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导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愈来愈受到刈门的普遍重视,而“导”在导读教学中则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占据重要的地位。“导”在导读教学中具有“引导”、“传导”、“开导”、“教导”等内涵。语文导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因人而异。语文导读教学因文而异,开掘出最佳的“导口”,导的方法主要有导目标、导情感、导思路、导思维、引导结构、导疑难等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先生提出并不断发展起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导’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读的创新在于一改过去语文教学中的"讲读"为"导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导读的策略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导读,就是引导阅读。教师善于"导",学生就学得"欢",读得"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抓"题眼",识"文眼",悟"情眼",寻"线眼",避免繁琐的分析、过多而枯燥的讲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愿生疑,会质疑,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增加的新的教学内容,该教学模块在读、导、编三个方面存在学生阅读时间不充分、教师指导不科学有效、名著选篇不全面合理等问题。要想切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完成"名著导读"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老师就需要在"导"的方面下功夫,全面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态度、计划等。学生就要在"读"的方面下功夫,积极地阅读名著导读选篇,提升固有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整本书导读课教学是在学生接触一本新书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学生面前开启一个新的阅读世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为最终教学目标。导读课更注重的是"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经验,可以按解读封面、阅读片段、朗读目录、问题探讨等教学环节,在导读课上"导"出兴趣,"导"出精彩。  相似文献   

6.
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十分重要的。导读问题是文本对话的"金钥匙",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导读问题,从而使文本对话更深、更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积累语言量,提高阅读品位,获得情感熏陶。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以导读课《窗边的小豆豆》教学为例,认为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8.
统编教材把"名著导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朝着"课程化"方向实施。"名著导读"课应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力求做好"导之有效"。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使其真正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每位教师都在精心地研究与实践,也曾总结出不少的方法,如,串讲法、谈话法、讲读法、导读法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理论指导实践,觉得导读法更适合现行教育改革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此谈一点自己浅薄的认识。导读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启发,学生循导学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0.
语文导读法是一种引导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读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导读法要求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时以学生为中心。本文作者曾带着语文导读法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疑虑求教于钱老师,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