。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