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闻自由     
最近,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一个谋士在为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出谋划策时提出:“使共产党失去对大众媒介宣传手段”的“垄断权”即领导权,对破坏“共产党的极权主义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至关重要”。与这种谋划相呼应,近年来我国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一个所谓“新闻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2.
《欧也妮·葛朗台》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家在这部作品里生动地、真实地描绘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阶级的斗争,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巴文扎克精心塑造了一个贪婪成性,悭吝成癖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人物——老葛朗台。这个吝啬鬼、野心家不择手段地攫取黄金,成为地方上权力的象征和众人膜拜的偶象。由于他不顾一切地醉心于占有黄金,从而玷污了家庭关系,作品形象地展示了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3.
一、对人大报道的意义和地位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高度来认识我们知道,当前在国际上,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国内出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这一点还会长期存在。这中间斗争和分歧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还是要改变这样的制度。在我国极少数搞自由化的“头面人物”,宣扬要改变共产党的一党化领导等,矛头也对准了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4.
本刊自1986年元月创刊到本期已经出版整整五年了。五年来,我们没忘记新闻事业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尽管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的日子里,一些人鼓吹所谓“新闻自由”,嘲笑、诋毁党报的“耳目喉舌”作用,企图使新闻事业脱离共产党的领导。在这样大是大非面前,本刊没有退缩,没有  相似文献   

5.
5年前,中共河北省委曾对河北日报提出“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的要求。我想,办好党报,真正做到一个“不搞”,一个“克服”,就会既坚持了大方向,又生动活泼。一“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的要求,是1986年河北省委领导同志接见河北日报记者时提出来的。当时,在理论界、文化艺术界,有一股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人借口改革,主张搞私有化,搞多党制,企图把社会主义的改革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他们借口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有些党委机关报不但不理直气壮地批驳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反而为其提供舆论阵地,擂鼓助阵。在新闻界,也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中国走向何处去,是成为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旧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要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要使中国仍旧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力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蒋介石自恃有美帝国主义作后台,阴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保卫人民的斗争果实,与之展开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人民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7.
9月5日 阴雨 星期四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人民群众是保护还是镇压,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改革中,党报工作的改革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新闻界许多同志就党报的改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我认为,党报改革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喉舌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严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能把握党报改革的大方向,就会陷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泥潭。目前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各种思潮和外来影响纷纷袭来,情况十分复杂。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采取对策。近年来,新闻界有的同志提出把党报“改革”成为监督党的报纸,说共产党是执政党,需要监督,党报应成为监督党的力量;有的同志借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党委机关报《蛇口通讯》刊登来信批评同级党委书记的事,宣扬“同级的报纸点名批评同一级的在  相似文献   

9.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9月给毛泽东“共产党之重要讨论”信中正式提出的。早于同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的《中国共产主义宣言》。毛泽东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的远见卓识和二人的息息相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一党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石。然而,却有人提出了另一条原则,另一个基石。这就是所谓“人民性”的原则,“人性论”的基石。原则的篡改,基石的偷换,必然把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变为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把无产阶级新闻学,变为资产阶级新闻学。早在1979年3月,胡绩伟同志就提出了“党性来源于人民性”,“人民性高于党  相似文献   

11.
史话·史料     
党内最早的刊物1920年12月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是党内最早的刊物,由李达主编。在第一号《短言》(即宣言,由陈独秀撰写)中,号召中国人民“举起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它着重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和俄国  相似文献   

12.
一曾有一个时候,有人说无产阶极似乎还没有自己的新闻学,要建设新闻学便只有向资产阶级新闻学学习,“继承”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遗产”。现在,这种论调是彻底破产了。怎样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新闻学才算全面,自然还可以讨论,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不能是、也从来不是从资产阶级新闻学中发展出来的,那却是决无可疑的了。  相似文献   

13.
1927年4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与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了革命。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与倒行逆施,中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方面,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认为,“中国革命在现时这一阶段之中,还是资产阶级的民权革命,不但反对封建制度的余孽,并且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1]283,  相似文献   

14.
刘锦标 《新闻记者》1990,(11):47-48
近年来在新闻界有一个热门话题,谓之曰:“要淡化宣传意识”。认为.“宣传意识”是造成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客观、不公正的主要因素。这种观点颇有市场。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我们认为,新闻的“宣传意识”,就是新闻报道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一定阶级、一定政治需要的行为意识。这种意识,是由新闻事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淡化”不了的。新闻事业都是阶级的事业。由资产阶级投入巨资建办并由他们控制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只能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制造舆论,不可能为劳动人民说话。早期的资产阶级新闻学曾提出过“自由  相似文献   

15.
《简·爱》除了“麻醉劳动人民、宣扬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常规罪名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罪名:宣扬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个人至上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一个宣言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任务,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作用等作了具体论述,明确指出共产党是“革命军的总司令部”,“目的乃在于实现共产主义。”《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最早在中国介绍与传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在有关中国编辑史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指出,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编辑家。本期与下期连续刊载的《论“述而不作”——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二》一文,即是侧重于编辑工作的角度,对这位中国“编辑工作者第一祖”(戴文葆先生语)的著名的“述而不作”思想的研究。作者稽考钩玄,探幽索微,系统分析了古今学者的有关阐述与评价,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出版自由”,最初是作为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口号提出来的。在当时,它的进步性体现于“资产阶级反对  相似文献   

18.
最近,阮青同志撰写的《中国个性解放之路》作为方克立同志主编的“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了。“个性解放”作为一个口号最早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的。“个性解放”作为一种运动是资产阶级为获得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而开展的革命运动。在人的解放道路上,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大大前进一步,个人获得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资产阶级虽然打着全民的幌子,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是资产阶级有个性。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人性的异化。马克思并没有简单…  相似文献   

19.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当前新闻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定要旗帜鲜明。怎样做到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又能进一步把新闻搞得活跃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民主不能“大”,自由不能“化”。希望大家下功夫研究,如何使新闻工作做到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又能按照新闻固有的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0.
论客观报道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以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番,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有没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