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家塑造悲剧人物,既可以用宣泄式的外向艺术表现手段,直接地让人物痛快淋漓地申诉自己的不幸和痛苦,也可以用沉郁式的内向艺术表现手段,即通过“无言”的描叙来显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性格。巴金在长篇小说《家》中所塑造的钱梅芬这个人物形象,即那位哀楚动人而终于殉葬于封建礼教的梅小姐,就以“无言”之态显示出深沉的悲剧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反面典型     
<正> “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看来,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损害的”。——恩格斯文学作品是写人的,塑造好各种各样具有鲜明个性、精神世界丰富的艺术人物形象,是深化现实主义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文学艺术的根本任务。这是无数文艺大师们刻苦地求索而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的文艺创作经验。其中之一是强调运用艺术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对立、对比艺术,为塑造好正面人物形象,而千方百计地塑造好他们的对立面——反面人物的艺术形象。好的文学作品,固然要着意刻划正面人物形象,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作用。文字的真、善、美归根结蒂是通过人物典型来体现,特别是通过正面人物典型来体现的。然  相似文献   

3.
一、《蔡文姬》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属于艺术范畴的历史剧,则是历史生活的形象反映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它要求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把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在史实的基础上和历史剧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夸张、想象和虚构,构成完整的情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蔡文姬》也正是这样。郭老说:“我写《蔡文姬》,一部份是根据历史上的材料,一部份是我编造的。有些人物是虚构的,有些事情的过程也是想当然的。”①在《蔡文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运  相似文献   

4.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5.
人物形象塑造是戏剧创作的关键环节,也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是戏剧艺术生命长短的标尺。曹禺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以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家》是巴金前期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作品成功地运用了中外文学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处理、叙事艺术、语言特点等方面具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属于古代叙事文学的重点组成,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成熟,在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经典人物形象,而历史人物形象是其中的重点组成,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让元杂剧更具可读性。本文基于此,针对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以及元杂剧中特殊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及斐松之所注的历史材料,并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叙述顺序,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讲史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因此,《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有了这样一个特点:即《演义》中的人物大都是历史人物,《演义》既要根据历史,又要作为艺术创作不同于历史,运用匠心化历史为艺术创作。作者罗贯中为达到这一目的,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在史实的基础上围绕人物形象来提炼情节。本文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比较,从关羽形象的塑造来看罗贯中是如何提炼情节的。…  相似文献   

9.
论李香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桃花扇》众多人物形象中,李香君是剧作家孔尚任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这个柔情似水,刚肠如火的人物形象,一出现在戏曲舞台上,便以她超越前人的崭新风貌和凄绝感人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剧坛,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在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  相似文献   

10.
一戏剧是通过人物形象感染人教育人的。一出戏的成败与否,取决于人物塑造得成败与否。人物塑造得好,戏才显示出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才有生命力。反之,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国杰出的戏剧家田汉深知这一点,他曾指出,“史剧作家的主要任务在于根据历史真实创造出足以教育今天人民的动人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关汉卿》,是一朵虽经受十年摧残而不凋谢的史剧之花,其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 ,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主人公之外 ,文中还刻画了一位和祥林嫂同样重要的人物———“我”。跟祥林嫂比起来 ,由于“我”这个人物形象缺乏祥林嫂的悲剧震撼力 ,所以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 ,在《祝福》中 ,除祥林嫂之外 ,“我”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 ,《祝福》中的“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视角 ,更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与传统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文章一开始 ,就让“我”与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进行思想交锋。鲁四老爷的思想腐朽陈旧 ,对社会革命极端仇视。因此 ,…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物和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人物是历史的载体 ,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则是美学载体 ,但它们又在“历史”这两个字上联系起来。当前我国的历史文学作品以及电视剧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历史为根据进行艺术加工 ,另一类是大体接近历史真实 ,第三类是戏说。台湾作家朴月笔下的孝庄太后塑造得十分成功 ,其成功所在是“错位法”的艺术创造 ,表现为人物地位和使命的错位、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感情和利益的错位、尊严和皇位危机的错位、爱情的追求者和爱情的刽子手之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13.
《史记》既是历史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司马迁在对大量的历史事实“考信”和“实录”的基础上,采用文学手法,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生活的真实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侠义之士,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所以,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特别是《史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反映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14.
编稿采撷录     
分析小说应该从分析情节入手作家杜鹏程在《关于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中曾说:“人物性格的形成是和选择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一块进行的。或者说,情节是随着性格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性格的改变而改变。”这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来谈的,但给我们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告诉我们: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等人物形象,分析了“祁老太爷”等人物,再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并提出老舍只是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老派市民的思想及生活状态、生命中人性的本能.并进一步论述其塑造平民人物的情怀也来自于父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好的人物对话,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活在读者的心中。鲁迅曾说:“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鲁迅自己便是这么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他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人物的面目,而且显示着人物的灵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是鲁迅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一个显著特色。读鲁迅的小说,我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在对人物的塑造中 ,运用夸张、对比、对照等讽刺手法 ,借以揭露“儒林人物”丑恶的灵魂 ,冷嘲热讽层出迭见 ,体现其“婉而多讽”的特色。在正面人物塑造中运用“不协调”的艺术手法 ,“爱而知其丑”,从正反两方刻画人物形象 ,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18.
影视作品不能象小说那样自由地铺陈,大版地叙述。除连续剧外,放映时间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因此它的银屏形象——人物塑造,只能是“少而精”,做到单纯与复杂,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说,它多集中全力,塑造好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而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的其它人物形象,却可多可少,可浓可谈;至于人物群像也是这样,应有主有次。它的艺术方法,除了吸收小说的典型化手法,戏剧中性格冲突的制造等等以外,根据影视艺术综合性、直观性的特点,我以为还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通过人物动作描写来塑造影视艺术就其实质来说,是…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在塑造李纨形象过程中,妙用艺术技法,主要为:根据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方式,层次鲜明地展示其性格发展的一贯性与阶段性,并重点写出其性格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避免了人物形象的雷同感;通过类比、对比等方式编织故事情节,使其性格的多面性得以充分体现;提炼人物个性化语言,营造语言环境,使其适时准确地说出该说的话;处理好“写形”与“传神”的关系,准确而明了地描摹出其内心深层次的复杂情感,使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丰富性、真实性得以凸现。由此出色地塑造了这一集节妇、才女、仁嫂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茅盾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来论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塑造的人物形象系列来论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来论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