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往今来,产生过许多问月的诗词歌赋。屈原的《天问》大概首开问月的先河,唐宋时期的问月诗很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诗情哲理交融,问题提得饶有兴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相似文献   

2.
前人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凝练隽永的古典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哲理诗情的境界,足足让人流连玩味几十年。至今仍时不时地诱惑着人们去感觉它,参悟它。笔者一直祈望着能从古人的意境里参省它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相似文献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林花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遂  相似文献   

5.
月的中国阎月君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6.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秦淮明月说到月,前人都不忘提到那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的那一轮。琼花落满了河面,宛若回到了那一个盛唐。于是有一位女子,她身着白衣,手握船桨,轻轻一划,揉碎了满河明月的影儿,点点清光次第散去,与她的衣袂交融,  相似文献   

7.
当年明月     
黄文婷 《中学生读写》2010,(10):108-109
仰望天空,不由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年的月亮如今依旧明亮如新,而人间却为何已是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8.
美文采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①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②,月照花林皆似霰③。空里流霜不觉飞,汀④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⑤。水落渔梁⑥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作》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⑦,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⑧,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  相似文献   

9.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相似文献   

10.
说起读书的人,有些人的脑海里会马上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孤灯一盏、夜凉衣单、却手捧厚卷;抑或是晓风残月下背手反复吟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词句的寂寞孤独又清瘦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早巳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也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测算出了月亮的“年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的追问,却又远远不是科技的发展能回答的。月亮挂在夜空,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中间隔着的,是文化的距离,是情思感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看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孤灯下品茗绿茶的感觉,孤独是淡淡的,就连尴尬也是淡淡的。(AlHo)  相似文献   

13.
月光吟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这样写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相似,人间不同。那一轮美丽的月亮从远古走来,一路行吟,带给我们多少美丽的传说与期待!  相似文献   

14.
诗人的发问     
在绚丽多彩的古诗词里,有很多传诵千古的发问。它们有的令人深思,有的寄托着强烈的感情,还有一些则是自问自答,引起话题。让我们去看看这些诗词中的发问,有多少你已经知道答案。辽远的问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忧伤的问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南唐】李煜  相似文献   

15.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首次被选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的赏析示例篇且。此诗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谈·宫体诗的自赎》中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是一番神秘而亲切的、如梦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既是“梦境的晤谈”,又有“强烈的宇宙意识”,多么神奇,多么令人神往!从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月如一叶兰舟,荡漾于历史的长河中,划着唐诗宋词的韵律,停泊在诗里词间。烟波浩渺处,一轮明月共潮生。江水萦绕萋萋芳草处,月光临照,花儿婆娑弄影。江畔何人初与月相见,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世世代代更迭不辍,江月岁岁年年依然如故。古人今人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共看明月皆如此。流光在岁月的河水中不舍昼夜,一江清水向东流,我们的心也在朗朗明月下不停地追问,不停地探究,不停地求解。月到中秋分外明。暮云轻轻收  相似文献   

17.
在路上     
韩雨 《中学生百科》2011,(32):49-50
九月阳光斜斜照下,擦亮少年眼角眉梢的微笑。在对高一的眷恋与初中的依稀回忆中上了高二,分了科,蓦然感觉离高考一下近了很多。高一、高二、高三,我们踏着多少人走过的路一点点向前走,身后不断有人站在我们曾经站过的位置。抬头高三,低头高一,远远望去人声鼎沸,一个天始天终的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大学在云之彼岸向我们招手,但也实在太远了,太多人了,我看不清。  相似文献   

18.
王莹雪 《现代语文》2014,(12):150-151
盛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有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这两句诗写尽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短暂而宇宙之无穷的千古悲叹。然而,又有谁料到在蕴含如此寥廓又深沉的佳句之中,今之读者与学者竟有着“江月年年只相似”与“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困惑,甚至各执一端或认为“只相似”较好,或认为“望相似”胜于“只相似”。本文拟从“只”“望”之争来分析其优劣,取优者而沿用之,以使纯粹、原型而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后世。  相似文献   

19.
叩问心魂     
灵魂的有无,祥林嫂到死也没有弄明白,博学如“我”者也没法说清楚。但我想世间万物灵魂总归是有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草木虫鱼的不同灵性,充分昭示着灵魂的存在。林黛玉在《葬花辞》里也说:“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一个有雨的白昼。我静静地坐在窗前,聆听淅淅沥沥的雨声。透过雨帘,我的思绪愈飞愈远:这雨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去?一千年前也是这样的雨么?一千年后还是这样的雨么?也许有人觉得我问得太傻,但一千年前的张若虚就问过类似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好友问我:“雨即…  相似文献   

20.
月光幻想曲     
古往今来,人们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咏月之诗文实在不少。月,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多是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如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时用来表达诗人无奈的情感,或感叹人生一瞬、时空永恒,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耿林莽的《月光幻想曲》却是另一种境界,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