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但是如果数学足够好的话,可以拿两次诺贝尔奖:帮别人拿一次,自己再拿一次.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就是这样. 2020年,彭罗斯凭借数学在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研究中的应用,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几十年前,彭罗斯的另一项数学发现曾帮助别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2.
玛丽·居里(1867~1934)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原籍波兰,生于华沙的一个名门家庭."居里夫人"是她成名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1819年考入法国巴黎大学,两年内连获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结为夫妻,并开始了科研生涯.1903年和1911年分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金,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不同学科领域获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14年成为法国索邦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担任巴黎镭学研究院院长.1922年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同年出任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后任副主席.她也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相似文献   

3.
在2006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也于10月5日在美国剑桥市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中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搞笑诺贝尔奖”每年一次,其奖项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和平、文学等。与诺贝尔奖总是颁发给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作家或政治家的评奖标准不同,“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主要针对在科学界发生的奇闻轶事。每年10月,“搞笑诺贝尔奖”得主都会被邀请到哈佛大学参加颁奖典礼。而且,在每年的颁奖典礼上,都会有几名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他们颁奖,与会者会用热情的掌声和随手抛向空中的纸飞机隆重欢迎获奖者。(编者)  相似文献   

4.
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增长、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的呼声日渐高涨.虽然经济、科技发达的北美和西欧诸国占获奖总数的95.4%,但也有资料表明,新兴国家建国三十多年就会诞生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建国已经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也有二十多年,人们不禁发问,"中国为何无力问鼎诺贝尔奖?"(瞿葆奎、熊川武:<论解读教育--兼论导致我国大陆"零诺贝尔奖"的原因不在教育>,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创刊号)  相似文献   

5.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6.
由于发现了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2004年10月4日,美国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被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诺贝尔奖评委会授予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有两项大奖最能牵动国际社会的中枢神经,一个是体育奥林匹克奖,一个是诺贝尔科学奖.被视作世界科技文明进步"参照系"的诺贝尔奖.在世纪末倍受关注.经过半个月的等待,1999年度诺贝尔奖的六类奖项终于各归其主.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自1900年6月设立以来,已经整整100年了.100年来,有6位华裔科学家先后荣膺了这一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奖项,而第一位走上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中国人,则是当时只有31岁持中国护照的留美博士李政道.  相似文献   

9.
2012年,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众声喧哗,莫言本人也"狂喜并惶恐"着.其实莫言曾获奖不少哦,比如"茅盾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都比不得诺贝尔奖带给他的殊荣.我们一起来重温诺贝尔奖的由来及那些关于诺贝尔奖的事.  相似文献   

10.
设于1901年的诺贝尔奖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今年是本世纪颁发的最后一届诺贝尔奖.2000年度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他们的研究工作反映了诺贝尔奖奖励宗旨的变化,也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何山石 《初中生》2007,(7):56-57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评价理查德·费曼是恰如其分的:"这家伙,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确实,在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费曼是独特的,他是天才与滑稽演员完美结合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正酝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正好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100年前,炸药的发明者、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用他自己的遗产成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正式颁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著名科学家和前诺贝尔奖得主曾公开批评诺贝尔奖追不上时代,认为诺贝尔奖的科学奖项仅限于化学、医学及物理学三个奖,未能真正反映当代尖端科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奇云 《科技文萃》2005,(12):44-47
澳两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2005年的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自1901年诞生以来,“诺贝尔奖”已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誉。在诺贝尔奖诞生90年后,1991年,诺贝尔奖的姐妹奖诞生了,这就是一种另类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之所以说是另类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5.
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已于10月陆续公布.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的奖金分别为97.8万美元.由于诺贝尔基金会经营有方,诺贝尔奖金面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学生评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31日,一代大师钱学森带着遗憾和忧思走了.可是他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诘问却像警钟般在人们的耳边回响.人们在反思,一个有着13亿人口,大学、研究生院林立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们在反思,中国大陆获准授权学士学位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上,以一篇<归根的反思>的主题演讲,展示了他在物理学对称性之外,对中国人文传统与科学发展和国家富强之间关系的睿智思考.  相似文献   

18.
莫言从斯德哥尔摩回来了,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多月来围绕莫言获奖的新闻狂潮浪花渐平.也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国人有了诺贝尔奖情结.据说,在1999年,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曾经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本土会出现可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所以,本世纪以来,每年到诺贝尔奖公布时,总会有人问:中国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问得多了,也未见有获奖迹象,于是乎有人愤愤然声言杨氏预测是忽悠.这回,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虽然是文学奖,而不是科学奖,并不能验证杨氏预测,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好兆头,给了有诺贝尔奖情结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心理抚慰.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理化》2007,(1):30-30
为什么啄木鸟每天撞1万多次树却从不头痛?到底要拍多少张照片才能拍下一张没有人闭眼的合照?这样稀奇古怪的研究可能永远也登不了诺贝尔奖的大雅之堂,但它们却是2006年“搞笑诺贝尔奖”的获奖研究.创立于16年前的“搞笑诺贝尔奖”由哈佛大学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是没有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当然,没有这一奖项并不表示数学家永远与诺贝尔奖无缘.莱昂尼德·赫维奇就是数学家,但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获得的是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