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指出:“对报刊上文章引起的名誉纠纷,要区分正当的舆论批评与侵犯名誉权的界限。既要依法保护名誉权,又要支持舆论监督。”这是我国处理新闻侵权纠纷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不少地方一些本来不必进入诉讼程序的诉状被立案受理,在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之后,又回到庭下调解;一些本来很简单的诉讼纠纷,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为旷日持久的“胡子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及新闻侵权方面的官司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受理的名誉权案件中,因为报刊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件占20%以上,这些新闻官司,从法律的角度看,其新闻报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在新闻与新闻侵权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预防新闻报道“走火伤人”。成了我们广大新闻工作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格权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欣一 《新闻记者》2003,(10):30-31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新闻侵权的案件,主要是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三种。这三种人格权在新闻传播领域又有不同特点和某些细节问题。 死者的名誉权 关于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官司一直是新闻诉讼的热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条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仅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就占到了20%以上。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引起新闻侵权纠纷案的新闻报道本身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闻侵权纠纷的产生及如何避免,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引发侵权纠纷的新闻报道称之为“官司”新闻,把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诉讼称之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5.
2005年新闻侵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学术界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依然热烈,新闻侵权仍是新闻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还是主要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新闻侵权预防及应对研究、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新闻侵害肖像权研究、新闻侵害隐私研究等方面。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2005年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陈家镛院士因被误报逝世状告《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一案,法院最终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十日内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陈家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闻单位被诉侵犯名誉权官司日益增多。《工人日报》曾以大幅版而感叹“诉讼干扰让新闻界穷于应付”,“法律该给舆论监督撑腰”。新闻界在呼吁《新闻法》出台的同时,其自身也要认识到舆论监督与社会权利意识的冲突机率加大是当前新闻官司增多的根本原因。只有冷静地从法律角度研究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即便出现了纠纷,也能在诉讼中沉着麻战,让滥用诉讼者得不到任何好处,打消动辄起诉的念头。基于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新闻纠纷仲裁制度势在必行 新闻纠纷是指新闻材料的提供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当事人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之间因提供、采访、报道新闻而发生的民事侵权纠纷,既涉及人身权利,又涉及经济利益。我国现行的新闻纠纷解决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诉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侵权诉讼不断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由于我国尚没  相似文献   

8.
一、回 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新闻事业一方面促进改革 ,一方面改革自身 ,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也面临一些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少遇到的新情况 ,其中 ,各种“新闻官司”便是新闻界面临的最大的法律问题 ,构成了市场经济形势下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据不完全统计 ,从 1 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 ,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各类新闻侵权诉讼已超过一千起。目前的新闻侵权诉讼主要是表现为名誉权纠纷。 1 987年 1月 1日实施的《民法通则》有关“人身权”的第五章第四节共八条 (从第 98条到第 1 0 5条 ) ,依次规范的是公民…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面前同时摆着两种现实情况: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舆论监督逐步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因新闻作品而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也频频发生。据有关材料对一定时段的统计,在全国法院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占20%以上。另据某一地区结案的“新闻官司”显示,原告胜诉的约占65%。这种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败多胜少的事实,使一些新闻工作者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要搞舆论监督就难免新闻侵权,要想避免新闻侵权就趁早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为对某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为追究新闻媒介或报道者法律责任而发生的新闻诉讼已不鲜见。新闻纠纷已经成为困扰新闻单位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闻侵权诉讼增多,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坏事或是好事。 从法律的角度看,它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在增强,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观念在增强。在名誉和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想到求助于法律,向法院投诉,特别是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对于侵害名誉权的处理有法可依了,于是有关此类民事纠纷的投诉增多了。同时,数量较多的投诉未被法院受理的事实,也说明了一些人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侵权官司居高不下,且又败诉居多,新闻媒体或记动辄被告上法庭,不得不以被告身份被动地为自己辩护,譬如,自1985年上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后,全国新闻官司已逾千起,其中大多数新闻官司涉及最普遍的便是所谓侵害法人及公民名誉权,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审理更侧重于对名誉权等人身权的保护,以至新闻媒体常常败诉。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诉讼俗称“新闻官司”,主要指新闻侵权诉讼,即新闻媒介发表的新闻或其他作品在内容方面引起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诉讼。自1983年1月,新中国发生第一起新闻官司 《二十年“疯女” 之谜》后,新闻官司一直不断,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告记者热”。在诸多的新闻官司中,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的诉讼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其他国家的情形大致相同,侵害名誉与隐私也正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当出版” 的两项主要内容。 名誉权早在古代罗马法中就可以找到根据,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人格品质、道德和社会评价,法人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由新闻报道引起的侵权诉讼(即通常所说的“新闻官司”)呈增多的趋势。据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1991年元月至1995年12月,武汉市区两级法院共受理新闻侵权案件33件,已审结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的占73.7%,新闻单位胜诉的只占26.3%。显然,新闻单位在新闻官司中的胜率是比较低的。因此,研究新闻官司的成因,采取对策减少和规避新闻官司,成为报纸工作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新闻官司增多的社会背景:法制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而又仍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由身经数十场新闻官司、在省级都市报一线采编岗位工作的主任记者李成连撰写的《新闻官司防范与应对》一书,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从1989年打第一场新闻官司起,一直潜心新闻官司的研究。近年来,作为报社的委托代理人,经常处理一些新闻官司和新闻纠纷,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该书分上篇新闻官司法理篇、下篇新闻官司应对篇共十一章,以案说法,以法析案。内容涉及新闻侵权的主体、客体、形式,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新闻官司中的归责与免责等,还附有审理新闻官司依据的主要司法解释。该书既有新闻官司法理学的阐述,又有典型案例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侵权官司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此类案件数千起。昔日的"无冕之王",今日常常被推上被告席。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避免被新闻官司纠缠,就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要防止新闻侵权,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说明:"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  相似文献   

16.
臧东娥 《新闻传播》2004,(12):56-57
近年来,新闻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侵权的高发,生率让新闻界和法律界人士格外注目。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名誉权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因而侵害名誉权就成了最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据统计,在我国的新闻官司中,70%以上是侵害名誉权案件。  相似文献   

17.
盖雷平 《新闻三昧》2008,25(5):10-13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公众人物报道评论的不断增多,新闻侵权官司逐渐曾多。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而其中媒体败诉的居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年审理的15起新闻侵权案件中,只有1起是媒体胜诉。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以及新闻自由的界限,成为备受法学界、新闻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实践中,名誉权纠纷案件也已产生了一系列案例,如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报》案、余秋雨诉肖夏林及《北京文学》案、陈永贵近亲属诉吴思及《北京青年报》案、张西德诉《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春桃夫妇案等等。  相似文献   

18.
被诉侵害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是目前中国大众传播尤其是新闻媒介面临的最常见的法律问题,从发达的东南沿海,到偏僻的西北内陆,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这些“顶尖级”的国家媒体到县级报、台,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新兴的网络媒体,绝大部分侵权诉讼是以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形式出现的。这些侵权纠纷,因是“新闻界的新闻”而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因一报社记者张淋撰文称其在某地“搭鞋售书”而在北京起诉名誉侵权,张淋则以赵忠祥就此发表的某些言论侵害其名誉权在济南对赵提起诉讼,成为1999~20…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新闻界和司法界所关注的新闻纠纷、新闻诉讼事件有增无减,其中以“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作为内容占大多数。所谓新闻侵权,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律中心)中法律概念为:“新闻侵权,是新闻机构或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并对新闻侵权的形式亦有明确的界定:(一)内容严重失实;(二)评论严重不当: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官司”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已不再那么惊世骇俗了。年初,河南南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声屏周报》记者汤生午和声屏周报社侵害名誉权案,这一纠纷虽已为一些传媒所报道,但报道法院立案和被告答辩意见,本刊属于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