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这里是武陵山脉的标志,同时梵净山麓的松桃也是全国重要的锰矿产地。随着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锰矿成矿理论研究的新突破,为这一地区的锰矿勘查开辟了新的前景。继该队黔东地区南华系锰矿深部大型-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荣获2012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之后,根据原创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理论指导区内锰矿找矿实践,成效显著,新发现以贵州松桃道坨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超大型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这一战略紧缺矿产找矿四十多年来的重大突破,新增资源量相当于我国保有资源量的30%以上。2013年,贵州省锰矿实际资源量上升至全国第一位,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成果成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并入列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十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2.
锰矿是我国十分紧缺的战略矿产之一。自上世纪中期贵州省地矿局在铜仁松桃率先发现“大塘坡式”锰矿以来,黔东及毗邻贵州省铜仁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锰矿富集区和锰工业基地之一。但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地表矿发现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锰矿保有资源储量出现严重负增长。截止1998年底,黔东地区主要锰矿山的服务年限不足十年,锰矿资源供需形势十分紧张,锰矿石大量外购,严重制约国家经济安全。为缓解资源危机,解决深部找矿面临的若干技术难题,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期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共建的国家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这一平台,形成了国内一流的锰矿勘查科研团队,在贵州铜仁松桃锰矿资源富集区开展锰矿成矿理论和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研究,实现了锰矿深部找矿理论技术的重要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11):F0004-F0004
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在对区内南华纪锰矿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和找矿预测方法以及深部找矿方法技术进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锰矿新类型,建立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成矿模式、找矿模型,确定深部锰矿找矿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近年来先后投入13.05万米的钻探工作量,新发现松桃道坨、西溪堡超大型锰矿床以及杨家湾、李家湾等大型锰矿床。截止2013年底,实现新增锰矿资源量2.42亿吨,大幅提高了我国锰矿资源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3,(2):39-39
1月14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地勘行业院士专家评选产生了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事业备受重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比更加注重成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2012年度的候选项目实力普遍较强,大多是各系统、各部门推荐的科研、生产等领域的年度地质重大科技进展与找矿成果,能够在全行业推广地质找矿新思路新方法、推出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等方面发挥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黔东地区李家湾大型全隐伏锰矿床是近年深部找矿突破的成果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全隐伏深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情况,提高深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精度,本文引入成熟的三维地质模拟技术和地质统计学方法。以李家湾矿区勘探资料为核心数据,构建地质空间数据库;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技术,建立李家湾锰矿数字矿床模型,分析研究矿床的特征规律、地质构造等控矿因素;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实现资源储量估算。为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实验通过品位-吨位模型(G-T)及趋势分析(TA)模型进一步做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维地质模拟技术科学有效地展示了全隐伏深部矿产资源的空间展布和相互关系,高效准确地实现资源储量估算。该结果对正在实施采矿生产的李家湾锰矿具有辅助决策作用,对寻找相似地质条件下深部空间锰矿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黔北共青湖锰矿矿床为层控型海相沉积锰碳酸锰矿床。本文从矿床所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物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矿区北东侧深部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1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李国武教授的“我国烧绿石超族新矿物研究”入选2013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13年1月14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在北京揭晓。经过国内外知名专家评审,由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承担的“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南区深部普查”入选2012年度十大找矿成果。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是已探明储量并已进行开发的亚洲第一大铁矿。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充分发挥其在铁矿勘查领域功勋地质队的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铁矿科研成果,综合运用多种物探手段,提出了“重磁结合,正、反演对照,负异常优先,南进西扩,钻探渐进”的找矿思路。通过本轮普查,司家营铁矿南区新增资源储量8.21亿吨,为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涂宏 《中国科技信息》2010,(4):26-28,34
通过对徐家坪地区锰矿化特征的分析,和与碧口群已开发的锰矿成矿条件、矿体特征对比,对徐家坪地区锰矿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做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胶东地区金矿集中,随着我国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该地区探明了大批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及小型金矿床,地质储量可达千吨。本文在分析近几年胶东地区金成矿带深部地质勘查成果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胶东金矿集中区深部成矿的可能性,并提出具体的找矿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坪宝地区有黄沙坪、宝山两个大型Pb、Zn(Cu)矿床,由于矿山长期开采,前几年矿山的铅锌资源已处于危机状态。但通过近两年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开采铅锌矿的开拓系统深部,又发现或找到了厚度较大、质量较好的铅锌(铜)矿体及大规模的矽卡岩型(铁)钨钼多金属矿体。文章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成矿地质背景、铅锌矿控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背景及成矿模式,对坪宝地区深部铜铅锌及钨钼资源的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确定了区内深部找矿靶区及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矿产地,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黄金找矿进展缓慢,主要黄金矿山浅部资源枯竭,深部找矿成为解决资源危机的必然选择。为此,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于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在深部普查工作基础上,对朱郭李家(马塘深部)矿区进行了深部详查工作。2009年12月提交了“山东省莱州市朱郭李家矿区金矿详查报告”。此次详查成果表明朱郭李家金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和巨大的找矿潜力,这对于矿床的进一步勘查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所获成果对研究“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深度、矿体分带等成矿控矿理论提供了新成果、新资料,丰富发展了“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为“阶梯式成矿”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不久前揭晓的2012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山东省莱州市朱郭李家矿区金矿详查报告”项目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外近年来在深部成矿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深部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地壳连续成矿理论,微细浸染型金矿深部找矿模式,浅成热液金矿和斑岩铜矿的套叠模式,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与网脉状铜矿互存,金矿和铅锌矿的共(伴)生关系,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成矿定量预测与深部找矿理论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水木 《金秋科苑》2011,(4):99-101
2011年1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2010年度全行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和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从全国各省地质学会推荐的101个申报项目中产生。评选结果显示了2010年度中国地质行业工作成果的新特点:地质找矿方面,金矿的发现最为突出,发现了一系列特大型金矿床;多金属和铁矿的找矿也有不少重大突破;在能源矿产领域,煤炭发现取得可喜成果;一些过去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在不久前揭晓。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我国不同季风区古气候演化差异及成因机制研究”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我国不同季风区古气候演化差异及成因机制研究”是2012年度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自2012年,项目选和土进行研究,的积剖面开展系统的年代学及古气候指标的测试分析,提出了“我国黄土研究揭示当前温暖的间冰期可能至少持续4万年”、“中世纪暖期可能是现今气候变化的相似形”等新观点,为不同季风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特征与动力机制等国际上普遍关心的热点科学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现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经五十余年开发保有资源已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对该矿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和矿山深部信息分析了矿区及外围找矿潜力,为扩大找矿远景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出露地表的矿床数量逐步减少,找矿方向由浅部找矿转向深矿,难度加大。文章提出了制约深部找矿的三点因素:①成矿理论;②矿化信息提取;③地质人才。提出解决深部找矿三大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浙江地质构造环境与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块构造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运用相关地质技术和测年方法,研究了浙江构造-岩浆演化轨迹,重新划分了浙江构造地质单元,剖析各个构造地质单元的成矿地质背景,识别成矿地质构造单元。再以成矿地质构造单元为对象,深入解剖成矿地质构造单元的成矿期和成矿作用类型等,建立成矿系列模式与找矿模型,并提出勘查技术路线,实现找矿技术的创新和找矿成果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遂川县金矿,在开展资源储量核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已知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特征、金的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矿体形态、品位、厚度变化趋势等,重温原勘查报告的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重新建立了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方向.本文认为矿区内存有与加里东期中酸性岩体有关的成矿系列矿床,中深部有矿体及隐伏多金属矿体存在的可能,应利用中深部已有的探、采矿工程开展物化探工作.通过加大深部综合探矿力度,进行综合找矿,综合评价,有望扩大矿床规模,找到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