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三个好朋友一同去吃饭,服务员端(duān)上一盘(pán)辣(là)椒(jiāo)。甲说:“我不怕辣。”乙说:“辣,我不怕。”丙慢悠(yōu)悠地说:“我怕———不辣。”你看三个好朋友说的意思一样吗?是怕辣还是不怕辣:三个好朋友说的意思一样。最怕辣,还是不怕辣@冯昌浩  相似文献   

2.
江西、湖南、四川三省的人都爱吃辣椒,且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厉害,因此人们常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在上面这段话中,“不怕辣”三个字互换“易位”后,意思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真是妙语解颐,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3.
你能吃辣的吗?你爱吃辣的吗?中国一向有“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的说法,四川的麻辣火锅和麻辣烫,贵州人的“烤椒下酒”,湖南人的“辣子夹馍”,光是看一看,已是辣气逼人!殊不知,许多地方的人都是“无辣不欢”,甚至许多地区或民族都声称“最辣的辣椒在我这里”,“最鲜美的辣椒酱在我们城邦”,“最不怕辣的‘食辣大王’就是我!”到底谁在吹牛?谁说了真话?请大家判断一下吧!  相似文献   

4.
辣椒与红肉     
有的争论,不会有结果,例如谁最能吃辣.有的警告,无须太紧张,例如红肉或致癌. 究竟是谁“怕不辣” 人们常说“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言下之意,四川人吃辣水平最高.但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湖南人对此不服,并发表文章称,应该是“湖南人怕不辣”.  相似文献   

5.
语序趣谈     
郭艳红 《下一代》2011,(2):26-26
语序就是在构词、造句时产生的先后次序。平时在说话、写作时,我们提倡要有正确的顺序,这样才不至于产生误解。但在日常生活或是一些文学作品里面,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有时也会出现有意改变语序的现象。比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湖南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等。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句俗语: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的是这三个地方的人都不怕辣椒,喜欢吃辣椒。我的故乡是四川,那是个山清水秀、花红柳绿的好地方。我也很喜欢吃故乡的辣椒。辣椒的外形像一个弯钩,“弯钩”上面有一个青色的细条——我也说不清那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  相似文献   

7.
<正>看了一篇极有意思的文章,作者问:"甘蔗为什么没有把自己甜死?"顺着这个思路,我想起:青梅为什么没有把自己酸死?辣椒为什么没有把自己辣死?苦瓜为什么没有把自己苦死?一个小孩,第一次吃辣,刚把舌尖碰上去,便急红了脸,吐着长舌头,用手掌扇风,额头冒汗,跳着脚,乱嚷嚷:"辣死了!辣死了!"他跑  相似文献   

8.
有一首歌唱得好:“辣妹子不怕辣,辣妹子从来辣不”不怕辣几乎成了每个湖南骄傲。歌词是编得好,我心里为:吃辣椒不难受是假话,湖不怕辣也是有水分的。我就被实实在在辣过一回。,我正在卧室里写作业,突然浓浓的香味,我打了两个喷跑到客厅,看见妈妈端上来爆炒青辣椒。盘子里摆着一根的辣椒,油均匀地布在表油油的。我馋极了,就像一饿的猫看到了香喷喷的鱼,直流,马上跑到盘子前,顾不人的目光,捏起一个大的辣要往嘴里送。妈妈说:“这辣同一般,是辣椒之王。你要是,不喊辣才怪呢!”我不服气:“我可是辣椒大王,什么样的辣椒没吃过!这几个辣椒算什么,…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这3个地方的人都以能吃辣而闻名。如果你来自四川、湖南或贵州,相信你一定是一个无辣不欢的人。辣椒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冬天吃火锅,夏天吃串串,辣椒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调料。即使是不能吃辣的人,有时也无法抵挡它的诱惑。这种食物为何会让人上瘾呢?它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辣的感觉,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作“辣椒素”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0.
四川、湖南、江西属于“辣椒带”,这些地方的人都爱吃辣椒,有一句俗话:“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俗话中利用“不”,“怕”、“辣”三个字改变它的排列顺序。三者互相比较,互相映衬,使语意看重点各不相同,显示了三个地方爱“辣”的不同程度,其表情达意饶有趣味。大家熟知的一句俗话;“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成了描写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一句顺口溜。十年寒窗,读的都“四书、五经”之类固定不变的死书,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个不怕辣的男孩子,尤其喜欢吃辣条。周五放学的时候,爸爸总会带上我的电话手表来接我。为什么要带电话手表呢?可不是为了联络,而是为了满足一下我的“购物欲”。因为周末到了,我被“恩准”用自己的电话手表买单,任选一样零食。通常我选择的都是辣条。爸爸说,他小时候也喜欢吃辣条。原来,爸爸小时候就有辣条了啊!爸爸看我一脸惊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改变语句的词序,语意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怎样辨析变化了的意义?检测这类知识和能力的考题叫语句变序辨义题。 例1 三人相约聚餐,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一个云南人,还有一个是服务员。他们分别说了如下话语,其中,表明最喜好辣的一项是( )。 A.不怕辣 B.怕不辣  相似文献   

13.
世象漫游     
吃辣椒被烧成灰烬智利的红指天椒,名叫“地狱之火”。人们公认它最辣,只要把它折断,放在唇边碰一碰,嘴唇会立即肿起来。  相似文献   

14.
编舞构思,是把舞蹈的文学构思进行总的舞蹈动作设计。少儿舞蹈《剁辣椒辣》的文学构思,分为三个内容:1.众女孩欢快地剁辣椒,一男孩出场逗女孩生气,男孩被哄走;2.男孩系花头巾乔装女孩上场,混入女孩中,带领女孩尝试剁辣椒,一女孩怕辣,被男孩灌吃辣椒,众女孩辣得不行,怕辣女孩被“辣死”;3.“辣死”女孩被男孩胳肢“生还”,大家跳起了欢乐的《剁辣椒辣》的主题歌舞…… 我在进行编舞构思时,首先想到的是主体动作的设计。《剁辣椒辣》,主要表现湖南儿童不怕吃辣  相似文献   

15.
在魔术家的手里,一副扑克牌颠来倒去,可以玩出无数花样,令人惊叹不已;在语言家的手中,颠倒词序,有时也会产生奇异的修辞效果。例如有一天,三个朋友去四川餐馆用餐。其中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云南人。他们刚一落座,服务员就送上了一份菜单问道:“怕辣不?”四川人说:“不怕辣!”湖南人说:“怕不辣!”云  相似文献   

16.
红梅花,红梅花,别的花儿都睡啦!为啥你的花儿还开得这么大? 噢噢,你的志气一定很高很高,不怕天冷,散发着香味。北风呼啦啦,冰粒子咔嚓嚓。你呀,嘻嘻,什么都不怕,还是笑哈哈! 雪阿姨多喜欢你呀!亲亲你的小嘴,碰  相似文献   

17.
挑战辣之味     
我家个个都是吃辣高手——除了我之外。每次过年过节,琳琅满目的好菜摆满一桌,可我只能干瞪眼。当然,大人们为了照顾我,都会额外做几道不辣的菜,但和那些不怕辣的兄弟姐妹比起来,我总觉得不合算。于是,我决定挑战辣之味!说实在的,辣是什么滋味我长这么大还真没有尝过——哦,对了,我曾经在面汤里加了点胡椒粉,不过妈妈说,那算什么,真正的辣可是用大红辣椒炸出来的,光那味道就会让人咳个不停。这天放学,我在学校旁的食杂店里七挑八选、问前问后地买了包最不辣的辣条。一进家门,我放下书包就去洗手,接着拿剪刀剪开那包辣条,一股刺鼻的辣味直冲…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怎样才能更美更有韵味更富有表现力?一、语序转换意蕴丰。大家熟知的“狗放屁”、“放屁狗”、“放狗屁”经过巧妙的语序转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忍俊不禁。与此类似的另如“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等。再看下面两例:1.女儿笑成了一朵花,妈妈笑成了花一朵。2.他的饮食挑剔到了精致的程度,而他的艺术精致到了挑剔的程度。二、对比中引人深思。1.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一样拥挤,地上的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远。2.分别,是一种结束,但同时更是一种开始。3.有…  相似文献   

19.
杰能 《江西教育》2004,(11):22-23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从事语文教研二十多年了, 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卢筹(以下简称“卢”):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玄妙无比。比如,“张山还欠款二万五千元”,一个小小的“还”字,竟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可以叫人穷, 也可以叫人富。“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个同样的字,调换一下位置, 意思竟然产生了如此奇妙的程度差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情有可原,罪不可逭”和“罪不可逭,情有可原”,同样一句话,顺序变换一下,竟然意思迥异,可以叫人喜,也可以叫人忧。枚乘一篇《七发》,朗诵一遍,竟然可以胜…  相似文献   

20.
快乐儿歌     
小狗小狗鼻子真灵光;不怕你收,不怕你藏,嗅一嗅,就知道东西藏在啥地方! 吃人吃饭,牛吃草,猫吃老鼠鸡吃稻;吃竹子的是熊猫,吃虫子的是小鸟;奖给海豚鱼两条,皮球被它顶得高! 山山和小河在一道,脚儿放在河里泡;河水为它洗洗脚,洗得大山眯眯笑! 老母鸡老母鸡,孵小鸡,孵出小鸡笑嘻嘻;小鸡不让小孩碰,碰了鸡妈妈不客气;啄啄啄—尖尖的嘴巴当武器!快乐儿歌@赵家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