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知识》1996年第2期《一例值得推敲的比喻》一文,对高中语文第一册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词语使用提出了批评。批评者认为:“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A)中一般,慢慢地花蕊(B)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一句中,连用两个比喻,(A)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我的空中楼阁》第12自然段,描写小屋和山的阴晴变化,想象新奇独特,意象鲜活雅致,意境宁静幽雅、神奇美妙,令人遐想联翩。遗憾的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句中的“蕊”字应是“蕾”字。“蕊”乃花心。无以“绽开”,“蕾”即花苞,包括“花瓣”和“花蕊”,才会“绽开”。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这样一例比喻:“①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②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上例为两个比喻的连用,值得商榷的是,前一比喻的喻体和后一比喻的本体是什么?从原句不难看出两者均为“花蕊”。这对前一比喻来说问  相似文献   

4.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相似文献   

5.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相似文献   

6.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花蕊”是被“花瓣”所包裹着的,处于花冠的中心,非叶状体。既能“绽开”又能“收拢”的,应该是叶状体“花瓣”,而不是“花蕊”。作者在紧接着上面所引的两句话的后面写道:“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前…  相似文献   

7.
高语第一册《我的空中楼阁》一中有这样一段话:“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学性。”笔认为这段话中加点的“蕊”字运用有误。  相似文献   

8.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郑愁予在《错误》里最吸引我的句子。"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春来到山中。当花瓣微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笔者请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句,许多学生都选择了以下两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群山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这两句确实是耐人寻味,在全文中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典型表现本文优美动人、柔和温婉的语言风格。那么如何能让学生透彻的体验如此美妙的语言呢?笔者  相似文献   

10.
下面是我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册语文写作第二单元的教学实录 :各位同学 ,我们知道 ,想像和联想是我们写作中表现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学习运用这两种手段 ,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两种手段在写作中的运用。一、想像视通万里师 :让我们先看看例子 ,我们刚学的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有一段话 (屏幕显示 ) :光线以明亮为好 ,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 ,因为屋虽小 ,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幕 ,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 ,一片柔静 ,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 ,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 ,好像层山…  相似文献   

11.
北京记忆     
狂风大作的北京,阳光灿烂的北京。只要说起北京,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狂风大作”和“阳光灿烂”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犹如花萼一样,只是一个背景般的存在,为了衬托和保护娇嫩柔软的花瓣与花蕊。而我所说的花瓣与花蕊,不过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相似文献   

12.
"像"字和"好像"一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但并非都表示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表示比喻1.船头和船稍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威尼斯的小艇》)句中的"像"字表示比喻,这句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十二岁,我们跟着感觉,快乐而幸福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花瓣表面透泛出点点蓝光,好像一些成长的碎片,其中就有一些是属于我们七个好伙伴的。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言语风格对比是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从风格的角度研究两岸语言差异,可以获取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形成一些局部的整体观,给两岸语言对比研究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更接近于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终极"目标。台湾"国语"的生动形式就是整体言语风格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主要是通过修辞性的新造词语以及对已有词语的修辞性使用,来追求并达到生动效果的,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主要借由比喻手法,多用于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有明显的拟人化取向,具有普遍化、常态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像”、“好像”往往用在本体与喻体之间,表示比喻关系,但含有“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并不完全是比喻句。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好几类“像”字句就不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6.
读罢《中小学电教》杂志2003年第2期钮烨烨的《将“比喻”带入信息技术教学》一文后,很赞同作者的做法,将比喻带入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好办法,现将我的看法和做法简述如下: 对于初学者来说,计算机中的一些知识、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而准确、完整地讲述这些道理,又超出了初中生知识范围。这些知识、概念又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比喻,往往能化难为易,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7.
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有一个很阳光的名字叫向日葵。筷子粗的茎上,有许多圆圆的大叶子,花蕊有许多小格,周围是金黄的花瓣,把花蕊围在中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学习中,有些词语、习语的内容与表达形式和汉语的表达形式不谋而合。有时它们形神兼一备,具有形象、立体、生动、深刻的特点,这些可“望文生义”。但有时它们又貌合神离,表面上看似乎指汉语中的同一事物,但内涵却格格不入,“牛头不对马嘴”。请注意下列英汉之异同:  相似文献   

19.
比喻与联想这两个小调皮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相遇。联想:比喻句,我是联想句,你不认识我了吗? 比喻:怎么不认识你呢?咱俩还是孪生兄弟呢! 联想:孪生兄弟?这从何说起? 比喻:在句子里,我们都有“好像”、“仿佛”、“犹如”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20.
比喻表达的有标记形式可划分出如下四个层次和类型:1.用"比喻"、"比方"等称说比喻现象和描述比喻行为的词(称"比喻同义词群")及其多个组合形式,点明所用或所记录的表达行为或言语形式是比喻。2.用"比喻同义词群"及相关短语,充当"特殊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3.用"比喻词"如"像"、"好比"、"是"等词汇手段。4.不用比喻词而是通过语法手段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上述四类,比喻标记的显隐程度和强弱程度,呈递减关系,第一类最为显强,第四类最隐最弱。前两类标记的,可看作"显性比喻施为句"。第三类标记的,可看作"隐性比喻施为句"。不同的比喻标记,相应地可形成不同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是表达者言语交际策略和言语风格在词语、句式、篇章结构等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