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视野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则必须坚持“科教兴农”的道路,而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情所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小康的关键,是困难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在新世纪既定的战略目标下,一定要把农业建成名符其实的基础产业,安天下产业;把农民当作市场主体来规范和引导;把农村当作战略基地来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是成功的,但存在着不少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提高农民素质,发展企业型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哲学意义上看,农民与农业、农村属于主客体的关系,农民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农业、农村则是客体对象。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双方的相互统一,要受种种限制,其中主体自身的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认识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一向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他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农业、农村、农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论述,从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三农”思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振兴“三农”之路。邓小平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对我们今天制定正确的“三农”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力推动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的问题表现突出.在这个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穷”这一现状.即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从生产技术、生产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三方面入手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他还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民收入尤其是种粮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小康。作为农业高等院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着自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有利于广开门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体现以 农为本,核心问题是农民,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农民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农民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宿迁市是个农业大市,74.5%的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全市人均GDP,特别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55元)远远低于江苏全省"九五"末的平均水平.如果就农业搞农业,就农村发展农村,就农民致富农民,跳不出"三农"的圈子,农民的收入就难以提高.因此宿迁要全面建设小康,关键是把农村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而每年相当数量的初、高中落榜生回乡,加入到富余劳动力的队伍中,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对初、高中落榜生实行100%职业技术培训和适龄人员100%转移输出)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出发探讨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对于城市的发展,"三农"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的社会进步,而且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连接着整个社会的整体和谐,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小康。  相似文献   

15.
创新职业教育 做好农民培训——农民培训工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社会的小康。农民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的文明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民接纳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影响很大;在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情所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小康的关键,是困难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在新世纪既定的战略目标下,一定要把农业建成名符其实的基础产业,安天下产业;把农民当作市场主体来规范和引导;把农村当作战略基地来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乡镇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增收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