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约翰·邓恩是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阐释邓恩神学诗歌中所体现的伦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去把握邓恩在皈依国教后的伦理困境以及做出的伦理选择。主要分析在特定伦理现场下诗歌的职能和反映的伦理思考,得出邓恩的诗学伦理思想以及在这种伦理思想下做出的伦理选择,从而引发的伦理思考与伦理拯救,由此展现邓恩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通过对邓恩神学诗的解读来发现诗人在其所处时代的伦理环境和思考,从而挖掘文学经典的现实伦理意义,通过文学现象出发去了解伦理事件背后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在其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下,包裹着拉丁美洲百年沧桑的现实,这个现实在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也反映着该地区的生态百年变迁。拉丁美洲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影射着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其潜在的生态伦理主题,赋予了小说深刻的哲学意蕴,使其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非凡的远见。对《百年孤独》进行生态伦理解读,不仅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阐释作品,更能期待借由经典文学作品来唤醒在文明进程中人类的生态良知,使生态伦理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基督教中大量的神话传说、“智慧文学”等等都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要源泉,其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故事情节渗透到西方文学中,其间包含的道德取向和伦理观念则成为许多西方文学作品的主题,《伊甸之东》就是其中之一.从基督教伦理思想对善恶诠释的角度,对斯坦贝克晚年力作《伊甸之东》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解读,以期挖掘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阅读课要上出美感、上出高度,需要教师立足文本,披文入情,捕捉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意蕴.教师要站在“文学是人学”的高度,从研究作品本身所创造的“人文生态”系统的角度,引领学生解读、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文学类型,生态文学信奉自然整体主义观念,关注生态正义,以文学的方式,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推崇新型生态伦理,积极推动民众的普世生态理念进步。本文以美国生态文学为例,在分析环境伦理思想变迁的基础上,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大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与绿色科技理念,旨在进一步探究生态文学的环境伦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新颖而有意义的文学阐释方式.尝试运用性别批评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一些典范爱情题材作品予以解读,探究这些小说中包蕴的性别内涵并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口译员复杂的口译过程是研究口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记忆—输出,基于三个主要过程,口译员必须采取正确的口译策略。储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是准确快速理解源语言信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笔记则是保证长时间记忆的必备策略,使用顺应原则是口译输出这个环节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口译过程和口译策略的关系基础上,以口译过程为出发点,在剖析口译过程中大脑的复杂运作的同时,强调准确运用口译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算法"是今天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两个概念,而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则是当今的重要认知方式和学科领域。科学阐释可区分为对科学自身的阐释和用科学(的视角、方法等)去对自然对象进行阐释,算法阐释也可以相应地区分为对算法本身的阐释和用算法的视角去进行阐释。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之间具有复杂而多重的关系,包括:科学阐释是否都蕴含着算法,以及算法阐释是不是一种科学阐释?从科学和哲学的视角看算法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建构?如何评价由科学阐释衍生而成的科学主义以及由算法阐释扩展而来的计算主义?在科学兴盛的信息时代,我们应具备何种程度的算法知识和素养?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和算法及其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解释的范式转换对法律解释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奠基于法律解释学的一般解释学在发展中先后出现了解释的范式转换,即从特殊解释学到一般解释学的转换;从理解的方法论、本体论向文本论的转换;从作者中心、读者中心向文本中心的转换。西方解释学的解释范式转换对法律解释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法律解释学开始关注解释学的共同属性,应当以理解为基础;法律解释学既要探索解释的方法,也要关注理解与解释的本体问题;法律解释的出发点和重心在于法律文本。  相似文献   

14.
江晓梅  杜量 《培训与研究》2008,25(7):128-131
Verschueren语言顺应性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语境、适应语言结构的过程,话语标记语作为元语用指示语的一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说话人的顺应意识,这种顺应意识就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口译活动中的不同的话语标记语体现不同的元语用意识,具备不同的语用功能,灵活掌握不同的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提高口译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赛博空间”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博空间”是一种概念空间或数字空间。通常被归属于电脑软件、因特网和虚拟世界中那些超距离或零距离存在。它不是现实中的物理空间 ,不存在物理约束力 ,也不限于三维形式 ,可以是多维的、非连续的和自我映射的。它的出现往往决定于人的需要和知识 ,且总是随着观念的变化而演变。但是 ,它却具有几何性质 ,具有诸多社会功能 ,既重新装配着现代的社会程序、全球性的政治结构 ,刺激着符号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发展 ,也促进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日益由现实空间转向赛博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例题,随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有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焦点在于人以外自然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关性。本文认为应该在认识和生物学层面上肯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价值层面上扩大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通过扬弃,树立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解读温妮     
在法国作家贝克特创作的荒诞剧《哦,美好的日子!》中,主人公温妮是一个被世界遗弃了的孤独的人。她依靠对生活琐事的关注竭力在艰难境遇中追求幸福感,这种执着的追求表达了主体对生命意识的一种自觉追求,她是苦难生活中的强者。她的生存境遇也正是20世纪的许多作家们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竭力要表现的现代人类的生存境遇,她的生存智慧,也是现代世界上整个弱势群体赖以存活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凤仪园》是 4 0年代海派著名女作家施济美最著名的中篇小说 :一、它写出了 2 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世界崩坍后非理性对人命运的拨弄 ,人生命存在的某些根本缺陷与根本困惑 ;二、它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立场。小说艺术风格缱悲绝、清幽华贵 ,叙事上巧设悬念、煞费心机 ,是 4 0年代上海文坛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结合的宁馨儿 ,也是中外文学结合的宁馨儿。因此具有丰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任何诠释事件都包含主体和客体两个基本向度,诠释向度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是哲学诠释学反思的基本问题之一。文章从剖析纯粹客体向度和纯粹主体向度遭遇的困境入手,尝试提出一种双向度辩证统一的诠释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方略"释义     
方略,亦称纪略,是清代官修史书中的一种,是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一种新形式。方略具有包容量大又偏重现实政治的特点,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历史编纂学上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