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汤祷雨故事中商汤舍弃巫术,直接求助于神灵的做法是上古时期巫术文化向祭司文化过渡的标志。在历史的演化中,商汤因为祷雨而被“神话化”为“来雨之神”,并在民间形成了以阳城析城山为中心的祭汤祷雨文化圈。文化圈内部,巫术文化与祭司文化交叉混用,构成了以祭司仪式,节庆事件,信仰体系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对这些内容的考察将是研究古代社会,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灾难降临,人们在采取理性手段抗灾的同时,也会实施一些非理性措施。其中焚巫旭就是古人求雨抗旱的一种非理性形式。虽然这些巫术并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但在巫术背后却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商汤通过祷雨活动,将政权与神权合二为一,不仅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增强了各阶层的凝聚力,更是对灾难之下的民心的安抚,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灾难降临,人们在采取理性手段抗灾的同时,也会实施一些非理性措施。其中焚巫尪就是古人求雨抗旱的一种非理性形式。虽然这些巫术并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但在巫术背后却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商汤通过祷雨活动,将政权与神权合二为一,不仅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增强了各阶层的凝聚力,更是对灾难之下的民心的安抚,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巫术文化”和“史官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深厚文化渊源。“史官文化”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体察和总结社会历史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种种强弱、盛衰、成败、存亡等经验而产生的理论概括;“巫术文化”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天道推演人道,借自然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和阴阳学说等重要的辩证法内容。中国古代辩证法以巫史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渊源,构成了一个引入注目的基本特征,使之与那种主要源于对自然的探求和逻辑的思辩的西方式辩证法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说雨     
在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中国古代,“雨”在人们的生活、思想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从甲骨卜辞起,人们由对雨的崇敬惧怕的心理而开始占卜。最初,只是对“是否下雨”等自然状况的占卜,随着文化的发展,占卜的内容也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有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在维系社会安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祷雨是协调官民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祭祀活动。地方官员把祷雨作为解救干旱的重要活动,是拯救民众的爱民之举。祷雨的神祗有山神、龙王、海神、通远王、妈祖、岳帝爷、城隍、佛、仙等。民众认为,祷雨灵验乃山川神祗响应效灵,也是地方官员诚心祈祷感动天地而赐雨,于是“吏庆于朝,民歌于野”,送匾额答谢神祗,建甘雨亭、喜雨亭、灵雨亭或立碑颂德,以答谢官员。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承载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情感浓烈。聚焦“雨”象,探寻“雨”境,感悟“雨”情,梳理“文化自信”形成之线索。循“雨”,析意象,从读懂到陶醉,到吟诵,到创作;由初步的文化参与发展为文化理解,形成文化积淀,最终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陇右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地域文化概念,其历史上的地理学所指相当模糊。历史上陇右文化圈所涵括的地域范围的文化,应将西域文化圈以东、三秦文化圈以西的文化板块圈命名为“陇山文化”更符合历史实际,而陇右文化指以天水为中心的陇西地区的文化。以六盘山为中心,陇东文化圈、西海固文化圈、陇右文化圈及河西文化圈共同构成陇山文化。伏羲部落在西海固兴起,西海固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西海固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9.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亚细亚古代,祭司权力几乎是各国都存在过的与专制君权相伴随的政治权力。在祭司权力强盛的埃及,祭司不仅是神庙和人民精神的主宰,而且是法老侧旁的最高行政、司法官,法律和司法程序中浸透着祭司的绝技——巫术。在祭司权力较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体现了具体民族的精神特征。在文化观念研究过程中,语词的重要地位得到学者广泛认可。自然现象“雨”作为一个常量观念,体现了俄、汉民族的文化习俗、精神等特质。基于语言文化观念理论,以及“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和“俄语国家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对比俄汉文化观念词“雨”,从词源、构词等角度分析“雨”“дождь”两词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其在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和艺术形象曾一度在西方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南海东海局势表明,长达千年的“汉字文化圈”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去中国化”中被消解了.“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目前遭遇文化软实力的屡屡被掣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文化态度,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  相似文献   

14.
先秦两汉时期普遍崇巫,荆楚地区尤"重巫祀"。文章充分利用新出简帛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贯通先秦两汉,对荆楚地区的多神崇拜、巫术种类、卜筮祭祷、历日禁忌、驱鬼招魂等进行系统地探讨,指出了荆楚巫术以沅湘为盛及东汉以前巫术地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泉州学的研究对象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必须以世界视野为泉州历史文化准确定位。由于种种原因,泉州学研究遇到了不少困难与困惑,当前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从东亚文化圈的视角,可以“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闽南文化的发源与核心优势、朱子文化的学术积累、古代名人的历史影响、移民文化的血脉延伸、南音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方面提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地处汉水上游的古原生部落庸方国,其历史渊源非常古老久远,其文明发展程度也非今人所能想象。其灿烂辉煌的文明可以表述为:它的子民是羲娲二皇的长子部落;它的地位是秦岭以南的群蛮领袖、讨伐商纣王的军事劲旅;它是最早最熟练掌握青铜铸炼技术、城市建筑技术和八卦系统思想的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它向北方的商周“河洛文化圈”输送了最博大精深而又体系严密的四灵、五行、十干、八卦的哲学与技术,又向南方楚国“江汉文化圈”注入巫术与青铜器等文化精髓,使得北方史官文化与南方巫官文化一源分二流,衍生出儒、道两家思想体系,架构为中华文化大系的两条主脉。  相似文献   

17.
吴良镛提出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建议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除有现实考虑外,也具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在元、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畿辅区域体系,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京城、京郊、京畿三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圈。在这些文化圈中,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形成多向互动,成为京畿地区的文化特色。无论建设“大北京”,还是研究北京文化,都不应脱离对京畿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景鹏 《亚太教育》2019,(11):71-72
本文对“雨课堂”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基于“雨课堂”的主要功能和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阐述了“雨课堂”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上的具体应用。“雨课堂”成功地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手机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为教育教学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文学与巫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术是从远古时代起就有的民间文化形态,在神话中就有巫术浑融于其中,在中世纪的民间口述童话中,巫术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超自然力量的一部分,是创造奇迹的根源之一。在艺术童话中,出现了对巫术文化的颠覆性表现,巫术童话的结构因素转化成童话素。儿童文学与巫术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儿童文学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儿童文学对武术意义不同的城县,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0.
<封神演义>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巫文化,语言文字巫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小说中描写的语言巫术,其施术原理主要依据模拟巫术与对超自然力的崇拜,其类别有谐音巫术、对文字魔力的信仰、语义巫术、言语巫术、副语言巫术等.对语言巫术的描写,体现了小说浓厚的民间文学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