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尊重人的个性和谐为指导。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战略机遇期”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目前正值“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的关节点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复杂、很突出,我们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深入研究这些矛盾,并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从多学科、多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挑战,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深入研究了社会和谐,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许多理论思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当前存在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入手,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运用“合力论”整合社会发展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是21世纪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命题。在综 述和分析和谐社会扣和谐教育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 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进展,和谐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我国体 育院校的特征,对构建我国体育院校和谐校园作出了七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就是要构建和谐个人,和谐人主要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任何一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作为"类"的本质。在马克思眼中,人的"类本质"就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它对于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提法,如何理解“和谐社会”,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怎样的联系。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哲学基础何在?这是哲学不得不深而思之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机体。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定义、性质、内涵的阐述所构成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重要的理论支撑。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从社会有机体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审视和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空想性并吸收其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1.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其优秀的文化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辅助思想之一."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各阶级“各尽其职、各得其所”、稳定、和谐的社会。他大力提倡教育,以实现个人内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张协调国内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以及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良性互动,说明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当前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最主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社会公平,强化利益协调,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党和政府全力建设的目标。公共关系管理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独特的联系,能够发挥其特殊的作用。本文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公共关系推进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控制机制,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借助社会的“公共领域”而展开。理想性的“公共领域”昭示着人们对价值共识与文化认同的理解与选择。文化的先进性或者先进文化的建设,实质是“公共领域”的合理性建构问题。合理性的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前提是厘清“公共领域”自身与政治权力、市场经济的关系。从现实处着眼,“公共领域”拥有的自由度或生长空间要与一系列其他因素相协调。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征途上,构建合理的“公共领域”尤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孔子之“有道”、墨子之“尚同”、老子之“小国寡民”再及至《礼运》“大同”,通过对古代大同思想的梳理,发掘其可资借鉴素材,分析其负面价值,来探索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