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郑永杰  齐中英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18-1526
通过将不可再生资源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系统地探讨了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贸易开放、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平衡增长路径;其次,通过对平衡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以及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各变量以及经济参数变化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其经济学的解释。最后,利用我国资源型地区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经验支持。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扩大本地区的贸易开放程度,获取贸易利益,资源型地区能够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本地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我国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以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2007—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从科技创新基础、投入、产出和效益4个方面对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价,探讨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冀  汤恒 《情报探索》2013,(8):27-32
建立了反映人力资本和信息资源结合程度的人员信息资源丰腴系数模型。尝试从人员要素与信息设施配置融合的角度,讨论信息化进程的社会经济意义及影响。计算了中东部20个地区1998-2010年的一些参数,并进行比较,同时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人员信息资源丰腴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信息要素"进行了定义,将信息要素引入了内生增长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我国2001~2006年期间信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信息要素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投入,其贡献度已经超过资本,仅次于劳动要素.在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进行检验时发现,信息要素的作用存在一个"门槛"效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信息要素的贡献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仍然还是劳动要素.因此,要为信息要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因地制宜地推进不同区域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区域面临的发展难题及其破解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以来,伴随矿产资源开发,资源型区域凸显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损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单一化与反工业化、短期经济增长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滞缓以及寻租、就业矛盾、安全事故、收入差距等。难题的产生源于矿产开发的特殊性与收益分配制度的缺失。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外在压力下,需要围绕矿业收益的分配、调控与转化,建立矿产资源产权与收益分配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财富转化机制、绿色创新激励机制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规制与政府监管等手段,破解资源型经济所面临的诸多发展难题,推进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静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38-139
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重要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纳入其经济增长模型中,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选用初中、高中和大学入学率作为人力资本指标,使用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了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明贵  董娟  钟昌标 《资源科学》2022,44(3):536-553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资源型上市企业财务数据,采用LP法测算其各年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变化趋势,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从要素投入结构视角检验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①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偏低且整体呈下降态势,表明资源型企业发展缓慢,面对新发展、新阶段的竞争力不足;②资源型企业资本深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化速度明显加快,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抑制效应在上游开采业、能源企业、快速资本深化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国有资源型企业中更为突出;③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能过剩效应是资本深化抑制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传导机制,同时由于创新投入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低,创新惰性效应虽存在但传导作用有限;④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深化对组织资本较高和融资约束较低的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小。本文研究结论对资源型企业要素配置决策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005—2014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省区市的直接RD和间接RD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RD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中仅次于资本的最重要因素,而且直接RD和间接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从分地区的情况看,直接RD和间接RD的东部地区驱动作用最大,且在东中西部呈梯度下降的趋势,劳动力要素对中部地区驱动作用最强,资本要素对西部地区驱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杨贺  刘金平  蔡利平 《资源科学》2016,38(6):1109-1117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生态产业组织模式,但新的产业组织模式是否能够实现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加以证明。为此,把生态约束引入经济系统,构建包含生产部门和R&D部门两部门的生态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时经济最优增长路径问题。研究发现,生态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经济系统的最优增长路径是存在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变量变化不同。在资源型城市的繁荣期将其转向生态产业组织模式,可以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韦佳慧 《大众科技》2014,(3):189-191,196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具有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的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从而引导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就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文章跳出传统研究路径依赖的惯性,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宏观背景,将广西国有林场改革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认为市场化是国有林场改革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却成为区域发展中各方面矛盾集中凸显的问题地区。加快经济转型是促使资源型城市尽早摆脱困境的关键,正确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总结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基本模式,针对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选择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的主要思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支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绿色经济效率评价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和经济转型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中国北方干旱区20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静态效率、动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城市发展周期、主导资源类型分类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视角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规律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静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932),且城市间效率值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吕梁、延安和庆阳等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②按照主导资源类型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石油类(0.995)>综合类(0.958)>金属类(0.908)>煤炭类(0.904)规律特征,金属类城市和煤炭类城市变化趋势相似且都处于较低状态;依据城市发展周期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成长型(0.978)>再生型(0.945)>成熟型(0.920)>衰退型(0.882)的规律特征,衰退型城市绿色发展明显滞后。③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动态效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在2006-2016年整个时期呈现出“逐步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④根据ML指数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城市占比为65%。大同、包头和白银等城市动态效率值较高,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整体上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统筹管理下,绿色发展水平正逐步得到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文静  张朝枝 《资源科学》2019,41(9):1724-1733
旅游资源诅咒假说常在旅游研究中解释旅游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但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却并不清楚。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旅游资源诅咒假说相关文献,认为资源依赖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否阻碍经济增长是判断旅游资源诅咒假说成立的基础,旅游发展的挤出效应是旅游资源诅咒假说的作用原理,而路径依赖则是旅游资源诅咒的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价值的动态变化特征、旅游产业演化的复杂特征,结合路径依赖复合模型,建立了结合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的旅游资源诅咒演变模型。模型认为:受旅游资源丰裕度影响,旅游目的地在宏观上会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陷入发展模式锁定状态;但受旅游资源价值边界变化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在微观上会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发生层级演化及转换发展,试图通过不同发展路径重组突破旅游资源诅咒困境。本文加深了对旅游资源诅咒复杂演化过程的理解,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凤岩  范永康 《未来与发展》2010,33(11):101-104
近年来,机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愈来愈强,临空经济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已把发展临空经济列入大庆"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圈,把临空经济打造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运用SWOT方法对大庆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庆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绪 《科技广场》2012,(1):219-221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了准确衡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本文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建立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并以新疆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对我国经济布局总体框架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考察分析这一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