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向来以传统的茶道和花道做为修身养性之道,自古日本人无论男女均需学习茶道、花道,以此静心,并做为一种礼仪活动来进行。茶是何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至今尚无准确的记载,据推断可能是日本奈良时代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或由中国和印度进入日本的僧侣传入的。茶自奈良时代传人至平安时代初期,中国式的饮茶成为一种嗜好在贵族及僧侣、文人之间广为流传,镜仓时代著名和尚荣西著有《茶养生记》一书,详细介绍了茶治愈了实朝大将军的病,以及饮茶具有修身养性之效,并加以宣传,使饮茶迅速流行起来。真正把饮茶仪式化的是拜师于荣西的道元…  相似文献   

2.
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区别和习惯的不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怀石料理的起源与茶道密不可分。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饮茶之风从寺院传播到各个阶层,在室町时期的茶会上便出现了佐茶而食的怀石料理的雏形。到了安土桃山时代,为了防止空腹饮茶造成肠胃不适,同时呼应茶道追求清雅闲寂的风格,便将佐茶的餐食定为了的形式。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森林覆盖率高,山地面积广,四季分明,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的日本人,形成了对季节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力,衍生出了日本的"旬"文化。在和食中,怀石料理尤注重季节感。  相似文献   

4.
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6.
潮州功夫茶     
中国的茶,历史悠久。传说神农尝百草时便是以茶叶为解药的,至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全国,“茶圣”陆羽还撰写了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到了近代,它已不很盛行,反倒让一衣带水的日本学了去,发扬光大,刨制了独具风格的日本三大道之一——茶道,让今天十几亿炎黄子孙羡慕不已。但也庆幸,灵山灵水产名茶,饮茶文化南北有,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的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饮茶与日本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形成中国特有的茶化。中国的饮传到日本,发展为日本“茶道”,它既有日本传统化特征,又吸收了中国的化特点,是中日两国化交融的一部分,也是连结东西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自唐以来,中国饮茶之事,东传扶桑,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被日本人改造升华为特征明显的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礼法道德与精神特质,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研究日本茶道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对日本的了解,又能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茶艺,十分重视表演时的艺术性。茶艺表演不但是华美的视觉盛宴,也是对每一位饮茶者的心灵进行的一场圣洁的洗礼。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艺,但又不同于中国茶艺。在一般的饮茶者看来,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然而只要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茶器、茶汤、茶史、茶礼、茶室等各个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之一。中国早在传说中神农时代就知道以茶入药的妙用,到南北朝时,更盛行把茶清谈之风。中国的饮茶习惯传入英国,最早有文字记录可寻的是1615年。1660年5月,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饮茶的习惯从葡萄牙带到了英国宫廷。从此,饮茶成为英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最早发现、种植茶树和饮茶的国家,从香飘四海的茶叶到古朴典雅的茶具都表现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本文根据唐诗及有关史料介绍了唐代茶叶和茶具的种类,不仅反映出唐代茶业的兴盛及饮茶风气遍及大江南北的事实,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它包括了丰富饮茶科学的知识内容,蕴涵着敬茶待客、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梅溪学子学饮茶》就是以中国茶艺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微课程。饮茶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它是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世界上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饮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从中国传入俄罗斯。从1638年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盛行,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时至今日,饮茶文化在俄罗斯不断发展、升华,并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3,(A5):19-20
中日两国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往来的邻国,中国文化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饮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豆腐、饮茶等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料理构成、特色、制作方法及中日两国人的饮食生活、饮食观来研究日本民族的特有性格。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可以说是由两国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擂茶是中国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也是中国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通过对擂茶的起源、制作方法、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客家人饮茶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     
茶,作为中国的一种特产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对于茶的研究包括饮茶(像茶的类型、水温等)、茶具艺术、和茶馆等渐成体系。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大概从两千年前,也就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03—221),开始种茶。到了汉代逐渐为人所知。到了唐朝渐渐流行起来,当时,茶具制造几乎成了一门艺术,饮茶也有了一套仪式。茶主要可以分成五大种:红茶、花茶、鸟龙茶、绿茶和砖茶。Tea ,as one of China’s special—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茶和饮用茶的国家。茶作为一种特殊饮料,既具健身、解渴、疗疾之效,又富有欣赏、助兴与情趣,千百年来,茶文化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为我们日常饮用的茶,经过了一个从药用到食用再到茗饮的漫长过程,茗茶的方法从古到今也有几个不同的阶段。中国现代人的饮茶方式,仍以泡茶为主流,但因地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区别而使饮茶方式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深入的研究则会发现,饮茶方式的变化实际上跟农业技术的发展、历代文化审美取向以及环境地理因素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饮茶文化大致形成于8世纪初,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中华文化中,"茶道"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茶道"以"茶"为媒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仪,也是人修养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倒茶仪式,一起品茶,增进友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礼仪,是一种非常有用且和睦快乐的仪式。文章就中日茶文化对比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近4000年的饮茶历史。作为中国一员的藏族,出于对茶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藏茶文化。饮茶习俗、饮茶礼仪、饮茶程序等都透漏出藏茶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传统的藏茶不断地发展,其饮用程序被现代科技方法所取代,复原与重建藏茶饮用程序迫在眉睫。这不是简单的恢复与重建,而是对藏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