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一题词发表20周年,就是要更加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更好地坚持“三个面向”,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这是对我国教育的总的要求,是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教育的改革发展要采…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这个题词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认真学习和贯彻小平同志题词的精神,对于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四化建设服务;教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给景山中学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发表整一年了。这个题词概括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和前进方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面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主动地适应它的需要,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题词的科学涵义是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按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等挑战,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服务、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其含义就是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各种类型的质高量多的合格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就是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教育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要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关键在于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为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而教育如何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是教育工作者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8日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战略方向,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人华。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意味着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把握和落实“面向现代化”。教育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满足四化建设的需求,适应21世纪科技与人才竞争的新形势,为各条战线培养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有精良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逐步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再认识周振茂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题词.这一题词字数不多,但言简想赅,高瞻远瞩,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加速现代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挥毫书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六个大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平同志著名的精辟论断:教育要“三个面向”。 一九九三年教师节,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李岚清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表十五周年。“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我们必须充...  相似文献   

12.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战略意义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 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指出了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是怎样才能发挥教育在经济建设小的基础作用呢?其根本在于教育要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15年前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从战略高度指明了跨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它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研究、解...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高瞻远瞩,从战略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中心是面向现代化,其实质在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然而,各种人才的培养均以普通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去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极其重要的题词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对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在“两个文明”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小平同志的这一题词,现已收集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本书中。笔者在学习这本书时,又重温了小平同志这一题词,感想甚多。在此,试就“三个面向”与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也为当前我国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反映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实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针,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当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闭关自守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因此,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不能不了解、研究发达国家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一些做法和能为我所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教育战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进行改革、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也是我国教育战线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它立论高、意境深,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而且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度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前进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个面向”要求教育事业必须进行深入广泛地教育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新局面,没有改革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因而就不能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的教育改革既要继承和发扬以往教育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又要使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移,创办现代化教育。依据国内外教育革新的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对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其一,必须有现代化的内容。这不仅是指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要反映现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