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域外来风     
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02日本03俄罗斯04德国05爱尔兰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11月的首个星期四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并强调任何形式的校园暴力行为都是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利和健康生活的侵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方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合作,反对和消除校园暴力、欺凌、网络暴力等行为。  相似文献   

2.
校园暴力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对校园暴力的概念、成因,国内外校园暴力的现状及相关对策作了介绍,并提出以心理干预来预防校园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校园暴力成高发事件,频现报端和网络。校园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极大伤害,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更给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者敲响警钟,我们的教育存在缺失。本文分析了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校园女生暴力视频频频惊现网络,引发了社会对网络、教育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由于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女生暴力视频除具有群聚性、虐待性和持久性外,更增加了戏谑性、传播的极速性和焦点性。不仅加剧了社会对教育问题的焦虑,而且颠覆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并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遏制暴力视频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总体梳理,在明确网络舆论暴力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表现形式、社会效应、发展趋向及深层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建构了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的宏观成因模型,以期对网络舆论暴力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总体梳理,在明确网络舆论暴力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表现形式、社会效应、发展趋向及深层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建构了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的宏观成因模型,以期对网络舆论暴力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对网络暴力典型案例的分析得知,网络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传媒"把关人"的责任缺失造成的。同时,网络暴力的产生,会对当事人甚至是社会道德标准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因此,为了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有必要从网民自律,法律法规,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切断网络暴力发生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先从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因素,最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分析了近年了频繁出现的网络暴力事件的特征、危害和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规避提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校园暴力普遍地存在于我国城乡的中小学中,其危害极大,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宛.探讨遏制、克服这一现象的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从加强师德、师能及教师队伍的法制观念建设.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加强与家庭的协同合作、有针对性地时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及在校园暴力发生后对被损害的家庭给予法律救济等几方面出发,对校园摹力进行防范和救助.  相似文献   

11.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以及学习的工具。但是,由于网络的广泛性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特征,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于网络舆论而言,它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弥补了传统舆论的不足,但是同时随着它的发展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的影响,如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网络暴力以及非理性的舆论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法律视角来对网络舆论传播的暴力以及理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网络舆论的优点最大化,使其在社会监督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是社会公众借助网络,对某一或某些个体行为施加的较大规模的不当干涉。防治"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令参与其中的社会公众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可欲性。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充分阐述了"自由原则"理论,明确了社会公众所能对个人行使权力的限度:只要个体的行为没有对他人产生"伤害",即便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其的一种"冒犯",也无权干涉个体行为的自由。这为我们解读"网络暴力"事件提供了理论视域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校园是我们实行和接受教育的场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在我们周围,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校园暴力不仅危害到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精神阴影。我们该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它形成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肆意蔓延,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一片净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利用有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偏颇之举,"网络暴力"逐渐成了网民深恶痛绝的事情。本文就"网络暴力"的侵权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网络快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网民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从分析网络暴力的概念、成因入手,着重分析网络暴力的危害性,而后从立法、政府、网民、网络服务平台及网络暴力主体等方面提出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韩国政府颁布了《"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并于2014年3月发布了一系列后续措施,旨在建构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家长及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型校园暴力防治机制,构建一个"零暴力"的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开展校园暴力预防活动;推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被害学生的保护及对加害学生的引导;强化学校对隐瞒及虚报校园暴力实况的管理及监督;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校园暴力事件却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着校园未来的发展。校园暴力中语言暴力出现的频率远比肢体暴力多。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纽带,是叩问心灵的钥匙。语言暴力造成的心理伤害是难以磨灭的,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校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本文将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分类并探究其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校园暴力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生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虚拟暴力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主要存在于网络语言、网络游戏和网络学习等几个方面。从是否具有主观恶意攻击动机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暴力行为分自觉暴力行为和不自觉暴力行为两类。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往往具有不自觉性,因而需要提高他们对网络社会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如今校园暴力事件偶发,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也日益增高,校园暴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家庭教育对于校园暴力的防治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暴力进行阐述,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对校园暴力主体行为与其家庭教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暴力犯罪和校园欺负。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欺负是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和关键。在这方面,奥维斯校园暴力预防计划是比较成功的蓝本之一,学习并借鉴该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推广模式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校园暴力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