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婚姻礼仪是有关婚姻的民俗行为,具有制度性。从彝族婚俗礼与婚俗文化特征的个案来看,云南寻甸撒米落彝族的婚俗礼仪呈现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文化并存现象,撒米落彝族的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持与文化特征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调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卓仓藏族婚俗具有独到的地域特色。其仪式程序规范完整,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延续时间长,充满着浓郁的藏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气息,反映了卓仓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也诠释了这个地区文化、宗教、歌舞、民俗、服饰以及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演化过程。本文就以卓仓藏族婚俗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传承、凝聚、教育、娱乐等文化功能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传奇是指用南方音乐演唱的长篇戏曲,其中沈璟和梁辰鱼是苏州籍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吴地婚俗文化的有关内容:男女婚恋的形式与浓郁的江南水乡特点;注重仪礼程序而又简单务实的婚姻态度;珍视自我的价值取向与恋情表述的书卷气息。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注重地域文化与民俗保护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借助一些例子,分析对比了中英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声色以及所进行的仪式,以期说明中英婚姻礼仪中虽然婚俗形式存在差异,但人们祈吉祝福的愿望是一样的,中英婚俗中都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借助一些例子,分析对比了中英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声色以及所进行的仪式,以期说明中英婚姻礼仪中虽然婚俗形式存在差异,但人们祈吉祝福的愿望是一样的,中英婚俗中都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婚俗文化折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使迪庆藏族形成了特有的传统婚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交通的便捷等诸多因素影响,迪庆藏族传统婚俗随之发生演变,但他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应保护和传承好本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平果嘹歌中记载有大量的婚俗歌,这些婚俗歌全方位、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桂西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婚后习俗等.这些风俗,成为壮族悠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壮族民族特征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颇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婚俗文化在汉语成语中留下了许多印记,并且在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外文化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众多文化因子中的一员,映射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汉语婚俗类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在日趋上升。本文主要针对汉语婚俗类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现状以及改进教学的对策及方法展开论述,从而探究出一条有效的汉语婚俗类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婚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传统婚俗面临着弱化和消亡的危机.如何实行既富有传统婚俗风格又兼具现代文明特征的新婚礼,实现传统婚俗的转型,保护传统婚俗的传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山西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汉族传统婚俗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其文化内涵以及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来探讨传统婚俗的转型和保护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和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方言是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文章以山西民俗为例,考察了谐音现象在民俗事项中的反映,从侧面揭示了人们重和谐﹑盼富贵﹑祈平安﹑求吉祥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海南黎族早在解放前已实现了一夫一妻制,但原始的族外群婚仍顽固地残存着,并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黎族地区普遍盛行的“放寮”习俗,便是这种族外群婚残余的典型表现。在阐述“放寮”婚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违法婚姻是当前我国婚姻家庭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违法婚姻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无效婚姻进行必要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掌握和实施新婚姻法。  相似文献   

13.
无效婚姻制度是我国修订后的《婚姻法》新增设的一项制度,它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一个空白,是对我国婚姻立法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婚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它不仅完善了我国婚姻法理论,有利于婚姻法向民法典的回归,而且为人民法院审理违法婚姻案件提供了审判依据。但是,新婚姻法对于无效婚姻制度立法方面的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对无效婚姻制度的内容、无效婚姻的确认、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于当前的司法实践及其婚姻立法相关内容的完善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的婚姻制度在半个世纪内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历程。推动这种嬗变既有新旧制度变迁的因素,也有各种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更有“文革”的摧残;又因改革开放后人性的恢复、自由的实现而带来的新气象,以及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其间的阵痛几乎与中国社会同步。婚姻是男女的结合。在中国,女性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家庭、父母和丈夫,基于此,将现代中国婚姻史说成是现代中国妇女生活史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5.
交易婚初探     
交易婚是无结婚合意的男女双方为了实现其个人目的,事先通过协议约定而成立婚姻,待其目的实现后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婚姻现象。究其本质,这种婚姻就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为了防止交易婚呈逐渐扩大态势而对社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应该对其进行有效规制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文章通过对交易婚产生的原因、法律性质和效力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建议我国修改婚姻法第10条和增设结婚登记宣誓制度,完善相关婚姻法律制度,以实现对该种婚姻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遗迹。以此可见,《诗经》时代是一个婚姻状况混乱、婚恋比较自由的特殊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设立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两种制度在我国立法上是首次出现,但其具体内容还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发生着急剧转型,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辛亥革命对旧世界的摧毁,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五四"运动对青年思想的解放以及较为宽松的社会风气,使长期受封建思想压迫的青年一代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婚姻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基本形式,首先受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视。他们要求夺回婚姻主权,打倒封建婚姻制度,不再相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社交公开、男女平等、婚恋自由、一夫一妻成为青年男女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小说《新结婚时代》讲述了当今社会两代人、三种不同状态的个性婚恋,揭示了婚姻不等同于爱情的事实,古训所说的门当户对在当今时代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该书婚姻主题的深入分析,指出婚姻的维系需要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20.
武静 《太原大学学报》2006,7(4):16-18,21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改变,军婚的法律保护措施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回顾我国对军婚保护的历史,分析军婚现状,对军婚的法律保护手段提出质疑,并从相关法律以及社会现状与社会道德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