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剖析了归有光的散文精品《项脊轩志》,将他抒写亲情与友情的散文风格定位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叙述平常事件,表现平常人情方面。归有光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平淡而不单调;抒情时,自然含蓄、平淡蕴藉,所呈现的“欲语还休”的韵致,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归有光的散文中有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描写这些女性人物时归有光采用了不同的手法。《项脊轩志》中对祖母和老妪的描写侧重于人物语言,《寒花葬志》中对寒花的描写则侧重于外貌与神态的刻画。归有光在他的散文中对女性的描写使用最多的是细节描写,通过记叙人物的生活细节和琐事,详细、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此外,侧面描写也是归有光常用的描写手法,通过侧面反映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种对亲人的思念。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的散文,尤其是叙人叙事写人情的散文在明代散文史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黄宗羲赞为"震川为明文第一",把归有光这类散文称为"明文第一",这是评价归有光为明代第一散文家最权威的论断,但归有光散文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以平淡冲和之笔法写出的富于人情味的记叙散文。这类散文往往善于在对家人、朋友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节描写中寄托难以排遣的真挚深厚的情感,笔法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往往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韵味,大大发展了散文的抒情功能。由于取材于日常生活而又蕴藉着深厚的感情,风格清新自然,从而更易为世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上感人至深的一种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名篇——《背影》,可谓妇孺皆知。文中所刻画的"父亲"那肥胖的、蹒跚的、慈爱的背影,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在明代,也有一篇散文,同样描写亲情,同样饱含深情,同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它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5.
归有光,字熙甫,江苏昆山项脊泾人,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富有含情不尽的意境,很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首领姚鼐就对他极为推崇,认为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归有光的散文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好学深思不随流俗的性格外,与他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纵观归氏一生,其人生经历极为坎坷,坎坷到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相比的人。首先是科场坎坷。归有光幼年聪明颖悟,七岁即入学苦…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在中国通俗小说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土壤上,这其中尤以《红楼梦》对他的影响最著,特别是其小说的人物性格、表现方式和梦境描写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最深。  相似文献   

7.
胡正伟 《文教资料》2001,(4):156-160
在明代中后期的文坛上,归有光以其卓绝的诗文创作成就力挽“前、后七子”雕章琢句、剽袭摹拟的复古逆流,转移了有明一代的文学风气。有光散文文以致用、清新质朴,成为沟通唐宋古文和清代散文这两座文学高峰的桥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有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博通经史,兼涉各家,对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中国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代文宗”,有光“并不独以文章名世”,他峻洁的操守、磊落的人格更是光耀千古,为后人所仰慕。 然而,学术界对归有光及其创作的研究一直较少。究其缘由,…  相似文献   

8.
贝京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20-24,40
目前对于归有光在他的时代树立其文章家地位的经解学术性文章的研究,完全是一个空白,这类散文对理解归有光的成就而言,实际上是除事关天属类散文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归有光的经解学术文基本上承继了吴澄的学术观点,试图拨去后世儒者的附会及象数、阴阳学派的神秘玄虚论,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散文家,经过钱谦益广泛介绍,清初散文学唐宋渐成风气。由于特殊时代文化背景和归有光的散文艺术成就,桐城派从众多明代散文家中选择归有光作为祖述典型。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中归有光的作品很少,因此学生对归有光及其作品的认知比较有限。《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清新古朴,他的文章曾被誉为"明文第一",而他本人也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曾经多次在课堂上讲授这篇文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以教授文言文中涉及的字词翻译和文体形式为主,不注重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作者及整篇文章的情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限于对文章意  相似文献   

11.
<正>明代著名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的归有光有"明文第一人"的美誉。归有光散文源出司马迁之《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极为朴实,感情十分真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确是名至实归。归有光散文,常以日常生活细节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乃至主仆之间的深情。这一类散文,言近旨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细节生动,画面优美。《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最能体现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其中尤其以《项脊轩志》最为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2.
舍伍德·安德森的文学成就源于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独特贡献.他别具一格的心理描写手法,清新质朴的语言风格使他的散文具有自然、流畅、意蕴深刻、节奏优美之特点,文章分四部分讨论他的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山水清音南北殊调——论《水经注》与南朝山水文之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散文中的山水描写和以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散文作品,分别代表了北朝和南朝山水散文的发展成就。但二者在观察点的选择和材料的组织方式上,以及山水描写的表现手段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不同。这些差异或不同的产生,与二者对前代文学继承的侧重点不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苏爱风 《文教资料》2011,(19):12-14
归有光散文被视为明代散文代表,影响深远,归有光抒情艺术一直为人所称道。其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体现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息息相关。归有光散文在语言、选材、文与质的处理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本文分析其抒情艺术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自幼爱读《史记》,相传曾用五种颜色笔对《史记》作圈点。其散文受司马迁及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不落其窠臼。他活动的年代,正当以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拟古主义文风盛行之际,但他不为所屈,起而相抗。他反对后七子的“追章琢句、模拟剽窃”之风,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主要是散文)力矫“文必秦汉”之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使当时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归有光以散文见长,尤以抒情散文更具特色。他善于用平易流畅的语言,简洁疏淡的笔触,通过对身边琐事的描绘,勾画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其真挚的感情。《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通过项脊轩前后变迁的记述,写出了家人对他的关切、期望和彼此间的深挚感情。项脊轩是作者读书的书室。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居“昆山之项脊泾”(今江苏太仓县),作者用“项脊”二字作为书室名,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 (1 5 0 7- 1 5 71 ) ,明代著名散文家 ,字熙甫 ,昆山 (今属江苏 )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 ,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是明代中叶颇有盛名的作家 ,被誉为“明文第一”。他的散文作品 ,虽有一些时俗应酬之作 (如寿序、墓铭等 )的内容与形式不甚可取 ,但一些记叙往事、哀悼亲人的文章却很感人。这些是他散文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也是他散文成就的主要代表。这类散文 ,从内容上看 ,大多是记一些日常的生活锁事 ,并无惊人、曲折的故事 ,但作者由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以小见大 ,于细微毫末之处寄寓情意 ,所以给人的印象也就异常深刻…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的散文以情见长,其《项脊轩志》从小处落笔,多富人情味,全文前喜后悲,饱蘸深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8.
李广田是闻名全国的教育家、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五十年代初期他接受党的重托由北京来到边疆昆明担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他对党的热忱和对青年的挚爱,在云南大学谱写了一曲曲深情的教育诗,为云南,为新中国培养了许许多多建设人才;在育人的同时他还以诗人的敏感和深思写下了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些散文,歌颂了美的人,美的事;描写了春城“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醉人景色。他这一时期的散文与他三四十年代散文的质朴清新风格是一致的,但是他的笔不再是苦涩的,他的情感不再是沉郁的。虽然他不是一位激情澎湃、引吭高歌的诗人,可是他却是一位善于在那“平凡中发现最深的东  相似文献   

19.
著名画家黄永玉有精深的文学造诣。他自学美术、文学,被人称为一代“鬼才”。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在诗歌、小说、散文等领域都有引人注目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佳作不断推出,在文学的创作道路上,黄永玉展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文学在他的生命中闪烁出了另一种永恒的闪亮光芒。本文试从黄永玉的文学创作来探讨其人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成就。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论"的部分,即标记为"项脊生日"一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感知语篇结构之美以及认识归有光散文艺术成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