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在时间的充分保证下,学生发自内心地、自由而自觉地自读自解文本、互读互解文本、用读用解文本。这种"沉潜学习"克服了语文课改中出现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深度学习、高效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凸显语文味、儿童味和情趣味。语文味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裁剪、对文本语言的有效开发、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倾力关注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理解、积累和运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儿童味表现在教师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有效把握上,更表现在儿童本身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与快乐成长上。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安定区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好的导入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将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精彩,语文高效课堂就会向我们走来。因为一节课堂的导入语设置是一节完整课堂的伊始,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一堂语文课如果有个好的导入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学习积极性高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学生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因此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成为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必须探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袁瑞 《现代语文》2013,(11):120-121
当前有的课堂看似高效,实则不然。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大容量地展示知识,展示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以为这就是高效。其实,这是将语文课上成图像课,容量虽大,学生收益却少;有的教师课堂上与同学对文本随意地说三道四,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辩说,以为这就是深入地探究文本,能产生高效。  相似文献   

6.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让它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率,这是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打造经典的语文课必须在教学的活动中不断历练,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一.要从语文课的基本构建着眼,体现语文课堂的"书卷味"、"文化味"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要在教学中培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的能力,营造学生认知的"落差",把握学生心理思维的最佳境界,让语文课不断绽开心语的花朵,让语文的课充分体现活动的创新机制,实现语文课的整体构建水平。教师在基本构建中渗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上好的过渡语言,不仅能够使教学重点难点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而且兼顾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内容的评价与引导,往往具有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之功效。一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很重要的一环,便是通过环节过渡语的设计,达到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使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不露痕迹。
  语文课堂上好的过渡语言,不仅能够使教学重点难点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而且兼顾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内容的评价与引导,往往具有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之功效。一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很重要的一环,便是通过环节过渡语的设计,达到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使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与学是围绕着一个“疑”字展开的 ,一堂语文课始终贯穿着师生间无疑———有疑———质疑———释疑的对话过程来进行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判断语文课或语文教师的优劣的标准之一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我认为 ,在教学活动中 ,有疑是使学生与文本真正进入对话状态的主要标志 ,激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怎样通过激疑来引导学生学习呢 ?可以把激疑看成是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 ,就是教师在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9.
艺术性的课堂设疑是教师上好、上活语文课的必要手段,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从"好奇"开始,经过思考达到"知奇"。师生通过文本细读,在文本的平常处、矛盾处、闪光处、疑窦处、关节处设疑,从文本的兴趣处、动情处、求变处质疑,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一、激起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情趣 营造一节和谐愉悦的语文课,首先要激起学生想学语文的美好心情.因为学生只有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才能获得乐学的动力.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气氛,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冲动,是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将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郑雅萍 《考试周刊》2014,(15):34-34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现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特有的魅力很重要:博闻强记,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课堂;解读文本,让学生感受独特的语言魅力;发挥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打造一节节有魅力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正>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的精心创造。日常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倾尽心力,引导学生与文本交融,使文本与老师和学生对话,更与生命体验共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生机盎然的课堂之中,却隐藏着一股煞风景的暗流。在特长生、优秀生"统治"的40分钟里,后进生这群"弱势群体"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给孩子,其实也给教师带去了别样的心痛。现在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是常见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王瑞雪 《学子》2013,(11):57-58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精彩的导语设计。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以说,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一、精彩导语的基本要求1.充满情趣性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趣味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有活力,课堂有张力,课堂的外现和内核,"味、意、形、养"俱全,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味,教师在授课之时首先想到这是语文课程,要让语文课有语文课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弄懂吃透语文的学科特点;意,就是要明确学科及课堂目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领悟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又能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涵养品格。  相似文献   

16.
<正>打造理想的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的梦想。用什么方法上好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懵懂之中,我和同事奔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去取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新的认识,领悟到自我展示和倾听的重要。随后又赴安阳铁西路小学参观学习,从他们那里又一次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课改的先进理念慢慢植入了我的教学思想中,"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多维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课改关键语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又通过学习《高效  相似文献   

17.
张丽花 《教师》2013,(16):31-31
一般而言,语文课的着力点在阅读教学上。既然如此,如何打造一堂高效的阅读课堂呢?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以"喋喋分析式"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理想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乐思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舒适情境的熏陶和师生积极的互动对话中,点燃学生智慧  相似文献   

18.
"打造优质高效好课堂"是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孜孜以求、学生殷切期盼的最佳授课形式,教师授课的效果好不好,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不高,已经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关注的话题。高效课堂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以生为本,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亦需把生活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交叉对话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三者往往相互脱离,不能相互照应,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支离破碎。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要做到"四心相印"。一、领会和了解编者的心我们使用的教学文本,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有的描写著名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文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影响。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看重课堂讲解,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虽然教师教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学到的内容却很少。少教多学模式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少"教",而是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高效学习获取好的教学效果。一、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