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杜娟 《科教文汇》2008,(4):151-15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界碑。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王钰磊 《大众科技》2005,(2):125-126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沃土之中,是用哲学社会科学认识和改造世界结出的思想硕果;哲学社会科学则是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钥匙.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系统哲学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辨证系统哲学的观点去认识科学发展观,加深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多重理解入手,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内在逻辑,最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本质内涵的概括,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五四时期、延安时期、文革之前和改革开放之中。本文将围绕这四个阶段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做法、经验(包括教训)。尊重历史,正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百年历程,当今如何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使其持续不断地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忠友 《科协论坛》2007,(5):247-248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理论为主线,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名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入门并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进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转化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就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的意义和方法,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教育时机的把握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发掘闪光点,培养兴趣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理解、宽容和关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从现实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必然要求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当代性问题,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两重性,提升哲学高度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路径。创新研究范式应注意把握哲学思想体系和叙述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切近把握与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须始终围绕这一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8.
涂光强 《科教文汇》2009,(17):112-112
“关键语句”好比是我们开启文章“灵魂”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章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把“钥匙”,那么,对于进一步理解、感悟文章的旨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记叙性的文章中,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在说明性的文体中,“关键语旬”往往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在议论性的文章中,“关键语句”往往以论点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9.
许帆 《科教文汇》2012,(9):12-12,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相结合,为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和谐发展。本文将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涵的理解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怎样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简单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唐燕  张军厂 《科教文汇》2010,(18):12-12,41
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坚持的是全面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极为丰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理论梳理.重点研究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本质等方面的特征,总结归纳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是人的主体性特征,在这一哲学基础的指导下分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钥匙在教师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统帅教材,而且还要研究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驾驭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师在这款安全钥匙柄的内部配备了一套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能检测到钥匙被抬起、插入以及旋转的过程。当钥匙记录下锁门的旋转方向及圈数后,假如你着急出门时忘记锁门的话,这把钥匙的指示灯就会显示红色,否则的话会显示绿色。每把钥匙柄都是由柔软耐用的材料制成,使用独立的纽扣电池作为电源,携带起来十分轻便。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迷信?如何理解迷信?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在全国上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弄清这一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遥控锁     
现在的住房门很多,每扇门都有一把钥匙,太多的钥匙带在身上非常麻烦,又容易丢失,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发明一把可通用的门钥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国外的文本学研究方法,尝试对毛泽东《实践论》这一文本给予深度解读。在对文本原初语境的“逼近假想”中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后发现,毛泽东所理解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应为二重“中介化”后的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比较来分析毛泽东认识论的内涵,能够更为贴近毛泽东思想的真实原貌。  相似文献   

17.
张枫 《知识窗》2010,(5X):43-43
<正>作为教师,难免会批评教育学生,而语言又是一把双刃剑,有时是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有时是伤及他人的利剑。老师批评学生时噼里啪啦,刀光剑影,如果学生能理解并接受,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呢?只会适得其反。笔者就  相似文献   

18.
你是麻瓜,你知道吗?一摸衣兜,忽然发现钥匙没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你肯定有过这种经历。钥匙呢?你不得不沮丧地承认:丢了。真的是这样吗?不,当然不。这只是巫师们和你开的一个小玩笑。他们给钥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现今科学昌明的时代,高科技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成为现今社会道德规范的标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义论以个人理解解读社会观象极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习在个人”,作为教师,授人与鱼无如授人以渔,课内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领着学生进入美的意境,使其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引着他们走向课外,以课内所学的这把钥匙解决课外的问题。教师要有目的有系统的在课外印发一些诗词鉴赏题,让他们用课内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解决。这些钥匙要有针对性,一把钥匙一把锁,钥匙间最后形成一个链条,也就是一个知识链。过程是分析,最后是综合运用。那么我的钥匙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