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2016年8月择机发射,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因其运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具有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确保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所谓量子理论,从微观领域来讲,就是某些物质可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量子阱超晶格的基本物理,量子阱光电子器件对光通信发展的贡献和量子光电子器件对发展计算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指出:半导体量子光电子学的内涵既包含了崭新一代光电子器件的诞生,同时也拓展了以信息的传输、运算和处理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半导体量子光电子学将与微电子技术并举成为未来信息社会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3.
刘露 《百科知识》2014,(18):25-25
正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一种绝对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最小的单元。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早在1927年,德国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6)
量子态作为量子密码系统传输信息的载体,量子密码系统通过量子通道在合法用户的之间进行密钥的传输。今天常用的公钥密码系统,它的安全性基于数学函数问题的计算复杂性。并且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这个密码系统的安全风险变得越来越大。然而量子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基于的是物理基本原理,这让它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从而实现真正的保密通信。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7)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两体Bell态以三粒子非最大纠缠态为量子信道进行的隐形传输来研究量子信息传输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它为信息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及其奇特的信息功能 ,介绍国际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中国科学院将量子信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之一给予有力支持。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我院在这个领域中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我院如何发展量子信息技术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16日,中国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将有望实现全球化量子保密通信,这也是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的一个象征。什么是量子卫星呢?它又将如何引领人类的发展呢?小编带你一探究竟。量子通信,独步天下量子卫星是什么?简单地说,量子卫星是一颗通信卫星。不过,量子卫星可不是一颗简单的通信卫星,因为它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不仅高效,而且还有一项独步天下的本领一一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数据和信号传输都是绝对保密的,再也不必担心信息被窃取。  相似文献   

8.
(1)量子信息科学,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已经成为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最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量子通信为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量子计算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为人工智能、密码分析、气象预报、石油勘探、基因分析、药物设计等所需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可揭示量子相变、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等复杂物理机制。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还可实现对重力、时间、位置等的超高灵敏度量子精密测量,大幅度提升卫星导航、激光制导、潜艇定位、医学检测和引力波探测等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一个核心过程是量子信息的存储。光子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光量子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几种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的光量子信息储存方案。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量子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科教文汇》2013,(12):97-98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一个核心过程是量子信息的存储。光子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光量子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几种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的光量子信息储存方案。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量子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量子信息科学——一个令人惊奇的新兴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相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基于量子力学的特性,如叠加性、纠缠性、非局域性和不可克隆性等,量子信息可以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开拓出新的信息功能,量子密码可以提供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绝对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提供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期间,在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推动量子通信朝着高速率、远距离、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聚集并凝练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承担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展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并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的系统性关键突破,使得  相似文献   

13.
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突破性领域之一,世界科技先进国家无不高度重视量子信息研发,投入巨资以期抢占量子信息科技制高点。本文基于壹专利数据库,对量子信息技术专利进行了申请趋势、技术来源与应用分布、专利技术挖掘以及申请人合作演进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在专利拥有量与市场需求量均居于领先地位;全球各国的布局热点均较为集中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广泛热衷于优化超导器件性能、提升通信传输速率等;量子信息技术专利的重要申请人合作网络规模迅速扩张。并从明确量子信息顶层设计、加强技术跟踪与高价值专利布局、强化协同攻关与专利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的量子信息专利文献为数据源,基于专利计量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地域、专利申请人等多个层次进行专利数据分析,及时追踪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态势,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挖掘典型机构和高价值专利。研究发现:量子信息技术正处于发展上升周期,美国是量子计算的强国,中国在量子通信稍占优势,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机是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量子信息顶层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量子信息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7月发射,并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这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国家。卫星成功运行后,中国不仅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中国将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其中包括全长2000千米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这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8-439
中国科大量子信息院重点实验室郭光灿院士和韩正甫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与芜湖市人民政府协作,在该市建成了世界上首个“量子政务网”,并投入试运行。首期建成的芜湖“量子政务网”连接了市科技局、招商局、经贸委、总工会和质监局等市政机关以及芜湖市电信大楼的8个用户.设置和3个子网用户节点,了4个全通主网节点以及1个用于攻击检测的节点。该网络融合了国际上现有的3种组网技术。首次设计出具有多层次、旨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多功能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通过该网络可以完成任意两点之间的绝对保密的通信过程,不仅可以实现保密声音、保密文件和保密动态图象的绝对安全通信,还能满足通信量巨大的视频保密会议和大量公文保密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0,(8):58-58
存取由光脉冲传输的量子信息的能力对于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必不可少。以前报道的量子记忆体(以原子蒸气为存储媒介)的唤回效率不到17%。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低噪音固态量子记忆体.在其中,信息存储在一个“原硅酸钇”晶体中的镨离子的光跃迁中.唤回效率高达69%。  相似文献   

18.
正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  相似文献   

19.
量子科技     
正"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基于卫星的远距离安全通信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这是朝构建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甚至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针对量子保密通信和配网业务中的密钥管理系统,提出二者相融合的观点。在实现原有密钥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保证了量子密钥存储的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为配网中的各项数据安全通信保驾护航,在电力安全通信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电业务涉及到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具有应用节点繁多、网络通道多样等特点。为确保配电网数据通信的安全,提出一种适用于配网业务的融合密钥管理体系。首先,从技术理论和应用领域,介绍分析了量子密钥技术与配网自动化密钥管理系统二者相结合的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