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由于分值大而对考生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高考作文中,一些作文水平低的考生通过“套作”甚至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那么其结果不但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更可能误导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时都明确有“不得套作”的要求。“防套”成为作文命题的第一要务。同时,严厉打击“套作”也成为各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评分中的共同举措。  相似文献   

2.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增刊是由《高中生之友》编辑部特邀名校名师为有效提升考生的作文水平而推出的一份指导性读物。刊物着重从三大问题出发,即“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高考作文是怎么评的”“高考作文是怎么写的”,由此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其一,在综合各位名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刊物对近年来高考写作的命题规律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旨在让考生明白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增刊是由《高中生之友》编辑部特邀名校名师为有效提升考生的作文水平而推出的一份指导性读物。刊物着重从三大问题出发,即“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高考作文是怎么评的”“高考作文是怎么写的”,由此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其一,在综合各位名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刊物对近年来高考写作的命题规律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旨在让考生明白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  相似文献   

4.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既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特长,又能有效地避免“宿构”,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方式更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考生作文水平的发挥。2004年北京等14个省市采用的是半命题作文。形式是“提示语+半命题”的命题形式,具体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是社会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对高考作文题的评述,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体会。本期刊登几篇来自一线教师对其所在省区高考作文题的评析.让大家听听别人的声音,开阔眼界,从而总结高考作文命题改荸的趋势,共同寻找提高高考作文水平的方法,更好地指导考生备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课,无非是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或命题,或半命题,或材料,作一些提示后就让学生写,写完就交上来,然后教师去评改,最后发还给学生。其中虽有创新,但有一些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无物,在教学理念上并未有彻底的更新。长此以往,作文课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不仅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止步不前,教师也失去了上作文课的激情。如此恶性循环,怎不让人心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作文教学贵在一个“活”字,没有条条框框,没有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学华 《新高考》2011,(10):6-8
2011年浙江卷作文题延续了以往材料加命题的形式,既有新材料作文的丰富内涵,又有标题作文的直观表述,是真正意义上的"标题+炼意"的新标题作文。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有变的命题要求。今年浙江卷作文命题,以直抵人物内心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与"文化",却能做到归真返璞  相似文献   

8.
江凌 《湖南教育》2005,(9):41-41
命题活。作文命题的呆板与灵活,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命题作文形式一般分三类,即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单一的全命题作文,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禁锢学生的情感,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在文中“畅所欲言”,不能真正地、 自由地创造并表达,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的双重性格。半命题作 文 给学生 的 写作束缚明 显 减 少。 有 位 老 师在 给 学 生上 作 文 课 时 , 给 学生出的题目是:“ 的我”,这个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从写作时空来看, 既可写记忆中的“我”, 又可写现在的“我”; …  相似文献   

9.
刘敏 《文学教育(上)》2010,(14):124-125
有人说,高考是中国学生的“成人礼”,在这个转折点学子们都将面对如何作文甚至是如何做人的考验。每年高考,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作文题了,可以说高考作文促进了人们思想的活跃和表达的自由。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对我们探讨新世纪新课改的写作取向有着深远的启示;同样的,  相似文献   

10.
又一轮高考结束,当我们掀起作文命题的盖头来,那种感觉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从话题的选择,到话题的限制,都更加符合选拔考试的命题原则,使近几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宿构套袭得到了有效遏制。从公平选拔的意义上说,高考作文命题应最大限度的遏制宿构。围绕命题的种种改革,都旨在科学准确地判断出考生的真实作文水平,使高考选拔更趋科学、合理、公正,更具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始于19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在内容上不作过死限制,彻底淡化文题,文题、表达上都可自由选择、自如运用,给考生以充分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组都开始贯彻这一原则。本文试以北京市高考作文命题为例,就此开放命题的特点及备考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是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面对一篇高考作文,考生需要具备材料母体意识、理性思辨意识、情景角色意识、逻辑论证意识、立意升华意识五种写作意识。五种写作意识统一于作文构思之中,都指向了审题与行文,这对提升学生的高考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高考语文说明》表明,200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每年高考中都有一些平时语文素养很好、作文水平很高的考生在“阴沟里翻船”——很明显,作文被人家判为“离题”了。痛定思痛,不难发现,这尴尬“都是话题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惹的祸”。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为“标题”、“材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高考语文命题多年来一直秉持着“渐进式”的改革原则,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的方针,这一原则和方针在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上又一次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品味时尚》,在题型设计上仍延续了2006年以来江苏高考命题作文的“提示语+题目”的形式,在命题意图上继续秉承着“不在审题上过多为难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评价作文命题的优缺点,要遵循命题原则和考生作文答题的实际多角度评判,不可从单一角度主观断言。下面以“高考作文命题应遵循的原则”为标尺将三地高考作文题作一比较。原则一:把作文题目出在考生的心坎上,让考生有文可作,有真情实感可表达。作文命题只有贴近考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考生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文可作。作文内容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情、感、论、理”是生活阅历和思维力所能及的内容,有利于快出佳作多出佳作出好佳作。明眼人不难看出,北京卷的《转折》最贴近考生的实际,因为高考无疑是人生的一次…  相似文献   

16.
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及有关要求写作,这种命题形式通常称为材料作。它以立意的多元性和广泛性而受命题青睐。写好材料作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准确提炼主旨”,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命意作”。考生须经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并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提示、要求来立意和表达,完成写作任务。它既能多个角度灵活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又能保证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具有定向性、多元性、灵活性的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应当有多大的写作空间,或者说能为写作者提供多大的写作自由度,是命题者努力调控的重要目标;而一个作文题又能在多大空间内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写作,这是值得考生和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2011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在创设写作自由的空间上,我以为作了如下努力: 一、让经典成为折射生活的棱镜  相似文献   

18.
<正>高考作文历来为全社会关注之焦点。考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也不尽如人意,高考作文整体质量主要取决于考生的作文能力、临场发挥和语文素养,但高考作文的命题水平,命题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对高考作文整体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孔子云:教学相长;而命题与写作的关系也是互为辨证,相辅相成的。自1999年起,高考语文试题首次考及"话题作文",其相应的"三自政策",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拟",便成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命题形式和要求,相对于原来单一甚至呆滞的命题和材料作文来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作文积极性,诞生出一大批高考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因此,话题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摘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常理.高考作文的命题人有义务把对考生写作的要求清晰地表述在试卷上,考生需要依据这清晰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考场作文,而阅卷人的责任就是依据题目的要求和与之相适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素质教育,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这种话题作文往往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确实,为考生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写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不少内容和表达上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佳构妙作,在拟题上却缺乏新意,不少考生将材料中提供的话题简单地移用做文章的标题,未免美中不足,读后多少给人留下些缺憾。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清新面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