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我国北方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相声幽默语言进行了分析,从而探寻相声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幽默是相声语言的主要艺术效果。阴阳相对待概念对相声言语幽默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该文尝试从阴阳相对待概念的对立相反与相互关联两个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阐释研究,来寻找笑声背后的语言本质及其内在的幽默机制。从诸多相声片段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相声演员有意制造阴阳对立相反又相互关联的听众认知语境,从而获得相声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3.
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语用预设是隐含在话语之间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语用预设能保证相声语言简洁、连贯,同时产生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研究表明,语用预设的不同来源虚假语用预设,刻意曲解语用预设和对立统一语用预设是相声语言艺术效果产生的重要预设机制.相声表演者有意识地运用语用预设机制可以使相声语言艺术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在相声语言中,灵活运用隐喻更是成为致笑的关键。近年来,相声演员郭德纲带领"德云社"将传统相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他的相声语言不同于传统相声语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他的相声语言进行研究,也是对新时代相声语言的研究。本论文以郭德纲的相声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隐喻在相声语言中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会话含意理论即通过同时违反四条准则产生相同的效果和违反同一条准则却产生不同的效果两方面对经典的相声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相声的语言创作如果可以有更新鲜的格调,能与时俱进,能贴近百姓,就会对相声走出危机做到其应有的贡献,发挥其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相声和小品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因为它语言诙谐、幽默.从语言学角度看,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恰当的修辞是分不开的,而"包袱"抖得响不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修辞.相声、小品有其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翻译方法也应既顾及"包袱"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与相声幽默语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相声中能够产生幽默风趣效果的是通过滑稽、荒诞而使人发笑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相声幽默语言。相声幽默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关联性对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有较强的解释力,为相声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的转向,是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手段。相声幽默话语制造和生成就是利用人们认知的最大关联本能,巧妙地释放认知迷雾,诱导听众先沿最大关联进行思考,走入最大关联圈,然后出其不意,掀翻最大关联,指向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8.
曲艺是万艺之母,其中相声影响较大,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与核心元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参军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熟的滑稽戏,对相声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长于现场抓哏,戏剧情境开放,完善了包袱艺术;它善用滑稽语言,追求语言的问答趣味以制造笑料;它确立起"一捧一逗"的结构,促进了捧哏和逗哏的艺术;它孕育了"戏弄"手法,尤精于弄痴和弄酸;它将讽刺精神推向高峰,奠定了相声的艺术底色;参军戏在作品素材、艺术手法和精神气质上为相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声和小品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受观众欢迎的两种曲艺艺术品种,其语言独具特色,或辛辣讽刺,或夸张诙谐,幽默风趣。语言变异是相声、小品创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相声、小品语言中的语言变异形式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体变异和语用变异。  相似文献   

10.
李淑晶 《海外英语》2014,(7):35-36,38
相声是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的语言艺术。相声表演的娱乐性、语言特点、表演中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常用题材都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语言学习。作者创造性地将我国传统的相声艺术融于英语语言课堂,通过相声秀式的合作展示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相声秀式的课堂展示活动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展示和展示后的讨论总结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