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和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是主要蔬菜害虫——菜粉蝶(Artogeia rapae)幼虫期的重要病原物和寄生蜂。通过共同的寄主,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从被绒茧蜂寄生的菜粉蝶幼虫饲毒后的结局,带毒寄主中育出绒茧蜂的结茧、化蛹、羽化,病毒对绒茧蜂寿命的影响,感病寄主中育出绒茧蜂的传毒能力以及绒茧蜂寄生对寄主体内病毒包涵体含量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PbGV与菜粉蝶绒茧蜂的  相似文献   

2.
菜粉蝶(Artogeia raPae)与大菜粉蝶(Pierisbrassicae)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如何安全、经济、有效地予以防治是蔬菜生产上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强害虫抗性,效果下降,成本提高,而且对天敌、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看来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是极有希望的微生物杀虫剂。但目前通过细胞培养法来大规模生产颗粒体病毒则是不现实的,故必须用活寄主来增殖。本文是以菜粉蝶幼虫为靶子生物,探索PbGv增殖最佳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吕仲贤  王桂跃 《科技通报》1994,10(6):373-376
通过人工接虫、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位置.结果表明幼虫在分散前集中在未抽出的雄穗上取食,分散后主要取食玉米中部的茎和雌穗;喇叭口期以前的幼虫为害虽然造成花叶,但其成活率很低,对玉米影响不大。建议在玉米抗螟性鉴定时应考虑玉米茎和雌、雄穗对幼虫的作用,在防治时采用喇叭口末期集中施药和抽雄期适当去雄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包涵体蛋白 mRNA 是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感染晚期合成的主要信使 RNA.我们从染病晚期幼虫脂肪体中,用饱和苯酚法提取总核酸,用 LiCl 去除其中 DNA,经 Oligo-(dT)纤维素层析柱,mRNA 呈现二个洗脱峰,将洗脱峰组份用尿素-高甲酰胺法制样电镜观察.电镜下 mRNA 分子柔软、粗糙,呈弯曲的线状,分子长度约0.3μ(30个统计)  相似文献   

5.
越冬之謎 粘虫是一种为害庄稼很广而又严重的害虫。据调查,粘虫幼虫取食的植物有十字花科、菊科、蔷薇科等16种之多,特別喜欢取食禾本科植物;为害的庄稼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甘蔗等,大发生时亦常常为害棉花、亚麻、甜菜、蕃茄、豆类等。粘虫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时,虫体很小,长大后身体顏色变化很多,有青褐色、有灰黑色、藍色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黄粉虫幼虫对不同种塑料的降解能力,本试验共设置五个处理,分别研究黄粉虫幼虫对聚乙烯、聚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的降解本领,结果表明,取食聚苯乙烯的黄粉虫死亡率要低于取食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实验组,且黄粉虫幼虫对聚苯乙烯的降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香根草提取物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及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香根草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提取物加入到人工饲料中喂食二化螟幼虫,进行了提取物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三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及其体内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影响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提取物(0.01 g/m L)对二化螟幼虫均有毒杀作用,其作用大小排序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其中石油醚提取物处理3 d后二化螟初孵幼虫存活率为15.8%,5 d后存活率为0.8%。三龄幼虫取食添加了不同提取物(0.05 g/ml)的人工饲料7 d后,生长发育均得到明显抑制,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强,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达111.11%和109.50%;同时,三龄幼虫体内的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CAT和P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其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香根草中含对二化螟幼虫有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最为丰富。香根草提取物扰乱了二化螟幼虫体内保护酶SOD、CAT和POD的动态平衡,使虫体内自由基的清除遇到障碍,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桃蚜各型能够传播马铃薯等经济植物的107种以上的病毒病(张、钟1983),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秋季包含性母和雄蚜在内的有翅桃蚜的数量达到最高峰,但是此期传毒效率很低(Sylvester,1964)。1982年 Leather 报导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性母和雄蚜不取食或很少取食,很可能这是秋季喙传病毒病效率低的原因之一。究竟桃蚜的性母和雄虫是否取食,很需要证明。本实验对桃蚜的性母和雄虫的体重、酯酶活性和电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进行田间观察,以探讨性母和雄蚜取食与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否有联系,为治蚜防病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 Hubner),是一种食叶害虫,主要危害落叶松人工林,以幼虫取食叶肉,大发生时,林分呈一片灰白,渐变黄褐色,尤如火烧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带着筒巢在树干、树枝、芽苞附近或叶层下越冬,在此介绍了该虫在佳木斯地区的发生分布、生物学特性以及无公害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是哈尔滨市水稻生产的新型虫害,其危害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穗苞、稻茎内壁组织等,造成枯鞘、桔心、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使稻穗不能得到营养供应。本文阐述了二化螟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茶毛虫、茶黑毒蛾等多种茶园害虫栖息部位隐蔽,低龄幼虫多在茶树中下部的成熟老叶背面取食、活动,常规的树面喷药方法不易接触到靶体害虫。特别是春夏两季,茶树叶面积系数大,阵雨多,不仅药液很难进入茶树中下层,而且易使胃毒剂等在未被充分吸收前就被雨水稀释、冲刷。因此,对于栖息部位隐蔽的害虫,特别是当其进入暴食期时,更应选用触杀剂之类农药,运用反斜并用的喷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08,(10):192-192
一、生活习性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该虫在杜蒙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竖年5月初开始化蛹,5月18日进入羽化盛期,成虫飞出羽化孔4天左右开始交尾,1~2天后开始产卵。卵的孵化盛期是6月7日。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继而取食木质部,最后蛀入髓心。被害枝干形成纺锤状虫瘿。  相似文献   

13.
对双条杉天牛在鄂尔多斯地区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以初龄幼虫钻蛀取食危害侧柏、圆柏、扁柏等树木的韧皮部,随虫龄增加逐渐向木质部钻蛀。该虫在鄂尔多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8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在树干木质部的蛀道内开始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成虫从树干钻出,4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中旬产卵结束,5月中旬幼虫进入韧皮部危害,8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出孔期喷施苯氧威2 000倍液直接致死率可达83.3%,存活的16.7%虽能交尾,但苯氧威药液已对它的生殖系统造成破坏,致其不能产卵,防治效果较好;用诱木诱杀成虫防效极显著,诱集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亚洲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跃 《科技通报》1998,14(2):143-146
通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及防治适期的研究,明确了在心叶末期前90%的幼虫集中在雄穗中,抽穗后才分散转移,大多数幼虫分散到中部和穗部,占总虫数的60%左右.经不同时期防治试验表明,在春、夏、秋玉米连续种植,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区,在心叶末期防治的基础上,在吐丝期再防治一次,才能有效地减少虫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桃剑纹夜蛾是发生在拉萨柳树上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幼虫取食柳树叶片,严重时会将树叶全部吃掉仅剩叶脉。以蛹在地下土中、树皮裂缝中作茧越冬。  相似文献   

16.
环境激素壬基酚对家蚕生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基酚(NP)是一种新确认的环境激素(EH)。为探讨EH对鳞翅目昆虫的性激素作用,用添加NP的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调查NP对生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刚孵化家蚕幼虫添毒72 h和120 h的LC50分别为1.1392、1.0695 mmol/kg。添毒NP1.000 mmol/kg以上浓度,家蚕在幼虫期死亡而不能完成世代。从生殖腺系数看,0.500 mmol/kg以下浓度的NP,对家蚕幼虫和蛹的睾丸生长无不良影响(P>0.05);大于0.250 mmol/kg的NP,能显著抑制雄蛾的睾丸生长(P<0.05);小于0.500 mmol/kg的NP,5龄幼虫和24 h龄蛹精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高于0.125 mmol/kg的NP,168h龄蛹和24h龄蛾的精子数量显著少于对照(P<0.01)。高于0.125 mmol/kg的NP,5龄幼虫和蛹的卵细胞生长和发育被抑制(P<0.05),雌蛾造卵数和产出卵数减少(P<0.05),受精率降低(P<0.05)。NP通过抑制家蚕生殖腺的生长和生殖细胞的发育表现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的一种灾害性食叶害虫.经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该虫在松嫩平原地区1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作白色薄茧在枯枝落叶层或树皮缝内过冬。幼虫4月末5月上旬为害,第1代成虫期在6月中旬;第2氏成虫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第3代成虫期在9月上旬,10月工资上旬幼虫下树在落叶层、树皮缝中过冬。可采用人工灭杀、毒笔阻杀、化学药剂灭杀、释放赤眼蜂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湘泓 《百科知识》2014,(1):51-51
正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网幕毛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它原产于北美洲,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的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随着人类活动、经济水平和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美国白蛾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和蔓延。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美国白蛾。目前,美国白蛾已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美国白蛾的成虫为白色,体长为l2~15厘米,翅展为25~28厘米。美国白蛾主要危害蔬菜、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美国白蛾是以幼虫危害,主要取食植物的叶  相似文献   

19.
养蝶     
通过饲养蝴蝶,可以对其形态、习性、生活史、幼虫寄主植物、成虫密源花卉以及天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观察。根据饲养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态研究饲养、纯观赏经营饲养两大类。根据蝴蝶不同发生期的生活方式,又具体分为成虫期饲养和幼虫期饲养。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持续两年多,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各国科技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新冠病毒的感染致病机理、诊断技术、疫苗药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经过两年多的全球流行,病毒持续传播与变异,人类面临着疫苗保护力下降、药物有效性不足等诸多挑战。本综述主要介绍我们团队在新冠病毒的发现鉴定、传播途径、诊断新技术、疫苗药物、亚基因组生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