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现代高职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尤为紧迫。面向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以满足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对象,为专业师资团队构建"职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方法学习+行业师质评定+实践教学评测"的双学双评式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方案,通过连锁专业弹性周期型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更好的提升。案例及实施方法为高职院校专业师资团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调研可知地区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面向和职业活动现状,可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探索实践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模具制造专业"项目为载体、岗位相匹配‘双核’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搭建课内外职业素养培养框架,构建以职业能力课程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  相似文献   

3.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偏重学习知识技能,忽视"软能力"培养的状况,分析IT企业对雇员的职业"软能力"需求,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建立综合考核体系,促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职业"软能力",从而培养出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IT人才。  相似文献   

4.
面向"学生自由发展"的IT类人才教育理念"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自由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特色、以能力提高为目的",改变了传统的"模板化"和"填鸭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强调"程序设计、系统开发、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4种能力培养;借助教学模式改革,并通过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该理念为核心,学院凝练并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创立的"广参与、多层次"和"三自三结合"的科技创新实践模式,构建了适合学生个性化、最大化发展的空间,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有力推动了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开展"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把教学与科研活动延伸到社会,扩展到企业,构建了"岗位核心+基础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产业是创新型产业,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由多层次构成,依据职业能力的层次性,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层次、两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培养学生职业理念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王彦侠 《海外英语》2014,(16):34-35,4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类高职英语教学应当满足学生未来从事IT职业需求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兼顾专业学习和专业交流的需要。通过需要分析,在按需开设IT职业英语课程的基础上,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电信类高职学生的IT职业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结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IT相关专业的特点和学校实际,通过探索和实践"双主体、双核心、双员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最终在学生职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辽宁区域内高职同类专业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9.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基于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双证书制度,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考证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了行业的需求,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市场,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微观入手,以科学人才观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培养的环节上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突破点。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以及成功运行展开研究,开辟高职学生与课内学习并轨同行的另一个渠道"自主学习中心",并以此为载体探寻一种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动性,促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写作课堂教学具有特殊性,同时也具备课堂教学的共性。构建项目教学法指导下的《财经写作》课程体系,是实现写作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保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构建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新体系的理论依据。新的教学体系强调:以实际工作为行动导向,以具体情境为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以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拓展学生思路,做到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深入参与到具体实践锻炼中,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理论和综合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软件设计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核心课程,文章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案例的教学”与“基于项目的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课程体系设计、项目案例组织、学生团队组建、实践流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就业率,推动了课程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教学"通过建立主题式、多层次、系统性的教学模块,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灵活应对社会需求,满足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应用型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作为专业基础模块,《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模块的引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下设的分产品子模块、外贸实习模拟教学子模块和操作模块,把学生引领到实务情境,形成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黑龙江科技大学培养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途径和框架,认为其以“子系统+教育平台+教学与实践模块”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该模式对提高土建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推进设有土建类专业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发现,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成效显著。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中应用项目驱动法,制定项目实施流程、考核及评价指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以专业为主的综合素质。通过虚拟公司,由学生完成精心设计的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的现状,我们探索了"以专业社团为依托,拓宽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创新实践能力薄弱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德州学院通过企校协同育人,创新21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过程、三层次、六模块”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理论和实践并重,实施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科技活动普及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社会责任、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及大学生个性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医学人才,基于妇产科临床工作过程和任务,全面对《妇产科学》教学进行四位一体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毕业后适岗能力。方法: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开放式实训及见习、临床病例讨论、临床实习"四位一体的方式,开展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和妇产科实践教学考核,促进学生对妇产科操作技能的掌握。结果:99.5%的学生认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0.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9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适应以后的临床妇产科工作岗位;86.3%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合理。结论:《妇产科学》四位一体实践技能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了"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促进教师的双师素质的提高,又提高学生的妇产科临床实践与综合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项目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教学基本范式设计、实训与实践项目设计和教学考核与评价设计等为重点。高职礼仪课程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能力训练为主,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以知识创新和网络链通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城市型大学一线教学单位亟待厘清自身的组织使命与办学目标,找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内涵与市场契合点。通过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需求,以“产业化”为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引入现代企业市场化运作链条,贯通学生专业实训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路径,构建以“学”为核心的产学研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彰显城市型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位职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