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已明确制定了5-10年内全国中小学要实现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加速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使网络连接的中小学校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各地实现教育跨越不可遏止的潮流。  相似文献   

2.
2l世纪,我们已身处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学会利用信息已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生产力相对不发达。教育的先导性告诉我们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只有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口资源。本旨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步入了信息社会,而教育信息化则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信息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及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实现的系列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力和渗透力很强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运用,将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这里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没有教育信息资源,就没有教育信息化过程。下面以美国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比较入手,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以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当今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条件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的实施,各个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正在从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信息素质教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教育发展到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教学相结合,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资源的载体,已融入教学活动中来,是实现学校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亮 《教育信息化》2006,(15):10-12
本文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信息资源建设四个方面比较了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差距,分析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教育的各个领域迅猛地展开。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环境,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应在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管理和教师的信息素质等信息环境的诸多方面,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如何推动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第一战线工作者的摇篮,是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推进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中,抓好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已是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现有师范院校中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师范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够强,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师范院校不仅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还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观念和教学模式。同时,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  相似文献   

9.
博客——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新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主旨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师教育信息化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要对教师教育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信息资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教育信息化的专有性特征,对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深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科学的信息教育培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亟需教师提高教育信息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其教育信息能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成效。所谓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是指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针对某种教育课题,在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和传递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能力。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已进入了网络时代和多媒体综合发展的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都在探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多种教育手段的整合,通过不同程度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趋势,教师亟需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能力。之所以关注教师教育信息能…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其教育信息能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成效.所谓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是指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针对某种教育课题,在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和传递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能力.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已进入了网络时代和多媒体综合发展的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都在探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多种教育手段的整合,通过不同程度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趋势,教师亟需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能力.之所以关注教师教育信息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而信息化教育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 ,构建起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四要素”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 ,最终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态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面对这一新的教育形态,中小学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努力发挥信息代理功能.为中小学生搭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大环境。加快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轨融合,是有效利用现代括息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教育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教育信息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提高等方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因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尤其中小学教育是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更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因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尤其中小学教育是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更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实施四大战略 ,即创建教育信息技术学科 ,着力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学科自身发展问题 ;系统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推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 ,加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硬、软、潜件协调发展 ,优化建设中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信息资源建设四个方面比较了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差距,分析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既能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能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