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静态的情绪品质角度出发,探讨情绪品质和记忆品质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Wat-son的简式正性/负性问卷对170名被试进行施测,从中选择95名被试让他们参与“学习和记忆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这四个实验的结果指标作为因变量。结果表明:情绪稳定性这一情绪品质对瞬时记忆容量、长时记忆准确性和记忆广度有积极促进作用,对短时记忆容量没有显著影响;正性情绪这一情绪品质对瞬时记忆容量和长时记忆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对短时记忆容量和记忆广度无显著影响;负性情绪这一情绪品质对长时记忆准确性有消极影响,而对瞬时记忆容量、短时记忆容量和记忆广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舒缓乐作为无关声音刺激,考察其对数字短时记忆广度的影响,发现:(1)有无舒缓乐背景对个体数字记忆广度影响显著,有舒缓乐背景下的数字记忆效果优于无舒缓乐背景下的数字记忆效果.(2)在有舒缓音乐和无舒缓音乐背景条件下,不同性别被试的数字短时记忆广度虽基本维持在7±2个组块范围内,但不同性别的数字记忆广度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短时记忆容量的年龄特点和材料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多存储模型,已得到了大量实验的验证,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这个模型把记忆分成彼此联系的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的短时记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来自环境的信息和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都要在短时记忆中支配人的当前的活动。短时记忆容量是短时记忆的重要参数,其有限性体现了我们心理能力的基本限度。为了测定短时记忆容量,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已作过一些探索研究,认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从儿童到成人的各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J.Jacobs首创的“记忆广度法”中以视觉刺激形式呈现数字的方法,对11—18岁儿童的记忆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年龄区间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14—15岁时迅速提高,15岁以后进入高原期;不同性别儿童数字记忆广度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但各自的发展过程又呈现出不同特点。本实验用视觉呈现数字材料的方式研究了儿童的记忆广度。结果与前人运用听觉呈现材料方式研究的结果不尽一致,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并对指导教育工作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短时记忆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成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时间不长,约10-20秒,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也有限,在7+/-2个单位之间。这个单位叫做块件(chunks)。也就是说,如果不作任何复习,人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5—9个各自没有联系的单位。虽然短时记忆容量小,但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历,让这些单位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系,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块,记忆广度将被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短时记忆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成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时间不长,约10~20秒,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也有限,在7+/-2个单位之间。这个单位叫做块件(chunks)。也就是说,如果不作任何复习,人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5-9个各自没有联系的单位。虽然短时记忆容量小,但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历,让这些单位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系,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块,记忆广度将被大大增加。块是一个有意义的信息单元。块可以是一个字母、单词、成语、句子、图示、事件等。例如,序列1—9—9—0—6—1—1—0—3—0由十个数字构成,即10个块,超出了短时记…  相似文献   

7.
研究检验了68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计算能力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计算能力儿童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存在差异,低计算能力组儿童在数字广度、单字广度、数字识别速度、直接提取策略频率、数数策略频率、错误频率和总时间等项目中的成绩显著低于高能力组;数字识别速度和直接提取策略频率对低年级儿童计算能力存在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8.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Miler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Magic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的论文。该论文的观点对人们关于记忆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理念是: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数字为识记材料,来探究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广度及加工策略.研究结茱表明:(1)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在8-10之间;(2)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不存在性别差异;(3)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与智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4)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的加工策略主要是复述策略和组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工作记忆的增长可以(部分地)解释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假设做了检验。127名3-5岁儿童接受以下测验:“Tom说”游戏任务作为现实性监测发展的评估;数字倒背广度测验作为工作记忆能力的测量;数字顺背广度作为短时记忆能力的测量;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的言语分测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数字倒背广度可以显著地预测现实性监测的成绩,表明随着可用的心理资源的增加,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的能力在增长。现实性监测与数字顺背广度的相关不显著,表明内容记忆与源记忆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1.
短时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短时记忆是记忆研究中最有意义的部分。综述短时记忆的广度、编码方式、加工策略、提取方式、研究方法,为进一步进行短时记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汉语阅读困难和普通儿童短时记忆缺陷的原因,本研究从北京13个小学筛选出阅读困难儿童并配以相当数量的正常阅读儿童参加数字、汉字短时记忆及阅读测试。方差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表明阅读困难者短时记忆显著落后于普通读者,短时记忆的缺陷存在于记忆容量和提取效率上,且受阅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心理学家米勒在1956年通过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制的,只有7±2个组块。这里的组块就是测量人短时记忆量的最小单位。由于短时记忆是知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经通道,所以短时记忆就成了学习中的瓶颈。但组块中的信息量大小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一个符号、一个词、一个公式、一个图像、一首诗、一段话等等。有人曾经做过一  相似文献   

14.
(一) 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有成效的研究表现在对人类短时记忆机制的了解上。1956年米勒(G·A·Miller)提出了著名的短时记忆组块理论。他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它一般不会超过七个左右(7±2)的项目。例如,主试采用口述或视觉的方式给被试呈现一组数学符号:“010010110010”,呈现后马上让  相似文献   

15.
涉及“组块”的短时记忆容量是近代记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汪悃款同志撰文否认国内外文献广为使用的7±2(组块),提出赫伯特.A.西蒙的“4个组块”是不容置疑的“唯一科学的结论”。本文对此提出商榷和质疑,希望心理学研究更具批判精神以提高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记忆内容繁多是初中化学特点之一。因此,根据记忆规律,指导学生科学记忆,乃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分组块记忆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的短时记忆最大容量为7±2个组块。例如“836957142”一系列数字,看一遍,一般可记住5~9个数字。如果分为三组“836—957—142”就可以记住较多的数字。据此,可把化学中需记忆内容,分为若干组块,如将金属活动顺序分为四个组块: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将盐类溶解性分为三个组块: ①钾、钠、铵、硝酸盐全可溶于水。②碳酸盐、硅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氢硫酸盐只有钾、钠、铵盐可溶于水。  相似文献   

17.
陈建军 《甘肃教育》2001,(12):25-2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四类———陈述性知识,逻辑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策略性知识着重解决“怎么学”和“怎么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传授给学生策略性的知识,包括良好的记忆策略。一个人记忆能力的好与坏,记忆效率的高与低,往往决定于他所掌握的记忆策略的优劣。如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策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一、记忆内容的组块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例…  相似文献   

18.
短时记忆与英语听力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瓶颈”现象是普遍的,它是短时记忆容量局限的一种突出反映。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探讨短时记忆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内在关联,并从如何提高短时记忆容量谈及听力教材与教学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国华 《双语学习》2007,(4M):96-96,98
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瓶颈”现象是普遍的,它是短时记忆容量局限的一种突出反映。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探讨短时记忆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内在关联,并从如何提高短时记忆容量谈及听力教材与教学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你是不是觉得记忆五位以下的数字比较简单,而记七八位的电话号码就比较费劲,需要复述好几遍才记得住呢?这是由我们记忆容量(又称记忆广度)的有限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